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publicwelfare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公益 > 湖北咸宁:“连心卡”“留言板”连出群众满意度

新闻

问界新M7系列夺得1-8月累计交付冠军,以实力领跑新势力市场  问界新M7系列夺得1-8月累计交付冠军,以实力领跑新...

进入9月,例行的销量放榜日,各家纷纷公布2024年8月份的销量。鸿蒙智行的表现在众多新势力品牌中脱颖而...

湖北咸宁:“连心卡”“留言板”连出群众满意度

发布时间:2022/01/07 公益 浏览:76

一张连心卡,架起服务群众热线;一块留言板,开辟服务群众捷径;一批志愿者,织就服务群众网络……
去年以来,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党员干部坚持从“实”出发,从细处着手,通过做好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张连心卡,架起服务群众热线
“沈书记,我一个电话你就来了,你来我就放心了。”2021年12月27日上午,贺胜桥镇黄祠村13组脱贫户、70岁老人黄启海,看到贺胜桥镇党委书记沈中带着村组干部来到家里,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黄启海家门前有50多亩农田,由于水渠年久失修,导致农田常年积水,无法耕种,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是能疏通水渠,这块田地就可以种蔬菜了。”
沈中带着村组干部,沿着这块田地走了一圈,当即拿出解决方案:一周内,开挖一条250米长的沟渠,并把荒芜田地粗耕一遍,资金由镇、村各出一部分。黄启海老人听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原来,黄启海有一张“连心卡”,卡上有镇党委书记沈中的电话。他原本是要拨打试试看,没想到电话一打,人就来了。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贺胜桥镇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该镇开展遍访活动,镇、村两级书记和帮扶干部通过实地走访,与脱贫户聊家常,准确掌握脱贫户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和存在的困难,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走访中,两级书记都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制作成连心卡发给群众,以便群众随时联系。
截至目前,贺胜桥镇下辖7个村1个社区,镇、村两级书记遍访率均在90%以上。遍访中,镇村两级共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335个。
一块留言板,开辟服务群众捷径
“通了,通了,沟渠水出来了!”去年4月16日,贺胜桥镇桃林村民杨继超高兴地为村里的党员干部点赞。
此前三天,桃林村群众在“康养贺胜”微信公众号“我为民办实事留言板”上反映:通往桃林村四、五组的沟渠内有不少垃圾、杂草和沉积的淤泥,河道受阻,不仅影响到周边的农田灌溉,还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了解情况后,桃林村党总支部迅速行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志愿者13人扛起铁锹等工具与村民一起清理沟渠,畅通灌溉渠道。
去年以来,贺胜桥镇坚持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开展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干部接单,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线上,在“康养贺胜”微信公众号专栏设置“我为民办实事留言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线下,通过群众会、屋场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认真倾听群众心声,聚焦解决一些群众反映的生活生产问题。通过群众“点单”,党员干部“接单”,92个“急难愁盼”问题逐一解决。
比如,镇区群众在线上提出街道停车位过少、垃圾桶脏乱不堪等。该镇机关党支部迅速行动,建设5处停车场,新增200多个停车位;并开展了党员干部实名认领垃圾桶活动,40名党员在107国道边垃圾桶贴上自己的名字及联系电话,负责每周五清洗垃圾桶,群众纷纷点赞。
一批志愿者,织就服务群众网络
“我是今天早上八点钟来的,卖了8只鸡、3只鸭子,收入有1000多块钱!”2021年11月18日,在贺胜桥镇花坪村举行的“手牵手参与扶贫济困,心连心助力乡村振兴”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会上,64岁的乐俊付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带来的家禽一到现场就卖光了。
当天,贺胜桥镇联合花坪村的驻村单位咸安区民政局,组织了100多名志愿者参与消费扶贫活动,大家慷慨解囊,抢购村民销售的各种农副产品。
原来,入冬后,一些群众开始为农产品滞销犯愁。贺胜桥镇下沉村组的党员干部获悉后,迅速谋划组织消费扶贫活动,先后在该镇7个村开展消费扶贫活动13场次,帮60多户农户卖出猪肉、鸡鸭、茶油、蔬菜、稻米等农产品15万元以上。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贺胜桥镇落实“双报到、双报告”机制,组织党员干部下沉村组(社区),主动认领群众“需求清单”和“微心愿”,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和困难。同时,该镇组建10支志愿服务队伍,围绕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医疗卫生、科学普及、法律服务等方面,落实为民惠民举措。
“为民办实事,应从‘实’出发,从小切口入手,做到群众有所呼,政府必有应。”贺胜桥镇党委书记沈中说,下一步,贺胜桥镇将继续深化细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做好群众身边的小事,暖民心,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