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乘“机”而上 凭“空”出海 武汉以链接重塑枢纽新优势

新闻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倒刷圈再次出圈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

  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少有人将其与“操控性能”联想在一起。但问界M5就曾经大秀性能实力,一举打破了...

  • 问界M5操控有多强?行业首次3600°速倒刷圈是最好的...

    日前,有着“魔鬼停车楼”之称的上海宝山旋转停车楼迎来了一场3600°速倒刷圈挑战。本次挑战由赛车手刘泽煊和汽车博主玩车女神来完成,两位车手分别驾驶一台曙光黄配色的涂装款问界M5和一台粉白配色的问界M5。两台车...

  • “放歌大武陵 谱写新篇章” 2023武陵山原生民歌音乐...

    为全面推动大武陵区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指导,渝鄂川三省(市)文旅部门共同主办的2023武陵山原生民歌大赛将于11月1...

  • 江享科技集团出席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9月4日,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出席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致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出席,市领导杨玲、刘子清、曾晟、张俊...

  •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当日上午,伴随着喜气洋洋的敲锣声,东湖绿道湖光序曲广场“空降”中国传统民间习俗醒狮舞龙,或翻腾或跳...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乘“机”而上 凭“空”出海 武汉以链接重塑枢纽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2/03/29 新闻 浏览:37

最近,中欧班列“长江号”又开新通道,鄂州花湖机场将开航,武大、武阳高速预计年内通车……围绕“五型”枢纽建设,武汉力争全年实现投资125亿元,增强内畅外联。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如今,不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城市实现能级提升、争先进位,更要乘“机”而上、凭“空”出海。
武汉提出,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内陆“新沿海”,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重塑枢纽新优势,这座城市正努力破题。
■中欧班列缩短产品出口欧洲时间
从阳逻出发长江黄金水道直达日韩
3月19日,全货机在鄂州花湖机场成功试飞,未来,向民航局申请机场使用许可证获批后,该机场将具备开航条件。
这座建成后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专业货运机场,填补了我国专业货运机场的空白,与武汉天河机场形成“客货双枢纽”。从鄂州机场出发,1.5小时的飞行圈可以覆盖全国90%的GDP和80%的人口,一晚上可以到全国各大机场,隔天可以到全世界各大机场。
媒体报道时这样描述:“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北,架起与世界的贸易之桥,提升开放格局。”
这是武汉城市圈在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下的一步先手棋。
“此前,武汉并非对外开放的前沿和高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认为,对标沿海城市,在对外开放上,居于内陆的湖北,处于“补作业”的阶段,一边补作业、一边“赶标兵”,而通过前瞻布局,打开陆上和空中的“出海口”,让企业有了更多经济合理的物流“套餐”选择,让更多产品走出去,让武汉跻身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成为可能。
通过中欧班列,中国信科集团的通信产品,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驶出,发往欧洲,时间缩短60%。冠捷科技公司生产的显示器、富士康科技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更多武汉本土大型制造企业搭车“走出去”。
通过长江黄金水道,锂电池芯、座椅骨架、汽车零部件等,从阳逻港出发,无须到上海换装海轮,通过国际直达班轮航线发往日韩。
在陆权和海权交替治理的新时代,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武汉逐渐由内陆腹地逐步走向开放的前沿阵地,并通过《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鲜明提出,打造中部陆海大通道,“这充分体现了内陆城市武汉的国际视野和开放胸怀。”华中科技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主任、教授邹志云说。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认为,湖北打开空中“出海口”,将“有利于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链升级、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稳定”。
■集铁水公空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
武汉是为数不多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近900年前,南宋范成大《吴船录》里这样描述历史上的武汉一带:“(鄂州)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
900年后,武汉依然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珠三角、长三角的电子元器件在汉乘上中欧班列,发往欧洲;东北的玉米,在武汉阳逻港登上“北粮南运”铁水联运班列,进入云贵川;云南的鲜花,未来经由黄冈的集散中心,登上鄂州花湖机场的飞机发往全国,只需3个小时。
武汉获批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时,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璟就肯定了武汉显著的交通优势,他认为,武汉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和京广大动脉的交会点,是我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要铁路枢纽,通江达海、辐射全国。
但要清醒看到,随着基建不断现代化,各地“米”字型高铁网都在加快成型,“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如何进阶?
从《中国统计年鉴2021》看到,2020年,铁路客、货运周转量,河南都远超湖北;机场旅客吞吐量上,武汉逊于成都。
武汉的回答是,不仅要扭住,还要凭借“综合分”重塑枢纽优势,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最新出炉的《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和交通强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要求。
同时,认清我们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铁、水、公、空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武汉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之一,不断拓展海陆空多元化交通网络。
武汉提出,推进五大综合交通枢纽(铁路客货运双枢纽、全国公路路网重要枢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际航空客货运门户双枢纽、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一体融合,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多式”有了,如何“联运”?怎么“综合”呢?华中科技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主任、教授邹志云建议,关键在于多式联运实现“无缝化”。“要从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与港区的衔接,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建设着手,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干支线直达和铁水、公水等多式联运,重视最后‘一公里’,同时注重‘硬软结合’,建设数据共享、一单到底的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促进要素快速流动。”
■“沿海”不仅是开放更指向首创精神
“新沿海”须在要素产能市场链接上更有作为
30多年前,上海首创“一个图章”机构,即“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把审批手续中的百来个图章做简化;温州创办第一个私人跨国农业公司……
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
1984年,上海、宁波、温州等14个港口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
“沿海”不仅是经济开放的代名词,更是首创精神的图腾。武汉打造内陆“新沿海”,还须在开放意识和效率上更有作为,让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流通配置,学“灵活”,更学“活力”。
只有“通”“达”“联”“转”,才能“活”。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建议,让“货”活起来除了交通的“硬连通”,更需要制度的“软连通”,要注重做好运输政策、技术标准及信息要素的协同。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陶维号、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占山撰文描摹鄂州花湖机场的未来,他们认为,“机场设施是基础,高效运营是硬核,服务渗透是关键”。
我们看到,武汉海关积极推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改革措施落地,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成立进出口企业服务联盟,在标准技术创新、检验检测计量、知识产权保护等进出口业务上,行业一起“补作业”、学标准、强服务。
陈波认为,“新沿海”须强化口岸功能、贸易功能和服务功能,要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联通的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货运集散成本是否具有优势?商检、海关等多部门协作通关便利性是否有优势?是否准备好了‘类’海外的工作生活环境、具较完备的国际交往中心功能?”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着力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