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问界M9 2025款21天大定3.6万单,成为50 万级智能豪...
在竞争激烈的豪华车市场,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M9 2025款凭借卓越的产品实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销售佳绩。自上市仅21天,它便斩获3.6万台大定订单,平均每分钟就能卖出1.2台,这一成绩不仅远超市场预期,更标志着中...
-
开问界新M5 Ultra奔赴春日之约,智享踏青新体验
暖阳唤醒沉睡的大地,当一抹抹新绿点缀郊外的花园和草坪,属于年轻人的春日仪式感正悄然开启。在这个最适合自驾春游、踏青的浪漫季节,高颜都市智能SUV问界新M5 Ultra以其独特的智能、性能魅力,重新定义着现代年...
-
马东、黄渤现场被圈粉!尊界S800内饰上海车展首次曝光
上海车展鸿蒙智行展台前,一场特殊的"品鉴会"正在上演。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化身"产品体验官",与马东、黄渤两位跨界大咖一起,带观众深入探索尊界S800的奢华世界。这场没有脚本的即兴互动,...
-
尊界 S800 凭实力抢占上海车展C位,全球豪车车企高...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鸿蒙智行旗下的尊界S800成为全场焦点。这款融合东方美学与智能科技的旗舰车型,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更引来了全球豪华品牌高管的集体"打卡"。他们的到来,让尊界展台成为车展期间最热...
-
尚界登场,自带“超强基因”,华为携手上汽重塑智慧...
2025年4月16日,随着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的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SAIC尚界”正式登场,成为鸿蒙智行家族的全新成员。作为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之后的“第五界”,尚界的加入不仅丰富了鸿蒙智行的产品矩阵,更以其...
李洪:两段式收割机械研发者,迷上农机的“轰隆声”
发布时间:2022/05/14 新闻 浏览:105
临近“五一”,荆门屈家岭车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走进荆门屈家岭车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首先看到的不是大型的厂房和忙碌的工人,而是一大片油菜田,穿过油菜田,才看见车间前聚集着不少人。
只见他们蹲在一台收割机前,拿着尺子来回测量收割机割台的数据。“割台宽幅多少?”“离地最低多少?最高多少?”……
“这是专业的检测人员,经过检测合格后,我们生产的油菜割台就能申请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了。”荆门屈家岭车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边帮忙边说。
在对割台进行测量后,检测人员又要求对机械收割情况进行现场演示。李洪坐在驾驶室,转了个方向盘,就把收割机开到了油菜田旁。选好角度,收割机一头就扎了进去。
只见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但是与以往收割油菜不同的是,这台收割机并没有把油菜“吃”进去,而是把油菜割断后铺在机械的左侧。特别像以前人工收割,先把油菜割了后平铺在田里。
“为了减轻劳动力,我市很早就开始推广机械一次性收割,但一块田的油菜并不是同时成熟,所以在收割前,部分农民一般会在田间喷施百草枯等化学药剂,让油菜迅速成熟。”市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吴继洪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割台可以实现两段式收割,让油菜在收割后在田间完成后熟,这样就能实现油菜种植全过程的绿色生态。”
很快收割机就完成了作业,检测人员在田间记录了相关数据。
“等油菜在田间晒得差不多了,我们就用装有捡拾器的联合收割机把秸秆连油菜荚捡拾起来,脱壳、粉碎秸秆。”李洪指着放在厂房前的捡拾器说道。
说着,李洪就向记者介绍这款捡拾器,哪里是轴承?哪里是铁套?分别起什么作用?
“不管是割台还是捡拾器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捡拾器就有三个专利。”李洪说,他花了10年研发这些小型机械,起因是他迷上了农机的“轰鸣声”。
家住屈家岭管理区的李洪,从学校毕业后,在农场的分场上了3年班,主要负责宣传工作。他记忆里,每到收割的时候,一台台收割机,就像龙一样在稻田里遨游,伴随在耳边的就是农机的“轰鸣声”。
2001年,李洪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农机——收割机。从此他开着收割机在麦田、稻田里驰骋,湖北、河南、山东……都留下了他的踪迹。
这一干就是8年。
“我们搞农业的最清楚,农忙的时候人不好请。”李洪说,最早的收割方式都是人工先把油菜割倒,然后由人工捡拾喂入收割机,可是随着农村人越来越少,请人捡拾成了难题。
就是从那时起,他萌生了研发捡拾器的念头。但自己什么都不懂,怎么办?从零开始学。
2008年,李洪和朋友开始搞农机零配件维修,边学边干边琢磨。2012年,他开始研究油菜捡拾器,可当时国内还没有可以参考的机械。在跑了多个大专院校后,他决定自己想办法。
“当时沙洋农场有一台废弃的苏联产的收割机,我们就去研究,然后回来试验。”李洪说,捡拾器不仅要能完成田间作业,还要与当前使用的收割机相配套。
油菜一年成熟一季,只能抓紧时间试验。自己没有种田,就租用别人的田。1000元一亩,李洪不知道花了多少个1000元。发现问题回来再改。就这样一直到2012年,捡拾器才成功上市。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如何让没见过的农民、经销商接受新机械,李洪想了很多办法。放在经销商处寄卖?人家嫌占地方。向农民推介?农民纷纷表示没见过。
李洪只好用老办法。租田演示,从只有零星几人观看,到百来人围观……捡拾器的用户越来越多,他也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了三项国家专利。
2015年,在研发捡拾器成功的基础上,他又开始研究割台。
“当时很多地方已经采取收割、脱粒一次性完成,但我当了这么多年机手,还是觉得两段式收割更有利于油菜产业发展。”李洪说。
就这样,李洪和朋友又开始漫长的研发之路。试验、改进、再试验……
跟研发捡拾器相比,研发割台更难。油菜没有成熟时,上轻下重,很好收割;一旦成熟,就会上重下轻,有些地方还会出现倒伏,机械就难以收割。为了能更好地保证机械的收割效果,只能选择成熟的时候进行试验,这样每年留给李洪试验的时间只有10天。
成熟前,李洪要选择长势、地势各不相同的田块租下来,然后根据成熟度,逐一收割,再把出现的问题汇总,对割台进行改良。往往白天在田里收割,记录数据,晚上再加班加点进行改进……就这样,一点点试、一点点改,割台也成功上市了。
从2019年卖了几台,到去年卖了100多台。李洪研发的油菜割台也逐渐被农民接受。
“其实我们现在还在改进,前段时间四川的一个客户说,他们那边油菜秆粗,一般的刀片很容易损坏,所以我又订购了一批专用刀片,打算再根据客户要求进行改进。”李洪说,不管是捡拾器还是割台都要适应当地的农业生产,所以这些年他也在根据客户不同的要求,进行量身定做。
“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油菜割台能尽快进入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让更多的农民认识这个农机具,也能更好地推进两段式收割这项技术,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吴继洪。
对割台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后,工作人员表示将尽快出具相关报告。听到工作人员的话,李洪笑得很开心。忙了一天的他并没有休息,而是一头扎进了厂房,又捣鼓起那些零配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