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开问界新M5 Ultra奔赴春日之约,智享踏青新体验
暖阳唤醒沉睡的大地,当一抹抹新绿点缀郊外的花园和草坪,属于年轻人的春日仪式感正悄然开启。在这个最适合自驾春游、踏青的浪漫季节,高颜都市智能SUV问界新M5 Ultra以其独特的智能、性能魅力,重新定义着现代年...
-
马东、黄渤现场被圈粉!尊界S800内饰上海车展首次曝光
上海车展鸿蒙智行展台前,一场特殊的"品鉴会"正在上演。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化身"产品体验官",与马东、黄渤两位跨界大咖一起,带观众深入探索尊界S800的奢华世界。这场没有脚本的即兴互动,...
-
尊界 S800 凭实力抢占上海车展C位,全球豪车车企高...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鸿蒙智行旗下的尊界S800成为全场焦点。这款融合东方美学与智能科技的旗舰车型,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更引来了全球豪华品牌高管的集体"打卡"。他们的到来,让尊界展台成为车展期间最热...
-
尚界登场,自带“超强基因”,华为携手上汽重塑智慧...
2025年4月16日,随着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的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SAIC尚界”正式登场,成为鸿蒙智行家族的全新成员。作为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之后的“第五界”,尚界的加入不仅丰富了鸿蒙智行的产品矩阵,更以其...
-
尚界品牌入局,自带“超强基因”,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
2025年4月16日,在备受瞩目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与上汽集团联手打造的“第五界”SAIC尚界惊艳亮相。这一全新品牌的诞生,不仅为鸿蒙智行家族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在智能汽车领域掀起了新的浪潮,引发了行业内...
湖北神农架:高山公路装上“电热毯”
发布时间:2021/11/18 新闻 浏览:72
下保神高速神农架出口后前行,八茨线(八角庙、茨介坪)是通往红坪画廊、神农顶、大九湖和4个滑雪场的必经之路,也是最险路段。
“14公里的省道,海拔从1100米抬升至1700米,坡度之大在林区屈指可数;大小转弯80多个,弯道之多屈指可数。”八茨线项目指挥长王建群说,现在这条路有了新名片“湖北省最长防雪公路”。
初冬时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八茨线,探访这条即将通车的省级公路。
“电热毯”+融雪路面
11月1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八角庙沿八茨线前行,只见宽阔的柏油路面基本建成,标线施画完毕,路边防撞梁安装到位,只有雨污管道还未安装井盖。
初冬的神农架满山红叶,八茨线如巨蟒昂首,在五彩斑斓的山林间蜿蜒前行。
“路宽12米,是目前林区最宽的国、省道。”王建群说,目前公路施工进入收尾阶段,计划在年底前通车。
八茨线海拔从1100米到1700米,冬季积雪是常有的事。王建群说,目前,应对道路积雪普遍采用播撒融雪剂,但对于更寒冷的冰冻路面,融雪剂效果并不明显。
神农架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滑雪胜地,境内有滑雪场4个,冬季保证路面畅通意义重大。八茨线改造设计之初,林区就计划建一条自动融冰融雪的畅通路。
“我们主要用两种办法融化冰雪。”王建群说,一是采用碳纤维加热技术,二是建设缓释型蓄盐颗粒路面。
“碳纤维加热技术好比给公路装上电热毯。”据技术人员介绍,该技术在沥青层下铺设碳纤维加热设备,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融冰雪的目的。据介绍,八线茨在7处急弯陡坡和背阴路段铺设“电热毯”2.9公里,确保这些危险路段不会积雪结冰。
缓释型蓄盐颗粒路面是一种新型公路融雪融冰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公路表面沥青层加入缓释型蓄盐颗粒,使之融化与路面接触的冰雪。
“全长14.7公里的八茨线全线采用了这种新技术。”王建群说,八茨线是我省一次性建成的里程最长的防雪路面。
为支撑这项新技术运用,八茨线全部采用改性沥青,填充砂石全部是从宜昌采购的玄武岩砂石。由于成本上升,八茨线总投资3.06亿元,是神农架单公里造价最高的国省道公路。
71根桩“钉”住公路
在八茨线2KM+800M处,记者看到一段几十米长的公路被围栏围起。路基外的山坡上,施工人员正在吊装钢筋笼。
“这里是八茨线最大的地质灾害治理工地。”王建群介绍,八茨线呈“之”字形攀爬这段山坡,但这里土质是极其松软的堆积体,常年有几股地下水流出,如不彻底治理,将会有山体滑坡的安全隐患。
为保障公路安全,八茨线开工不久,项目方就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外包给一家专业公司。“水是堵不住的,即使临时堵住了,以后也会慢慢渗透造成更大危害。”技术人员称,他们的主要工作一是疏导地下水,二是把潜在的滑坡体固化。
“钢筋笼就是用来现浇防滑桩的。”技术人员介绍,防滑桩直径1.8米,最小的深度25米,“就像钉子一样,把滑坡体和公路钉在山体里。”
王建群介绍,八茨线共有类似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施工方共打下防滑桩、轨道钢71根。“地质灾害治理是影响工期的关键因素。”王建群说。
花100万元为古树搬家
沿着公路前行,不时能看到有大树紧挨着路基生长。“按常规修路的要求,这些大树都要砍掉,但我们都把它们保留下来。”林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红先说,从设计到施工,他们始终把环保放在第一位,明确了“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河源水质不受污染,野生动物迁徙不受阻断,自然景观不受影响”的环保目标。
在八茨线二标段,有4棵锐齿斛栎古树在道路主线上。为保护古树不受影响,建设方请来林业专家召开评审会。“线路几次调整依然无法避开古树。”王红先说,最后施工方只能将古树就近移栽,为此多花约100万元。
山区公路加宽路面,难免需要开挖山体,放炮是最常规有效的办法。
“为保护生态,我们全程不放一炮。”王红先说,不放炮意味着砌坎的工程量更大。据介绍,该路全线超过20米高的护路坎有30多处。在工程一标段,为保证路面宽度,施工方把啄石机用吊车吊上几十米高的悬崖,一点点把7.5米宽的路“啄”宽至12米。
交通项目建设沿线是生态修复的重点。记者一路看到,不少开挖的山体上已长出新草。
“这是边坡生态修复工程,既美观也防止滑坡。”王红先说,公路实施了“路基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在新开挖的山体斜坡上砌成4米见方的方格,然后在方格内种草栽树。据介绍,八茨线共完成路基边坡生态修复20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