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李洪:两段式收割机械研发者,迷上农机的“轰隆声”

新闻

从销量看实力,问界新M5 Ultra硬核产品力获用户点赞 从销量看实力,问界新M5 Ultra硬核产品力获用户点赞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智能SUV市场,销量数据往往最能说明问题。问界新M5Ultra用实实在在的市场表现证明了...

  • 技术迭代与用户信任共振,鸿蒙智行常用常新撑起量...

    当汽车行业陷入价格战的同质化竞争,鸿蒙智行用持续的技术升级与用户导向的服务理念,走出了一条“成长型汽车”的差异化路径。9月23日,鸿蒙智行宣布启动涵盖华为乾崑智驾ADS 4等三大能力升级和30余项体验优化的重...

  • 都市精英购车指南,问界新M5 Ultra对比小米YU7 

    当今的市场,新能源车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2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各类车型百花齐放,配置表上的各种参数更是让人看着眼花缭乱。在看似无止境的参数堆砌背后,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评判一辆车的标准,更应该...

  • 问界M8纯电版正式上市,起售价35.98万9月开启交付 

    8月25日,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家庭智慧旗舰SUV问界M8纯电版重磅登场,起售价35.98万元,为家庭用户带来纯电出行新选择。作为问界王牌家族的纯电力作,问界M8家族此前累计交付超7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李洪:两段式收割机械研发者,迷上农机的“轰隆声”

发布时间:2022/05/14 新闻 浏览:143

临近“五一”,荆门屈家岭车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走进荆门屈家岭车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首先看到的不是大型的厂房和忙碌的工人,而是一大片油菜田,穿过油菜田,才看见车间前聚集着不少人。

只见他们蹲在一台收割机前,拿着尺子来回测量收割机割台的数据。“割台宽幅多少?”“离地最低多少?最高多少?”……

“这是专业的检测人员,经过检测合格后,我们生产的油菜割台就能申请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了。”荆门屈家岭车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边帮忙边说。

在对割台进行测量后,检测人员又要求对机械收割情况进行现场演示。李洪坐在驾驶室,转了个方向盘,就把收割机开到了油菜田旁。选好角度,收割机一头就扎了进去。

只见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但是与以往收割油菜不同的是,这台收割机并没有把油菜“吃”进去,而是把油菜割断后铺在机械的左侧。特别像以前人工收割,先把油菜割了后平铺在田里。

“为了减轻劳动力,我市很早就开始推广机械一次性收割,但一块田的油菜并不是同时成熟,所以在收割前,部分农民一般会在田间喷施百草枯等化学药剂,让油菜迅速成熟。”市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吴继洪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割台可以实现两段式收割,让油菜在收割后在田间完成后熟,这样就能实现油菜种植全过程的绿色生态。”

很快收割机就完成了作业,检测人员在田间记录了相关数据。

“等油菜在田间晒得差不多了,我们就用装有捡拾器的联合收割机把秸秆连油菜荚捡拾起来,脱壳、粉碎秸秆。”李洪指着放在厂房前的捡拾器说道。

说着,李洪就向记者介绍这款捡拾器,哪里是轴承?哪里是铁套?分别起什么作用?

“不管是割台还是捡拾器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捡拾器就有三个专利。”李洪说,他花了10年研发这些小型机械,起因是他迷上了农机的“轰鸣声”。

家住屈家岭管理区的李洪,从学校毕业后,在农场的分场上了3年班,主要负责宣传工作。他记忆里,每到收割的时候,一台台收割机,就像龙一样在稻田里遨游,伴随在耳边的就是农机的“轰鸣声”。

2001年,李洪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农机——收割机。从此他开着收割机在麦田、稻田里驰骋,湖北、河南、山东……都留下了他的踪迹。

这一干就是8年。

“我们搞农业的最清楚,农忙的时候人不好请。”李洪说,最早的收割方式都是人工先把油菜割倒,然后由人工捡拾喂入收割机,可是随着农村人越来越少,请人捡拾成了难题。

就是从那时起,他萌生了研发捡拾器的念头。但自己什么都不懂,怎么办?从零开始学。

2008年,李洪和朋友开始搞农机零配件维修,边学边干边琢磨。2012年,他开始研究油菜捡拾器,可当时国内还没有可以参考的机械。在跑了多个大专院校后,他决定自己想办法。

“当时沙洋农场有一台废弃的苏联产的收割机,我们就去研究,然后回来试验。”李洪说,捡拾器不仅要能完成田间作业,还要与当前使用的收割机相配套。

油菜一年成熟一季,只能抓紧时间试验。自己没有种田,就租用别人的田。1000元一亩,李洪不知道花了多少个1000元。发现问题回来再改。就这样一直到2012年,捡拾器才成功上市。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如何让没见过的农民、经销商接受新机械,李洪想了很多办法。放在经销商处寄卖?人家嫌占地方。向农民推介?农民纷纷表示没见过。

李洪只好用老办法。租田演示,从只有零星几人观看,到百来人围观……捡拾器的用户越来越多,他也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了三项国家专利。

2015年,在研发捡拾器成功的基础上,他又开始研究割台。

“当时很多地方已经采取收割、脱粒一次性完成,但我当了这么多年机手,还是觉得两段式收割更有利于油菜产业发展。”李洪说。

就这样,李洪和朋友又开始漫长的研发之路。试验、改进、再试验……

跟研发捡拾器相比,研发割台更难。油菜没有成熟时,上轻下重,很好收割;一旦成熟,就会上重下轻,有些地方还会出现倒伏,机械就难以收割。为了能更好地保证机械的收割效果,只能选择成熟的时候进行试验,这样每年留给李洪试验的时间只有10天。

成熟前,李洪要选择长势、地势各不相同的田块租下来,然后根据成熟度,逐一收割,再把出现的问题汇总,对割台进行改良。往往白天在田里收割,记录数据,晚上再加班加点进行改进……就这样,一点点试、一点点改,割台也成功上市了。

从2019年卖了几台,到去年卖了100多台。李洪研发的油菜割台也逐渐被农民接受。

“其实我们现在还在改进,前段时间四川的一个客户说,他们那边油菜秆粗,一般的刀片很容易损坏,所以我又订购了一批专用刀片,打算再根据客户要求进行改进。”李洪说,不管是捡拾器还是割台都要适应当地的农业生产,所以这些年他也在根据客户不同的要求,进行量身定做。

“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油菜割台能尽快进入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让更多的农民认识这个农机具,也能更好地推进两段式收割这项技术,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吴继洪。

对割台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后,工作人员表示将尽快出具相关报告。听到工作人员的话,李洪笑得很开心。忙了一天的他并没有休息,而是一头扎进了厂房,又捣鼓起那些零配件了。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