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enterprise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 > 湖北黄石:持续推进“百企技改” 百年老厂焕发青春活力

新闻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

  •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

    在20万级SUV市场中,年轻人选车的标准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既要颜值在线,又要驾驶带感,还得智能便捷。而问界新M5 Ultra,恰好完美契合这些需求。它不仅以出众的外观配色吸引目光,更以卓越的驾控性能和先进的智能...

  • 从“手工迷信”到“科技信仰”:尊界S800如何让豪华回...

    在超豪华汽车市场,西方品牌凭借“百年传承”与“手工匠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将中国汽车长期压制在中低端领域。劳斯莱斯的手工皮革座椅、宾利的百年胡桃木内饰,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难以逾...

  • 强制国标落地倒计时,鸿蒙智行以技术标杆引领主动...

    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加速转型,主动安全技术正从高端配置走向全民标配。2025年,工信部《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明确要求轻型汽车(含乘用车与载货汽车...

  • 20万级智能SUV优选!问界新M5 Ultra凭实力圈粉

    在竞争白热化的20万级智能SUV市场,问界新M5 Ultra以“现象级”口碑与硬核产品力突出重围,成为年轻消费者口中的“品价比之王”。这款集时尚设计、卓越驾控、领先智驾于一体的车型,不仅收获了大批车主的真实好评,更...

  • 鸿蒙智行“安心行”:重塑出行服务行业新范本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流量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全民出行高峰期,高速公路和热门景区周边路段交通压力最为集中。与往年相比,私家车出...

湖北黄石:持续推进“百企技改” 百年老厂焕发青春活力

发布时间:2022/04/02 企业 浏览:140

工业之城湖北黄石,拥有华新水泥、大冶特钢两家百年老厂。它们历经百年风雨,依旧挺立行业潮头。
今年,华新水泥迎来115岁生日,收到的贺礼是:以702.6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第80位。
1908年诞生的大冶特钢,年产能达400万吨,生产航空航天、核电、高铁、汽车及工程机械特殊用钢,去年营收273.54亿元。
百年老店焕发青春活力,源于产业报国的信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持之以恒地推进技改。
数据显示:2021年,黄石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48个,完成投资157.7亿元,同比增长44.9%。2022年迄今,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07个,预计全年可完成投资200亿元,同比增长30%。
打造特钢智造“灯塔工厂”
3月22日,大冶特钢中棒车间。通红的坯料,被加热到1200摄氏度,经轧制、锯切、还冷等8道工序后,不同规格的棒材下线,成为轴承、齿轮等特殊用钢原料,整个生产线仅3人,去年产量102万吨,月均产能9万吨。
“公司投入了新生产管控中心、炼铁智能化、料场无人化、460钢管智能工厂等项目,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智能化水平,打造世界特钢智能制造‘灯塔’工厂。”大冶特钢规划发展部部长汪有源说,“十二五”以来,公司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00多亿元,创建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特钢企业。
“这200多亿元均为固定资产投资,真金白银。”汪有源说,项目投用效果好,成为大冶特钢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大冶特钢每年新品研发200项以上,新产品产量增至45万吨,每年淘汰低端产品10%左右,高效产品年均增幅30%,特钢生产能力、吨钢利润均居全国三甲,产品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如国产大飞机C919、港珠澳大桥、天宫、嫦娥、鲲龙等。
大冶特钢坚持全流程持续投入,在焦化、炼铁、轧制(棒材、钢管、特冶锻造)、产品延伸加工(汽车零部件)等全产业链持续升级改造,成为国内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精品棒材”“精品无缝钢管”“精品特冶锻材”三大基地。
14年促成一项国家标准
4月1日起,国家正式推行水泥行业“弃缝改糊”新规:水泥包装袋禁用缝底袋,改用糊底袋。华新水泥包装分公司助理总经理李闪说,缝底袋易漏灰,造成污染,底部有线不易回收,糊底袋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为行业标准起草参与者,华新水泥2008年开始生产糊底袋,并在海内外270余家分子公司推广使用,14年努力,促其成为国家行业标准。
糊底袋虽小,技术含量不低。在华新水泥包装分公司车间全自动流水线上,复膜、印刷、挤压成型,机械臂打包捆装,无人智能叉车转弯穿梭,自动躲避障碍物。该厂年产4.5亿只糊底袋,除集团自用外,今年手握4000多万只外单。
近20年来,华新水泥不断实施“水泥与环保相结合的转型升级”战略,率先开展水泥窑烧成协同处置固废技术,处置生活垃圾占全国行业总量50%以上,开创了把废料环保处置与水泥生产高度契合的生态发展模式。
从年产98万吨的湿法生产工艺,到年产200万吨的干法生产工艺,工人数量从4000减至400人,产能翻番。如今,华新阳新万吨线是全球已投产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单窑线,仅需50名一线操作工人。
聚焦“工业智能、商业智能、管理智能”闭环,华新水泥实施“传统工业+数字化创新”战略,获评国家“2020年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样板
2021年,东贝机电集团主营收入101.76亿元,同比增长13%;外贸出口总值2.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4%,稳居行业老大。
行业地位源自掌握核心技术。公司历经两年技术攻关,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压缩机能效系数达到全球最高效,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客户处送样,今年可实现批量销售。新能源汽车空调电机样机研发成功,为进军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领域打下基础。
“公司研发出制冷温度-100℃压缩机,打破国内深冷疫苗柜受制于国外的局面。”东贝集团副总裁廖汉钢说,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所合作,今年实现了-200℃超低温技术突破,将为超低温领域的高精度计量、量子纠缠研究、超导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东贝集团力推智能制造,围绕“传统装备改造、升级与新工艺、新装备引入相结合阶梯搭配式”方案,摆脱过去完全靠人工的传统操作模式,减轻劳动强度,实现减员增效。
“智能化改造后,一线职工减少20%,质量改善30%,效率提升40%,库存下降50%。”廖汉钢说,集团提出打造“东贝智能制造2025行业和湖北省智能制造双标杆”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智能制造标杆场景。
黄石经信局长王斌说,技改是最好的招商引资,企业只有在装备、工艺、质量上推行技改,进行数字化改造,才能降本增效,实现绿色发展,提升竞争力,政府将加大政策引导,以及奖补资金的利用,推动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