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开问界新M5 Ultra奔赴春日之约,智享踏青新体验
暖阳唤醒沉睡的大地,当一抹抹新绿点缀郊外的花园和草坪,属于年轻人的春日仪式感正悄然开启。在这个最适合自驾春游、踏青的浪漫季节,高颜都市智能SUV问界新M5 Ultra以其独特的智能、性能魅力,重新定义着现代年...
-
马东、黄渤现场被圈粉!尊界S800内饰上海车展首次曝光
上海车展鸿蒙智行展台前,一场特殊的"品鉴会"正在上演。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化身"产品体验官",与马东、黄渤两位跨界大咖一起,带观众深入探索尊界S800的奢华世界。这场没有脚本的即兴互动,...
-
尊界 S800 凭实力抢占上海车展C位,全球豪车车企高...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鸿蒙智行旗下的尊界S800成为全场焦点。这款融合东方美学与智能科技的旗舰车型,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更引来了全球豪华品牌高管的集体"打卡"。他们的到来,让尊界展台成为车展期间最热...
-
尚界登场,自带“超强基因”,华为携手上汽重塑智慧...
2025年4月16日,随着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的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SAIC尚界”正式登场,成为鸿蒙智行家族的全新成员。作为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之后的“第五界”,尚界的加入不仅丰富了鸿蒙智行的产品矩阵,更以其...
-
尚界品牌入局,自带“超强基因”,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
2025年4月16日,在备受瞩目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与上汽集团联手打造的“第五界”SAIC尚界惊艳亮相。这一全新品牌的诞生,不仅为鸿蒙智行家族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在智能汽车领域掀起了新的浪潮,引发了行业内...
楚河牵两湖,水清又岸绿 武昌最大内湖水系告别重污染
发布时间:2022/03/01 新闻 浏览:158
“这次回武汉,最让我惊喜的是沙湖、楚河、水果湖的水变清了。”
2月22日,上海回汉探亲的李思嘉逛完楚河汉街后,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下心情。
沙湖、楚河、水果湖是武昌区最大的内湖水系,也是武汉的城市名片。
过去,受污水排放、周边管网不完善等因素困扰,这些河湖的水质处于Ⅴ类甚至劣Ⅴ类。
2020年,武昌区将外沙湖、楚河及水果湖“整体打包”,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去年4月底,工程顺利完工。
武昌区水务与湖泊局监测显示,今年截至目前,水果湖水质为Ⅲ类,外沙湖和楚河水质为Ⅳ类,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既要“三水同治”更要“一水一策”
省水科院高级工程师、水生态修复首席专家康玉辉,是此次整治工程的特聘专家。他介绍,沙湖、楚河、水果湖都属东沙水系,不仅水体相通,岸上管网也“紧密相连”。单独治理效果不长久,只有“整体打包”综合施治,才能彻底解决污染问题。
“三水同治”是理念上的革新,但在具体举措上,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一水一策”。
“外源截污是前提,现状调查是基础,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是主要内容,鱼类调控是主要手段,适当人工维护是必要条件。”康玉辉认为,河湖特性不同,治理措施也应有所区别。他说,“一水一策”理念始于2013年3月的内沙湖治理工程,经过数月针对性治理和近4年管护,曾经的“臭水湖”水质显著改善,近3年来持续稳定在Ⅲ类。
有了内沙湖的经验,外沙湖、楚河、水果湖明晰治理思路:楚河建成后首次封闭抽水清淤,打造岸线景观,局部种植水生植物;水果湖主要对湖底管网进行查勘改造,实施水生态修复;外沙湖主要实施清淤、排口生态化改造和水生态系统修复。
11处雨水排口均完成生态化改造
河湖治理,斩断外源污染是关键。
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河湖科负责人说,目前外沙湖、楚河和水果湖均无污水排口,但雨水“上洗天下洗地、中间洗空气”,也属外部污染源,“如果雨水不经处理就排入水体,治理无从谈起”。
2月23日10时,武昌区沙湖路沙湖公园北入口,直径1.2米的雨水排口半潜在水中,距岸边10米处,3台曝气机全速运转,散开的水花如同3片巨大荷叶。
“这是外沙湖5号排口,是此轮整治工程改造的7处雨水排口之一。”外沙湖、楚河及水果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负责人陈嘉亮介绍,5号排口汇集沙湖路周边区域的雨水,降雨时开启排放。生态化改造前,雨水直排入湖,氮、磷等营养物质成为藻类植物生长的“温床”。
安装曝气机后,水中含氧量提升,为枝角类浮游生物和蚌类营造生存环境,有助于消化水中的营养物质。
除曝气机外,部分流量较大的排口还安装了颗粒分离器,用于去除水体悬浮物、减缓水体流速,降低对水生植物和生态浮岛的影响。
“入湖雨水干净了,外来污染就少了。”陈嘉亮介绍,此次综合整治对外沙湖、楚河和水果湖现有的11处雨水排口全部实施了生态化改造。
清理淤泥就像做微创手术
河湖的内源污染,主要来自于沉积在水底的淤泥。
此次整治工程,外沙湖、楚河、水果湖分别清淤6万、4万和10万立方米。这些淤泥可在一个标准足球场上堆出28米高,工程量之大可见一斑。
陈嘉亮介绍,根据水域特点,外沙湖和水果湖采用绞吸船清挖方式,楚河则采用水力冲挖方式。
采取不同清淤方式的原因何在?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河湖科负责人说,一方面,外沙湖水域面积超过300公顷,难以将湖水抽干清淤。另一方面,外沙湖湖底淤泥厚度不一,各处污染程度也不同,清淤不能“一概而论”。
“绞吸清淤就像在水底插入一只吸管,局部搅动后把泥浆吸出,最大程度降低对水体的污染。”康玉辉说,这种做法就好比给河湖实施“微创手术”,不会对湖水造成二次污染。
据测算,清淤完成后,外沙湖、楚河和水果湖的平均水深增加近1米。“淤泥减少、湖水增加,水质自然有提升。”
河湖治理有了5年“保质期”
着眼“长远”,是此次整治的重要特点。
陈嘉亮介绍,工程采用EPC-O模式建设,即除设计、采购、施工外,还包含5年运维期。期间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将对管护质量进行综合考核。
做好河湖管理,首先要做到对水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通过设置无人船建立预警机制,可实时采集水质数据并推送至手机智慧平台。一旦水体发生污染,运维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作出反应。专门建设3处水质自动监测站,精确监控水体中总氮、总磷、PH值、COD值等核心数据,为长效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康玉辉说,治理水环境的最终目的,是让水体恢复自净能力,构建自然生态圈。整治过程中,累计种植了密刺苦草、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176万平方米,美人蕉、菖蒲等挺水植物20万平方米,睡莲、屏风草等浮叶植物3万平方米。还在水中投放了鲢鱼、鳙鱼、乌鳢、黄颡鱼等鱼类,以及螺、蚌等底栖动物。
“把运维措施落实到位,未来外沙湖、楚河、水果湖水质将持续向好,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