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保护中华鲟,武汉举行中华鲟放流活动

新闻

江享科技集团出席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今年1月引入总投资超过50亿元项目 江享科技集团出席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9月4日,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出...

  •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当日上午,伴随着喜气洋洋的敲锣声,东湖绿道湖光序曲广场“空降”中国传统民间习俗醒狮舞龙,或翻腾或跳...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保护中华鲟,武汉举行中华鲟放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2/05/24 新闻 浏览:25

为迎接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首届“湖北数字公益节”,5月21日下午,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成立仪式暨“长江有鱼”中华鲟科学放流活动在武汉渔政码头举行。

本场活动以“保护中华鲟,武汉在行动”为主题,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中华鲟保护联盟主办,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简称CCF)、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承办。

下午2点半,众多市民代表、志愿者在水产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在码头的亲水平台上向长江中放流了522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的子二代幼鱼。每尾幼鱼重量约为300到500克。

记者在放流现场看到,市民参与热情高涨。在放流之前,现场科研人员和志愿者还和参与放流的市民一道,为每一条即将放流的中华鲟幼鱼“打标”,也就是把一个极为微小的PIT电子标签植入幼鱼体内,从而为每一尾幼鱼标注身份,方便科研人员在今后跟踪放流中华鲟,了解它们从长江到海洋生长,再在十多年后从海洋回到长江繁殖的全过程。

放流后,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成立仪式正式举行。该中心由长期从事长江大保护及中华鲟保护的科学家发起,将致力于中华鲟保护相关的公益性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中华鲟保护。

CCF执行理事长、奥泽文教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邬剑刚表示,“中华鲟保护中心的成立,是CCF长江有鱼项目探索推进的重要里程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及政府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保护中心必将推动更多企业、环保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长江大保护,为实现长江生态系统的修复作出贡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理事长危起伟介绍,中华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迄今已生存超过1.4亿年。但令人担忧的是,这一长江中的旗舰物种目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据初步统计,1981年至今,已经人工放流了超过800万尾中华鲟。

2017年至2021年,中华鲟自然繁殖已连续中断5年。但危起伟坚信,人工放流仍是保护中华鲟的重要措施之一,只要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中华鲟的物种承续仍然大有希望。当前正是国家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的政策执行期,中华鲟研究和保护部门都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促进中华鲟保护工作取得关键成效。

武汉中华鲟保护中心的成立,将有效整合武汉、湖北乃至国内外中华鲟研究的顶尖优势资源,为中华鲟的在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和湖北力量。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