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江享科技集团出席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9月4日,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出席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致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出席,市领导杨玲、刘子清、曾晟、张俊...
-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当日上午,伴随着喜气洋洋的敲锣声,东湖绿道湖光序曲广场“空降”中国传统民间习俗醒狮舞龙,或翻腾或跳...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湖北省房县城关镇开展“感党恩、树家风”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1/10/13 新闻 浏览:30
马路宽敞整洁、院落明亮干净、墙漫生动传神,环境清新怡人、村民热情友好……国庆假期,行走在全国文明村——湖北省房县城关镇三海村,和谐文明的新风扑面而来,移风易俗的丰硕成果尽收眼底。
用“新规定”改变“老规矩”
村制定了红白喜事随礼标准、酒席规模。去年,村民陈老90大寿,子女准备大庆,他坚持节俭办酒,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家庭聚餐,亲戚朋友的贺礼也一一婉拒,受到普遍好评。“没有以往的大操大办,寿礼办得很轻松、也很有人情味儿”。亲朋好友津津乐道。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三海村采取“党建+移风易俗”工作模式,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清单,对“由谁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结果”等作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让移风易俗的“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将限桌令、限时令、限金令、限鞭令、限车令等人情新风转化为村规民约,签订《承诺书》,建立红白喜事事前报备、事后报告制度,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把移风易俗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全村百人大搬迁,无一人举办乔迁宴。开展移风易俗“四谈”活动,即谈政策规定、谈思想认识、谈心得体会、谈行为事例,真正让移风易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年间该村通过多措并举治理乡村人情风,农户的人情项目由17项减至3项,年随礼金由2万元减至5000元左右,彩礼由10万元减至2万元左右,停丧时间由5天减至3天。90%以上的群众认可、接受人情新风。
用“新思想”代替“老观念”
“我们村一直重视村规民约,使到邻里间的关系更和谐,村里的公共事务开展更顺利。”三海村村委一位离休村干部说。近年更是把村规民约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共识”。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以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为抓手,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加强“管与治”,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准则,用制度化的形式,促进村民主动转变旧观念,带动全村民风转变。借助蒲扇、围裙等生活用品,发放人情新风《倡仪书》《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手册》,通过村村响、宣传车、快板说唱、文艺宣传队巡演等形式,教育启发群众自觉革除陈规陋习、主动践行文明新风。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文化大院、文明宣传长廊,让村民在休闲健身时受到文化熏陶和道德滋养。设立“善行义举榜”,宣传展示先进典型的风采,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通过村党员大会、支部主题党日、村民代表会、户院会、红白理事会等形式广泛动员,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人情新风的社会氛围。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村民志愿者积极参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干群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3年间,全村印发宣传资料过万份,召开座谈会32次,及时制止各类宴席11场,讲奢华、讲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用“新风尚”破除“老传统”
家风、民风、村风,新风劲吹;党心、民心、信心、爱心,心心相连;好事、喜事、盛事,事事捷传;难事、杂事、困事,云消雾散……”一场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激起三海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文明新风,润物无声。近年来,积极发动镇村干部、人大代表及村民,组建文艺宣讲队,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100多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广泛开设人情新风“黑红榜”,对先进典型进行奖励,对反面典型进行鞭策,反面典型中,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一律执纪问责,普通群众按照村规民约处理。充分利用身边孝父母、爱兄妹、和乡邻、担道义、重情义、执仗义和勤致富、勤节俭、勤修身的好榜样进行正能量激励,让老百姓在榜样标杆的事迹中受到启发,学有榜样、做有标准。开展“感党恩、树家风”教育活动,教育群众感恩党的领导、感激党的好政策、感念党的温暖,把勤劳致富、尊老敬贤、勤俭忠孝等优良家风家训渗透到生活习惯中,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