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磁湖湿地公园实施底泥清淤、生态修复等举措,打造成黄石“新地标”
发布时间:2021/09/18 新闻 浏览:17
黄石磁湖湿地公园里,水鸟、花草、涟漪,串起了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污水横流,蚊子撞脸,杂草丛生,淤泥堆积,几乎看不到什么人;现在,路修好了,花草树木应有尽有,游人也多了,我们老年人没事也经常在这里唠唠嗑、散散步。”今年79岁的吕婆婆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她目睹了这里一点点变化。
吕婆婆所指的位置位于黄石市下陆区的彭家堑港,总长共计约20公里,涉及黑臭水体流域7.5km,原属于重度黑臭水体,是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问题之一。
2018年8月,黄石市开始实施彭家堑港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投入3500万元,共完成混接排口改造202处,新建污水管网约4.4公里,沿湖路雨水管道疏通清洗3.6公里,累计清淤约4.7万方;生态修复工程共安装配套生态浮岛安装325个、太阳能喷泉式曝气机13台、排口原位净化装置14处,水生植物种植约5400㎡等内容。2019年11月底,彭家堑港终于“脱黑”、初见成效。
磁湖湿地公园是黄石市利用亚行贷款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之一,总投资约7亿元。近两年来,通过实施底泥清淤、生态修复等举措,打造磁湖湿地公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恢复湿地自然属性。目前,整个湿地已形成湿地功能区、科普展馆区、休闲驿站、园林景观、城市防洪系统、园区绿道等多个功能区。
作为黄石新地标,磁湖湿地公园除了供市民游客休憩游玩,还承载了污水、尾水净化的功能。磁湖下游湿地工程主要功能就是将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湿地净化处理,使其达到IV类地表水标准后排入磁湖。
针对初期雨水及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尾水,磁湖湿地公园采用“潜流湿地+清水湿地”工艺净化水质。即通过斑块湿地、科普湿地和潜流湿地并联式配水处理,在湿地内添加强化磷吸附特性填料,吸收污水中的营养元素氮磷和有害物质,再通过渗透方式排放到表流湿地;清水湿地内种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丰富湿地微生物体系,营造生态系统多样性,使湿地出水主要指标达到Ⅳ类水标准排入磁湖。
今年最新的水质监测报告数据显示,磁湖有南半湖心、理工、鲇鱼墩等三个点位首次达到Ⅲ类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