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技术迭代与用户信任共振,鸿蒙智行常用常新撑起量...
当汽车行业陷入价格战的同质化竞争,鸿蒙智行用持续的技术升级与用户导向的服务理念,走出了一条“成长型汽车”的差异化路径。9月23日,鸿蒙智行宣布启动涵盖华为乾崑智驾ADS 4等三大能力升级和30余项体验优化的重...
-
都市精英购车指南,问界新M5 Ultra对比小米YU7
当今的市场,新能源车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2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各类车型百花齐放,配置表上的各种参数更是让人看着眼花缭乱。在看似无止境的参数堆砌背后,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评判一辆车的标准,更应该...
-
问界M8纯电版正式上市,起售价35.98万9月开启交付
8月25日,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家庭智慧旗舰SUV问界M8纯电版重磅登场,起售价35.98万元,为家庭用户带来纯电出行新选择。作为问界王牌家族的纯电力作,问界M8家族此前累计交付超7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停车快、泊位多,“抓娃娃”式智能车库有望破解停车难
发布时间:2022/04/30 新闻 浏览:208
热闹商圈找不到停车位?停立体车库又担心技术不到位?全球首创“雄鹰抓取式”“猎豹抱运式”智能立体停车库最近亮相武汉,可望缓解你的停车难题。据测算,该项新装备可让传统的16个地面停车位秒变165个,机器人停、取一辆车平均用时只需50秒。该设备技术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华意教授团队研发。
传统的自动立体停车库设置有滚轮、轨道、限位栏等,对车主来说精准泊停颇要费些工夫。近日,记者在紧邻武汉市普爱医院东院区的智能停车库看到,与常见立体车库不同的是,这里的停车位没有狭窄的托盘,车主只需把车辆入库,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完成停车后的规定动作,“雄鹰抓取式”停车机器人便开始工作。
4条机械“手臂”降到车辆旁,用“爪子”灵活地抓住四轮。被“抓”的车在空中调整姿态后,被稳稳地放到托盘上,托盘快速将车归入车位,整个过程不过1分钟。市民前来取车时,“雄鹰”又一次如抓娃娃般将车抓取到停车口。
“怎么样才能做到四轮的立体停车呢?关键就是机器人,像个抓娃娃一样的把机器放下去,把车抓起来。行业内一般来说取车或停车是90秒钟,我们平均是50秒钟。”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华意教授说。
吴华意教授介绍,与常见立体停车库相比,“雄鹰抓取式”智能停车库最大的不同在于,将复杂的停车程序全都交给了智能停车机器人来完成。司机开过去的地方地面是平的,没有任何的滚轮、轨道或者两边的围栏等等,就像停地面的停车位一样。因为没有辅助的设施,空间的利用率更高。
临近普爱医院东院区的智能停车库长39米,宽14.8米,总面积约577平方米,按通常的地面泊车方式最多停16辆车。但换成这种类型的智能立体停车库,13米高的空间可提供165个车位,停车能力提升了十倍多。
在现场,车主陈先生对智能车库的高效连连点赞:“这个停车场我停过几次,我觉得还是挺方便的,对车辆也不会有什么损伤,看着好像把车拖到那么高,其实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很安全,而且很方便。”
武汉市机动车停车场行业协会会长孙晓波表示,立体车库在武汉已有十多年历史,但推广普及使用率不高,有近一半接近于废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户体验差,泊车入库太麻烦。吴华意教授团队的研发成果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有望成为解决停车难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它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对土地的集约化使用。现有的城市空间越来越有限,像智能机器人这样的技术可以很好地在狭窄空间条件下尽可能多地释放停车空间出来,成倍甚至是十几倍地增加停车泊位,运行的效率是比较高的。”孙晓波说。
据了解,该停车库停车费用与普通停车位相当,为每小时5元。另一处位于武汉市硚口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一幢14层立体车库,由一台八轮的“猎豹抱运式”停车机器人来完成停车,也已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