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武汉大学自研卫星“启明星”发射升空!
发布时间:2022/03/01 科技 浏览:2
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创造我国一箭多星新纪录。据介绍,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22颗卫星分别是泰景三号01卫星、泰景四号01卫星、海南一号01/02星、文昌一号01/02星、吉林一号高分03D10-18星(9颗)、吉林一号MF02A01星、巢湖一号卫星、创星雷神号卫星、天启星座19星、星时代-17卫星、启明星一号卫星、西电一号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信息、海洋环境监测、森林防火减灾等服务。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09次飞行。
这些卫星中,有一颗特别受湖北人关注——它就是由武汉大学牵头,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研制的“启明星”微纳卫星。
这颗名为“启明星”的卫星由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和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团队耗时三年研制成功。其中,50名左右的从本科到博士的在校学生,是研究团队的主力军。
据武汉大学宇航院副院长毛庆洲教授介绍,“启明星”项目2019年下半年正式启动,以在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为研发主体,结合教师团队过去几十年研制中小卫星的实际经验,推动武汉大学遥感学科从软件向硬件方面的升级。团队于2021年底完成了卫星的设计、制造、生产、调试,2022年2月春节期间,“启明星”运抵文昌,完成了星箭组合的相关测试。
“启明星”是一颗40×30×40厘米的微纳卫星,重量只有19.2千克,它是我国首颗可见光高光谱和夜光多光谱多模式在轨可编程卫星,能做到白天晚上不眠不休、十八般“遥感”手段样样精通:白天32个波段的高光谱遥感,夜晚8个波段的多光谱遥感(夜间的彩色图像灯光、霓虹灯都看得见)和红外光遥感,白天、晚上的可见光谱遥感能达到107公里的幅宽、21米的分辨率,红外遥感能达到100公里幅宽、100米分辨率。
“启明星”也是一颗教学平台卫星,具有低成本、快响应和灵活性等特点,能够提供自由灵活的工作模式,师生们可以与卫星实时互动,进行自主测控和在轨试验,成为学生们的“空间实验站”。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表示,卫星成功研制将有力促进武汉大学航天遥感学科的快速发展,对后续的扩展研究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肯定了项目提出的“空间实验室”的创新想法,希望充分发挥卫星高光谱数据的作用和价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研制,培养遥感领域复合型人才。
另悉,这次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将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既是火箭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而一箭22星,也将创造我国一次多用户共享发射的最高纪录。“启明星”研发团队负责人金光教授介绍,“启明星”将作为其中的第五颗分离入轨卫星,被发射进入距离地球表面536公里的环地轨道,卫星表面与地球赤道夹角97度,绕地球飞行一圈96分钟。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此前消息,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于2022年1月21日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已顺利完成总装和测试工作。长征八号为新一代中型两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全箭总长50.3米,芯一级直径3.35米,二级直径3米。火箭起飞质量约356吨,可以将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