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式亮相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行业的今天,每一款新车的发布都承载着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与革新。鸿蒙智行以其独特的科技视角和前瞻的设计理念,不断推新、创新。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AITO问界2年5个...
-
科技普惠余承东力荐,国民SUV问界新M7 Pro将于8月2...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的今天,一款集智能科技与舒适驾乘于一身的国民SUV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蓄势待发,准备在8月26日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大放异彩。作为问界M7系列的最新成员,问界新M7 Pr...
-
携手缔造奇迹!问界40万下线,华为携手赛力斯共绘...
AITO问界再次展示了“问界速度”。7月29日,随着第40万辆新车正式下线,问界不仅成为最快达成此成就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更在短短28个月内,书写了一段行业传奇。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是...
-
真性情碰撞直播舞台,华为非凡历程背后的故事震撼...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访谈在华为松山湖基地举行,吸引了超过60万网友的在线观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携手“与辉同行”负责人董宇辉,共同为观众揭开了华为在智能汽车...
-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
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少有人将其与“操控性能”联想在一起。但问界M5就曾经大秀性能实力,一举打破了这一偏见——AITO官方曾邀请赛车手刘泽煊和汽车博主玩车女神,驾驶问界M5在上海宝山旋转停车楼完成了行业...
十年禁渔为保护中华鲟提供机遇
发布时间:2022/04/06 新闻 浏览:100
3月26日,宜昌放流长江中华鲟5100尾。
3月28日,在长江武汉江段,约5万尾全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放流长江。
3月29日,我国著名的中华鲟研究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发朋友圈称:他一年多前发表文章,中华鲟自然自然繁殖已中断5年,现在被大众媒体公开引用。论文发表后中华鲟也未自然繁殖,这是忧患。
专家连续9年在长江上开展调查表明,从2013年开始,作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的中华鲟有7年未发生自然繁殖,这表明其正在失去自我维持能力,面临野外灭绝的危险。
抢救中华鲟,将其科学的放归长江,恢复野外种群,迫在眉睫!
“水中大熊猫”
连续多年未自然繁育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白垩纪残留至今最为古老的现生鱼类之一,有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之称。
中华鲟在淡水中出生,在海洋中生长,是一种溯河产卵洄游型鲟鱼,性成熟时上溯到淡水河流中产卵,繁殖后亲鱼再返回海洋。
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平均体长为275.9cm,平均体重为144.0kg,雌雄性比接近1:1,繁殖群体平均年龄为17.2龄,又被称为“长江鱼王”。然而,2021年回到葛洲坝下产卵场繁殖的群体已经不足20尾,且已连续多年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岌岌可危。危起伟说,中华鲟已基本失去了自我在长江中维持的能力,面临野外灭绝风险,保护中华鲟已刻不容缓。
3月28日是中华鲟保护日,中华鲟保护研讨会当天在汉召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会上说:“中华鲟作为长江旗舰物种,生长周期长,保护工作任务重,不仅要开展产卵场、洄游通道等关键栖息地保护及修复,更要加强广泛宣传,自觉将保护意识转化为保护行动,形成并保持‘不捕捞、不伤害、重保护’的良好氛围。”
“中华鲟保护形势严峻,时间紧迫。”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透露,今后将进一步落实保护资金,完善保护措施,加深保护研究,为长江系统修复作贡献。
十年禁渔
有望改变中华鲟生存环境
“上游筑坝影响产卵地和筑坝带来水温变化影响性腺成熟,是中华鲟无法自然产卵繁殖的主要原因。”中华鲟保护研讨会上专家称。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三峡集团公司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常剑波强调,中华鲟保护和恢复是一个综合性难题,目前科学放流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同时要注意解决中华鲟保护面临的生态陷阱问题。
我国自1983年起开始野生中华鲟人工繁殖,2009年突破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用人工繁殖的子一代中华鲟在淡水人工养殖条件下培育至性成熟,2021年又繁殖培育了子2.5代中华鲟鱼苗。2022年3月28日武汉放流的这批子2.5代中华鲟是目前首次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是2021年10月7日在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三峡珍稀特有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库活体库,经人工授精及孵化而出。
“人工保种群体补充恢复中华鲟野外资源极其重要,一年放流300万尾,应该可以解决问题。”危起伟说,显著提高中华鲟鱼苗放流数量和质量,投放性成熟亲本以尽早恢复自然繁殖中华鲟增殖放流,是弥补自然繁殖不足和显著提高幼苗成活率的有效办法。
但人工繁殖的可持续,仍需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支持。
“长江十年禁捕给中华鲟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水清了,鱼多了,野生种群的修复肯定是有好处的,至少增殖放流的成活率有望得到显著改善。”危起伟介绍,另一方面,长江上围网没有了,中华鲟幼苗成活率将显著提升,同时长江十年禁捕也畅通了中华鲟江海洄游通道。
多措并举
解决自然产卵的问题
葛洲坝下水域是目前已知唯一的中华鲟天然产卵场,2017年至2021年里这片水域连续5年没有发现自然繁殖了。
“上游筑坝引发水温变化是原因,中华鲟性腺发育和产卵对水温特别敏感。”危起伟透露。
一些专家给出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钟杰建议,用长江故道或者湖泊大手笔开展中华鲟人工繁殖,然后大量放入长江中。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欣建议,坚持把中华鲟产卵监测做下去,开展包括长江干流、长江口和海洋的中华鲟全域监测。在监测中寻找自然繁殖地,然后通过人工改变干预改造繁殖地的环境。
“中华鲟寿命一般在35岁左右,它们在海洋中生活的时间占九成以上,但现在人类对中华鲟在海洋中的生活却知之甚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吴兴华博士建议关注中华鲟海洋中生活史并建议采取建立保护区等保护措施。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冯广朋也认为,应该尽快启动中华鲟海洋保护区建设,选定底栖生物丰富的水域,划定保护区,为中华鲟生长及发育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处副处长马爱林则建议,实施葛洲坝产卵场等关键栖息地修复工程,推动新建产卵场,研究在长江中上游开辟洄游通道。
葛洲坝产卵场的环境是可以改变和修复的,危起伟建议,可以利用三峡工程及金沙江下游梯级调蓄能力强的特点,通过梯级联合调度改善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的水文环境,在中华鲟繁殖期通过联合调度让水温维持在18℃至20℃,使其变化节律更接近自然过程,更好地满足中华鲟性腺发育和产卵活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