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全城飘落樱花雨 花漾武汉惹人醉
发布时间:2022/03/24 新闻 浏览:12
上周的武汉,经历了晴雨急转。
前半周,连日暖阳催开了武大、东湖的早樱,点燃市民赏花热情;后半周,春雨洗礼下,全城飘落樱花雨,让人意犹未尽之外更期待下一个晴天。
细心的市民发现:今年的武汉,百花争艳不再局限于大型公园与景区,房前屋后、街头巷尾,马路边、天桥上,到处看得见花开、闻得到花香;花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赏花期越来越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武汉大学樱花走红引爆武汉“赏樱热”后,该市就大力发展“赏花经济”,赢得“新花城”美誉。但彼时的花卉种植一直以旅游观光为目的,主要集中在大型公园与景区之中。
2018年起,武汉市在城市绿化中不断提升“花含量”,加大各类观花植物的使用,尤其是2021年首次从城市园林绿化角度提出打造“湿地花城”目标,不仅拟定了82种开花植物,让江城月月有花、花开不断,还规划建设“十大工程”,到2025年高标准打造9处花卉亮点片区、10个花卉特色公园、30个花漾街区、300个街心花园、300公顷花田花海和500公里赏花绿道。
■三镇抬头能见“樱”
3月15日,武汉天气晴好,位于东西湖区武汉客厅旁的黄塘湖公园,早樱花开正艳,吸引周边居民前来踏青、赏花、休闲。
这座公园去年刚刚建成,主打樱花主题,新栽有关山樱、染井吉野、福建山樱、阳光樱、普贤象、日本早樱、绿樱等七大品种近600株。这些樱花树或阵列、或带状分布于主入口广场、花海栈道及湖岸边。
武汉市园林生态集团花木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七大樱花品种分为早、中、晚樱三类,花色从白、粉白到浅粉、深粉,花瓣从单瓣到重瓣,形态各异。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花期可以从每年2月下旬一直持续到5月上旬,分为三波接力绽放。
樱花是武汉人的春日最爱,但往年赏樱只能集中在武汉大学、东湖樱园、晴川假日酒店、堤角公园等少数区域。再加上早樱樱花期短,赏樱高峰集中在一两个周末,往往人满为患、交通拥堵。
而如今在武汉,赏樱无需人挤人。无论是驱车还是漫步,只要徜徉于三镇街头,随处可见樱花身影:
在刚刚开园的洪山江滩,堤顶道路两侧每隔6米就栽种一棵樱花树,700余株樱花树串起了武汉最长的3公里樱花大道;在黄浦大街两侧的绿化带里,首次引入了武汉乡土树种——中华樱,其花形颜色虽不及常见早樱绚丽,但别具一番风情;在东湖路楚天传媒大厦,落英缤纷的樱花停车场再次成为抖音上大火的网红打卡地;东亭花园等一众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点缀的樱花树迎风盛开,令人心情大好;在昙华林的花漾街区里,人文小镇外的几株樱花树花开正好,吸引了一对新婚夫妻在树下留影……
武汉市园林生态集团苗业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沙飞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搜寻了近百个樱花品种,花期可以涵盖春秋两季。“目前正在择优挑选适合武汉气候特点的樱花品种,待引进观察后,再在武汉绿化项目中进行试点推广,逐步弥补以前樱花花期太短的遗憾。”
■百花争艳满城春
花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前该公司参与沙湖公园绿化工程时,可供选择的观花品种较少,主要以桃花、樱花、梅花等花灌木为主,辅以茶梅、杜鹃、萱草等地被植物。如今建设黄塘湖公园时,使用的观花类植物已超过30种,除七大樱花品种外,还有油菜花、美人蕉、百子莲、春鹃、紫薇、红花酢浆草、红叶石楠、金森桢等。
其中,百子莲俗称非洲百合,花开优雅、呈蓝紫色,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前在武汉常做花境点缀植物。武汉市园林生态集团花木公司经过多年实践,发现此花可以在武汉安全越冬,于是在黄塘湖公园里首次大面积种植,形成了一片白子莲花海。“去年夏天开花时,蓝紫色花海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今年夏季还将继续绽放。”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养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市“湿地花城”建设方案中共拟定了82种开花植物在全市种植推广。其中,不仅有籽播花卉、宿根花卉,还有花灌木和开花乔木——春有油菜花、二月兰、喷雪花、樱花、美人梅、红叶李、碧桃、紫玉兰等,夏有百子莲、柳叶马鞭草、紫薇、杜鹃、花石榴、木槿等,秋有波斯菊、百日草、木芙蓉、桂花等,冬有羽衣甘蓝、蜡梅、梅花、茶花、茶梅等,“可以确保武汉月月有花,花开不断。”
而且,以前武汉种花多以单色花卉片栽为主,形式单一、缺少变化。如今种植形式灵活多样,可结合现场地理条件进行多形式种植、多品种搭配。比如,在道路上充分利用城市快速路高架中间的隔离带,建成“空中花道”,在街区里通过布置花箱、花墙、立体花坛,打造灵动时尚、特色鲜明的花漾街区,在公园里依托“一园一花”建设赏花小径,在绿地上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模拟自然环境下的花境,在空地上通过大量播种草花,营造出花田、花海式的景观。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武汉打造成一座全民共享、没有围栏的‘四季花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