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当日上午,伴随着喜气洋洋的敲锣声,东湖绿道湖光序曲广场“空降”中国传统民间习俗醒狮舞龙,或翻腾或跳...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湖北宣恩:非遗进校园 传承民族文化
发布时间:2021/07/16 新闻 浏览:23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擦亮地方“非遗”品牌。近年来,非遗传承和保护越来越被重视,让非遗走出课本植根于校园,既是非遗传承人的心愿,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心声。
在恩施州宣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操场上,几十名学生正在排练经过加工提炼,将打连厢的舞蹈动作与快板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的——滚龙连厢。“滚龙连厢是老师给我们排练的一个集体民族舞蹈,我们和同学还有老师之间需要配合默契,得到了一个团队意识的锻炼。每天的训练,让我们的动作更加协调,而且从每个动作都能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宣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孙庆琳学习滚龙连厢有一年时间了,目前她已能熟练的掌握连厢与快板结合动作。
宣恩县级非遗传承人刘永成作为外聘教师,现场展示精湛的技艺绝活,并耐心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的连厢动作,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刘永成表示:“我研究滚龙连厢十年了,在校学生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快,形象气质各方面都很好,这也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因为很多学生学的是导游专业,以后去各大景区都要有一技之长,还能把民族的东西发扬光大。”
“这种民族的瑰宝,我们要继承好、传承好,所以我们都是要按原生态的教,计划2021年底,抽一部分恩施州优秀学生去外地展示,让我们土家族、苗族的原生态‘非遗’文化走向更大的舞台。”滚龙连厢课外教师刘永成说起“非遗”的传承与发扬,信心十足。
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非遗”传承活动在恩施州宣恩县各中小学全面开展,滚龙连厢、八宝铜铃、土家摆手舞、土家耍耍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均被纳入“非遗进校园”课程表中。不仅如此,各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少年宫、兴趣小组的形式有序开展三棒鼓、高腔山歌、薅草锣鼓、土苗刺绣、苗语传承、民族民间器乐学习,让学生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同时,根据实际不定期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展示活动。
下一步,恩施州宣恩县各中小学还将深入研究非遗进校园体系,将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渗透到日常文化艺术教育课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去。以文化遗产日和其他重大节日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非遗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他们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军,使博大精深的非遗项目薪火相传。
如今,每当华灯初放,宣恩县城和各乡镇的文化广场都能随处可见自发汇聚起来的男女老幼,踏着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几乎人人都有一只三尺连厢,每个村都有打连厢的舞蹈队,打连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