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开问界新M5 Ultra奔赴春日之约,智享踏青新体验
暖阳唤醒沉睡的大地,当一抹抹新绿点缀郊外的花园和草坪,属于年轻人的春日仪式感正悄然开启。在这个最适合自驾春游、踏青的浪漫季节,高颜都市智能SUV问界新M5 Ultra以其独特的智能、性能魅力,重新定义着现代年...
-
马东、黄渤现场被圈粉!尊界S800内饰上海车展首次曝光
上海车展鸿蒙智行展台前,一场特殊的"品鉴会"正在上演。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化身"产品体验官",与马东、黄渤两位跨界大咖一起,带观众深入探索尊界S800的奢华世界。这场没有脚本的即兴互动,...
-
尊界 S800 凭实力抢占上海车展C位,全球豪车车企高...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鸿蒙智行旗下的尊界S800成为全场焦点。这款融合东方美学与智能科技的旗舰车型,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更引来了全球豪华品牌高管的集体"打卡"。他们的到来,让尊界展台成为车展期间最热...
-
尚界登场,自带“超强基因”,华为携手上汽重塑智慧...
2025年4月16日,随着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的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SAIC尚界”正式登场,成为鸿蒙智行家族的全新成员。作为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之后的“第五界”,尚界的加入不仅丰富了鸿蒙智行的产品矩阵,更以其...
-
尚界品牌入局,自带“超强基因”,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
2025年4月16日,在备受瞩目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与上汽集团联手打造的“第五界”SAIC尚界惊艳亮相。这一全新品牌的诞生,不仅为鸿蒙智行家族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在智能汽车领域掀起了新的浪潮,引发了行业内...
湖北鄂州:借“机”磨快“金刚钻”
发布时间:2022/10/22 企业 浏览:110
万里长江直奔东海,途经湖北鄂州时,一块岩石突出岸边,往来客旅形象地称之为“燕矶”,燕矶镇由此得名。
临江小镇,声名在外。上世纪80年代起,乘着改革开放东风,鄂州金刚石刀具产业在这里起步,并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金刚石工具产品制造基地与集散中心。
今年7月,亚洲首座专业性货运枢纽鄂州花湖机场通航,该机场的主体区域也在燕矶。
家门口建起新机场,鄂州金刚石刀具产业如何借“机”将这根“金刚钻”打磨得更亮?成为行业发展新考题。
昔日辉煌——
八百农民坐飞机,金刚石刀头俏卖全国
今年7月17日,鄂州花湖机场建成通航,引发全网关注。很少有人能想到,30年前,鄂州第一批坐上飞机的农民就来自机场腹地的燕矶镇。1992年,一则“燕矶八百农民乘飞机外出卖金刚石刀头”的新闻轰动全国。
金刚石,碳的同素异构体,经石墨等原料高温加压后成为目前发现的自然界最硬材料。用金刚石作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刀具,被誉为“最硬最锋利的工业牙齿”,可广泛应用于金属类材料、硬质材料的切、割、磨、削、钻等领域。
1982年,燕矶镇马山村人张中明在与人合办“大理石拼花厂”时发现,砂轮锯片切割大理石效果不好,因此三访上海拉丝磨厂,获得金刚石刀具配方和生产工艺。后又北上,在北京人工晶体研究所拿到一份实验资料。经过不断试验,形成自己的独门“配方”。
在张中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放下锄头,制售刀头。就这样,鄂州金刚石刀具产业在燕矶镇起步,逐步扩展到周边的沙窝、新庙、杨叶等乡镇。
上世纪90年代初,金刚石刀具行业催生一批燕矶“万元户”诞生。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一些企业和个体老板便辗转武汉等地坐飞机奔赴全国,从大城市下飞机后,再辗转深藏大山的各大石材厂,肩挑背扛贩运刀头。
“从第一家金刚石刀具生产企业成立到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只用了7年时间。”鄂州市金刚石行业协会会长龙其准回忆,产业在发展初期爆发式增长,涌现一批生产金刚石刀具的工厂和家庭作坊,燕矶镇一跃成为中国“金刚石刀具之乡”。
困中求变——
失去比较优势后,产业发展几经沉浮
“当时那里清一色的日本产品,售价1.55万元,我拿过去的同类产品只卖0.55万元,性价比更高。”1991年,本是泥瓦匠出身的龙其准放下瓦刀,请人代工10副锯片后,只身南下广东。没过多久,就将日本产品挤出市场。
占据价格优势的同时,鄂州金刚石工具产业还有明显的渠道优势。产品在市场上攻城拔寨之时,也是鄂州金刚石工具从业者遍撒天涯之际,他们到全国各地投资办厂,在广东、福建、山东等地形成了多个“燕矶金刚石刀具镇”。
据统计,2000年前后,鄂州人在全国各地创办的金刚石刀具企业和销售公司达660余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公司有80家,最高峰时鄂州金刚石刀头占据全国90%的市场,从业人员约8万人。
然而,价格和渠道只是比较优势,并非核心竞争力。一旦优势不再,辉煌日渐黯淡。2002年,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精密的技术细分和规模化生产,加之经营不规范、行业内价格打压、环保压力加大等原因,鄂州金刚石企业萎缩至不足200家,从业人员不到万人。
作为一个富民产业,各级政府给予不少政策支持。2010年,鄂州市将金刚石产业列为全市重点扶持特色产业;2011年起,鄂州金刚石产业被列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2015年,鄂州市成立金刚石行业协会。协会协调会员企业由“同行相杀”逐步向“互助分糕”转变。承接订单时,各企业分别提供自家竞争力强的产品,共同凑单。研发拳头产品时,东家主打350毫米中型锯片,西家主打105毫米小尺寸锯片。你擅长花岗岩锯片,我开发大理石锯片,各企业有意形成差异,产业规模稳步上升。
鄂州金刚石行业在技术迭代、市场拓展等方面也面临诸多瓶颈。为推动技术创新,加速产品迭代,今年7月鄂州市成立了金刚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该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金刚石产业转型发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在燕矶、新庙两镇,目前仍有200余家大小企业扎堆成群,从业人员约2万人,年产值近50亿元。”龙其准介绍,鄂州生产的中径锯片、大理石锯片、磨轮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仍达80%、90%和60%。至今,业内还流传这句话:“只要有石材加工的地方,就有鄂州人生产的金刚石刀具。”
借“机”化“危”
产品可走航空物流,25家企业增资扩产
2017年底,燕矶镇磨山村人何中来将刀具工厂从山东莱州迁回燕矶。几年下来,压机数增至15台,年产值过千万元,发展势头不错。但由于供地紧张,企业扩规受限。无奈之下,他与另外10家同行共同出资,从临空区转战鄂城区购地发展。
“不少在外鄂州籍金刚石企业回乡意愿较强,但由于土地问题大都还在观望。”鄂州市金刚石行业协会秘书长严陶坦言,本世纪初,政府曾规划布局了3000亩金刚石产业园,培育聚集了一批骨干企业。眼下,该产业园早已饱和,出现“本地企业扩规难、外地企业回迁难”的情况。
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大飞机起飞带来的机遇。“不放弃,不泄气,我们对这个产业很有信心。”龙其准说,近两年,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但鄂州金刚石行业却有25家企业增资扩产。
机场通航前后,分布在燕矶、新庙两镇的大小金刚石企业、作坊陆续搬迁,其中40家企业就近安置,签约入驻空港科创产业园。同步,顺丰和“三通一达”都已进驻园区,开展物流配送服务。
“设备进来即可生产,安全、环保、消防都不用担心。”园区运维方湖北壹燕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雷勋银说。
阳光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是首批入园企业之一。此前,这是一家典型的作坊式企业,车间生产、工人生活,全部集中在企业主汪泽良自家民房里。入园后,汪泽良不仅购置了厂房,新增投资更新先进设备,还平生第一次从银行贷款50万元。
“这么大一个机场在家门口,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生产附加值高、重量轻的产品,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龙其准认为,机场落地后,当地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同时,临空经济格局也为本地存量金刚石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创造新的空间与动力。
今年11月开始,花湖机场将陆续开通国际国内货运航线,鄂州金刚石产品海外市场也会得到拓展。走进鄂信钻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成钻石加工车间,机械运转不停。这里合成的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经过再加工,摇身变成珠宝首饰,走向世界各地。公司副总经理张新民说,人工钻石以克拉计,未来走航空物流,再适合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