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级,覆盖30+项新功能,从智驾领航辅助到泊车体验,再到智能座舱的优化,全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此次升级...
-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
在20万级SUV市场中,年轻人选车的标准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既要颜值在线,又要驾驶带感,还得智能便捷。而问界新M5 Ultra,恰好完美契合这些需求。它不仅以出众的外观配色吸引目光,更以卓越的驾控性能和先进的智能...
-
从“手工迷信”到“科技信仰”:尊界S800如何让豪华回...
在超豪华汽车市场,西方品牌凭借“百年传承”与“手工匠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将中国汽车长期压制在中低端领域。劳斯莱斯的手工皮革座椅、宾利的百年胡桃木内饰,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难以逾...
湖北襄阳襄州区:靠一粒“金种子” 脱贫村走上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3/01/12 乡村振兴 浏览:364
“杂交水稻制种每亩收入20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转金和基地务工工资,去年收入达到亩平3500元。”1月6日,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陈集村脱贫户陈根付家里,陈根付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去年的农业生产收入。
记者了解到,陈集村500亩杂交水稻制种连片区种植户2022年种的水稻,被合同方统一以每斤10元的价格回收,村民的收入普遍高于往年。
2022年,陈集村这个曾经的省级深度贫困村,把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从标准化、规范化到精细化,杂交水稻制种业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动能,为该村铺就了一条产业支撑整村发展之路。
陈集村曾因产业带动乏力、交通不便等,导致村民生活贫困。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该村于2019年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摘帽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增收致富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归根结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村党支部书记、湖北绿野丰农业合作社带头人杜新建说。
得益于合作社与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的伙伴关系,2021年,陈集村从该公司争取到为优质杂交稻制种的机会。结合村里实际,经老党员和能人代表组成议事会反复论证,陈集村决定发展制种业。
为保障农户增收、整村发展,合作社与袁创公司达成“最低保障”承诺,制种亩平收入不少于1700元,让村民吃下“定心丸”,产业走上稳健发展的道路。
自此,袁创公司将高端清香型水稻品种放在陈集村制种。
制种和普通种植不一样,除杂、授粉等环节有很多门道。合作社无偿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及培训,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种植。在生产过程中,陈集村推行无人机植保,用信息化手段全程指导。
“这个品种的米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具备广适性、高抗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去年11月,袁创公司管理人员前来验收,对陈集村的制种生产表示肯定。
随着陈集村制种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留下、返乡,参与到制种产业中。曾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杜坤提出,围绕制种产业拓展科普研学、劳动实践、农家文化大院等功能,讲好“种子”故事,推动制种产业与商贸、文旅融合发展。
“力争3年内制种基地发展到3000亩,全村走上‘制种+’融合发展之路……”陈集村的产业发展前景,像即将到来的春天一样,让村民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