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education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湖北巴东“童伴妈妈”让留守儿童获得“爱的陪伴”

新闻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湖北巴东“童伴妈妈”让留守儿童获得“爱的陪伴”

发布时间:2021/07/23 教育 浏览:15

她们,把关爱与照顾给予留守孩子。她们,有着温暖的称呼——“童伴妈妈”。
2019年7月,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湖北省民政厅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开展的“童伴妈妈”项目落户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目前,巴东县4个乡镇的19个村分别设立了“童伴之家”,几百个孩子有了“童伴妈妈”。
童伴之家,呵护孩子成长的乐园
宽敞明亮的室内,各类玩具、绘画用品、体育用品齐全;一字排开的书架,各种书籍随手可取;壁柜里陈列的手工作品,漂亮而精致;拼成各种图形的桌子,成了孩子们一方学习的天地……
今年7月4日,在巴东县沿渡河镇罗溪坝社区“童伴之家”,来自附近易迁安置点的30多名孩子,正围坐在桌子前看书、画画、下棋。“孩子们都喜欢来这里玩,可以做手工、看书、玩游戏,参加各种主题活动,还能交到很多朋友,性格也越来越阳光。”“童伴妈妈”刘登峰告诉记者。
“悠悠夏日长,何处觅清凉,河水潺潺让人向往,我的小伙伴啊心别痒,生命安全永远记心上……”一大早,小朋友们齐唱歌曲,拉开了当天“防溺水”主题活动的序幕。在“童伴妈妈”的引导下,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游戏。
“我很喜欢‘童伴之家’,放学后和周末我都会来这里看书、做作业、画画,还交了很多朋友。刘妈妈特别温柔细心,经常带我们做游戏。”11岁的王存宇是一个阳光男孩,自从“童伴之家”落户社区后,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每个月的主题活动从未缺席。放学后有人陪,也让王存宇在服装厂上班的妈妈少了后顾之忧。
目前,巴东县信陵镇、官渡口镇、沿渡河镇、大支坪镇的19个村(社区),分别建立了“童伴之家”,每个村配备一名“童伴妈妈”,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面临的亲情陪伴、学习教育、生活保障、心理健康和安全等问题,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实施精准关爱、精准救助和精准陪伴。
童伴妈妈,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
28岁的王敏,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也是巴东县沿渡河镇野马洞村的“童伴妈妈”。谈及参与项目的初衷,她坦言是13天的打工经历改变了自己。
2019年4月,王敏离别3岁的女儿到杭州打工,从事餐饮前台接待工作,月薪6000元。然而,只干了13天,对女儿的思念和牵挂折磨得王敏寝食难安,她毅然辞职回家,下定决心不再离开年幼的女儿。
“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留守儿童,也想为村里其他留守儿童带去关爱和陪伴。”2019年7月,得知村里的“童伴之家”招聘“童伴妈妈”,王敏主动报名,经过选拔和培训,她正式加入“童伴妈妈”行列。上岗后,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全村儿童底细,为全村留守儿童建立信息档案,帮助符合政策的困境儿童申请待遇保障。
“现在野马洞村的17个留守儿童都是我的‘孩子’,我已经离不开他们了。”王敏说,通过2年的交流相处,看到曾经的“问题儿童”变成“乖乖女”、性格内向的儿童交到了朋友,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
看着一个个胆小、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活泼,一个个沉迷手机、网瘾的孩子爱上了运动和阅读,是“童伴妈妈”们最大的欣慰。
精准施策,探寻有福“童”享新路径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心理诉求?孩子遇到困难,如何帮助解决?2019年7月,巴东县作为恩施州唯一的深度贫困县,获准实施“童伴妈妈”项目,逐步探索解决这些难题的路径。
为提升项目服务质量,巴东县民政局设立“童伴妈妈”项目办公室,多次组织“童伴妈妈”赴贵州、江西、云南等地培训;中国扶贫基金会每月针对儿童专业知识、心理健康、安全防护、绘画娱乐等方面进行线上专项培训;巴东县项目办每月对项目村的工作进展进行交流督导。
经过考核淘汰、优中选优的19名“童伴妈妈”,充分发挥她们身为母亲的优势,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和陪伴,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儿童等对象实施精准关爱。
两年来,19个项目村的“童伴妈妈”按照“一人一档”的工作要求,走访了所有少年儿童家庭,通过精准施策,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实施精准关爱、精准救助和精准陪伴。
“正在巴东实施的‘童伴妈妈’项目,为解决留守、困境儿童问题提供了新路径。”巴东县民政局局长谭德君说,下一步,民政部门将凝聚各方力量,有效配置资源,在全县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