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新四军女战士杨解华:李先念同志给我取名“解放中华”
发布时间:2021/12/15 新闻 浏览:13
1929年,杨解华出生在湖北省大悟县凤峰镇一个叫杨冲的小山村。她13岁参加革命,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6岁任团政治处指导员,17岁那年在一次与敌人的激战中负伤而离队,后几经辗转,定居在湖北省南漳县花庄村。
“敌人把我前面的两个人,一个打死了,一个打伤了,我就把枪接过来打敌人。转过来机枪扫荡的时候,把我的腿扫到了,是在战场上受的伤。”回忆起那个饱受战火的年代,92岁高龄的杨解华,依旧声音洪亮、思路清晰。
小时候因家庭贫穷,父亲给杨解华取名“杨兰兰(难难)”。
1937年,李先念师长率部驻扎湖北大悟,时任一纵二旅五团政治部民运部长的余益庵被安排在杨兰兰家中。8岁的杨兰兰聪明伶俐,深得余益庵的喜爱,当时的苏区都有自己的流动学校,余益庵便将兰兰送进了学校。
“那时候,李先念司令员指示,部队要送一批学员到黄冈深造,他把我叫到司令部,问我,参加革命怕不怕死,我说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抗日战争期间,看着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小小的杨兰兰坚定了她加入新四军的决心。
听到这些话,李先念十分高兴,随即给杨兰兰取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杨解华。
“李司令员说,就叫解华吧,等中华解放了,我们就什么都有了,有电话、楼房、汽车……”杨解华回忆道。
1942年,13岁的杨解华正式参军入伍,被编入新四军五师政治部。她一边读书,一边给战士们排演节目,两年后,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她还不满15岁。
在部队,杨解华读完了小学、初中,抗日战争胜利那年,她已经上了军事大学。组织上正准备选送她到陕北学习时,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原新四军处于重重包围之中。
1946年,17岁的杨解华被编入一纵队二旅五团,任团政治处宣传指导员,随中原部队向西北方向突围。一路上,他们不仅要与敌人战斗,还要和饥饿斗争。
“当时什么吃的都没有,还要打仗,老百姓看我们是共产党,赶紧给我们拿腊肉、苞谷糁、菜油。我说奶奶,我们一不要你的猪肉,二不要你的菜油,只要点苞谷糁,我们现在没有钱,我给你打条子,以后胜利了我来还你。”杨解华回忆道。
同年农历腊月,鄂西北山区天寒地冻。杨解华所在的部队行军到歇马河长岭山一带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受伤后的她被安置到附近老乡家中,也因此与部队失去了联络。
部队曾安排兵力在当地寻找未果后,以为她已经牺牲。1950年,大悟县为她在老家挂起了“烈属”的光荣牌。
而后的几十年间,杨解华几经辗转,来到了南漳县肖堰镇花庄村定居,腿上的伤每年都要复发几次,让她痛苦不堪。所幸苦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如今,杨解华享受国家的优待,每天的乐趣就是种种菜园、看看报纸和老人们聊天讲故事。
今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送到杨解华手中时,她欣喜万分,常常抚摸着这枚象征光荣与荣耀的纪念章感慨万千:“感谢中国共产党,我现在生活很幸福,这幸福是很多人的牺牲换来的,与他们相比,我这点苦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