新闻
-
开问界新M5 Ultra奔赴春日之约,智享踏青新体验
暖阳唤醒沉睡的大地,当一抹抹新绿点缀郊外的花园和草坪,属于年轻人的春日仪式感正悄然开启。在这个最适合自驾春游、踏青的浪漫季节,高颜都市智能SUV问界新M5 Ultra以其独特的智能、性能魅力,重新定义着现代年...
-
马东、黄渤现场被圈粉!尊界S800内饰上海车展首次曝光
上海车展鸿蒙智行展台前,一场特殊的"品鉴会"正在上演。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化身"产品体验官",与马东、黄渤两位跨界大咖一起,带观众深入探索尊界S800的奢华世界。这场没有脚本的即兴互动,...
-
尊界 S800 凭实力抢占上海车展C位,全球豪车车企高...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鸿蒙智行旗下的尊界S800成为全场焦点。这款融合东方美学与智能科技的旗舰车型,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更引来了全球豪华品牌高管的集体"打卡"。他们的到来,让尊界展台成为车展期间最热...
-
尚界登场,自带“超强基因”,华为携手上汽重塑智慧...
2025年4月16日,随着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的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SAIC尚界”正式登场,成为鸿蒙智行家族的全新成员。作为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之后的“第五界”,尚界的加入不仅丰富了鸿蒙智行的产品矩阵,更以其...
-
尚界品牌入局,自带“超强基因”,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
2025年4月16日,在备受瞩目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与上汽集团联手打造的“第五界”SAIC尚界惊艳亮相。这一全新品牌的诞生,不仅为鸿蒙智行家族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在智能汽车领域掀起了新的浪潮,引发了行业内...
湖北麻城:“夫子河鱼面”留住老味道
发布时间:2022/03/28 新闻 浏览:252
“人生似水清而亮,鱼面犹丝细又长。”
说的是麻城市夫子河镇农户传统手工制面——夫子河鱼面。
夫子河鱼面有千年历史,以鲜鱼、苕粉、食盐为主要原料,口感滑嫩,是大别山地区风味名菜,2014年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只要生产出来,不愁卖不出。”60岁的付炳全是夫子河鱼面制作大户,他去年产销鱼面近4万公斤。
然而,他却忧心忡忡——“部分作坊用的不是原产地原料,丢了老味道,会砸了这块牌子!”
老味道变了
“去年11月,接到市区一个朋友电话,委托购买夫子河鱼面,还反复叮嘱,价钱不是问题,关键要正宗。”夫子河镇一名干部说,他听出了话外音。
“一些流入市场的夫子河鱼面,吃不出原来的老味道。”朋友委婉相告。
问题出在哪里?
走访消费者,上门请教鱼面制作师傅,夫子河镇党委、政府得知问题出在原料上。
“制作一斤鱼面,需要2斤鲜鱼去皮剔骨,捣成4两鱼泥,再掺拌6两苕粉。”付炳全说,近年来,本地红薯种植面积减少,苕粉卖到每斤8元,而外地一种提取核心物质后的苕粉,价钱便宜一半,不少鱼面作坊选择后者。另外,市场上的成品鱼泥,因为便宜、省事也开始“吃香”,而制作一碗鱼面,需取鲜活青鱼、草鱼、鲢鱼或鲤鱼洗净,剁碎加工成鲜鱼肉泥,味道才正。
绝不能砸了牌子,影响农户增收致富。
夫子河镇委副书记覃琳路说,全镇80%农户会手工制作鱼面,其中有两三百农户以此为营生,大户年产10万斤,小户也有上万斤,每斤售价二三十元,基本不愁销。去年全镇250万斤产销量,产值近1亿元。
从源头抓起
苗床消毒、施肥、苕种摆放、掩土、浇水,3月15日,在夫子河镇付兴湾村红薯育苗基地,农户一个工序接着一个工序,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今年镇上政策好,我准备多种几十亩红薯。”农户蔡美英边说边算账,卖给政府指定的收购企业,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每斤奖补8分钱。以她去年种20亩红薯为例,平均亩产4000斤,仅这一项可获得补贴6400元。
享受奖补政策的还有湖北读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2月,夫子河镇从武汉引进这家企业,流转该镇4000亩田地种红薯,供夫子河鱼面产业园做苕粉,政府补贴土地流转、红薯种苗费用。
覃琳路介绍,全镇红薯种植面积今年可增加到近7000亩,产量基本满足夫子河鱼面生产所需,镇政府全部定向收购,并改造红薯加工厂,届时苕粉价格每斤可降低30%以上。
留住老味道,还得本土鱼。该镇今年整合17个村共1800亩水塘,流转给蔡氏仁膳公司养鱼,供夫子河鱼面产业园剁鱼泥,缓解原料难题。
标准化生产
3月15日,付炳全家的3层洋楼前,一架架簸箕上晾晒着切好的鱼面,一路摆到了田畈中,阳光沐浴下格外亮眼,他和请来帮忙的亲戚,正在为它们“翻身”。
步入付家一楼,是面积60平方米左右的作坊,剁鱼泥、拌苕粉、擀面皮、蒸鱼面、切细丝等多道工序,都在这里完成,每天能生产四五百斤鱼面。
“制作鱼面,得靠天吃饭。”付炳全说,切好的鱼面需日晒夜露,连续几天,方能提取水分,遇有阴雨连绵期,没有晒场就不能制作。此外,天气炎热时,剁好的鱼泥容易变质,也只能停止生产。
受制于天气和作坊条件,付炳全每年约5个月不能生产鱼面。这种困扰,有望在年底改变。
今年1月,夫子河镇引进本土能人蔡吉良,在付兴湾村征地80亩,投资1.2亿元建设夫子河鱼面产业园,包括厂房、加工坊、晒场、烘干房、保鲜库等,目前正在平整土地,国庆节前可竣工投入使用。
蔡吉良过去一直在武汉开酒店、超市。“镇委书记朱贤花找到我,推心置腹说两点,让鱼面重回老味道,帮助做鱼面的农户增收。”他说,鱼面产业园第一批将引入50家私户,园区提供原料、统一销售,私户出手艺,每斤拿5元加工费,一对夫妇每天可以手工制作鱼面100斤,一年下来有10多万元收入。
朱贤花说,作为地标产品,夫子河鱼面主要是老百姓自产自销,要走出大别山,必须把各自为政的作坊集中起来,按照标准生产,拿下进入城市商超的通行证——QS认证,这是夫子河鱼面产业园的首要任务。
标准化生产的同时,也在扩大产能。蔡吉良说,夫子河鱼面产业园满产后,全镇鱼面年产量可达到500万斤,比过去翻一番,预计实现2亿元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