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湖北襄阳襄州区:答好“三农四问” 摹绘“田园诗乡”

新闻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倒刷圈再次出圈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

  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少有人将其与“操控性能”联想在一起。但问界M5就曾经大秀性能实力,一举打破了...

  • 问界M5操控有多强?行业首次3600°速倒刷圈是最好的...

    日前,有着“魔鬼停车楼”之称的上海宝山旋转停车楼迎来了一场3600°速倒刷圈挑战。本次挑战由赛车手刘泽煊和汽车博主玩车女神来完成,两位车手分别驾驶一台曙光黄配色的涂装款问界M5和一台粉白配色的问界M5。两台车...

  • “放歌大武陵 谱写新篇章” 2023武陵山原生民歌音乐...

    为全面推动大武陵区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指导,渝鄂川三省(市)文旅部门共同主办的2023武陵山原生民歌大赛将于11月1...

  • 江享科技集团出席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9月4日,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出席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致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出席,市领导杨玲、刘子清、曾晟、张俊...

  •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当日上午,伴随着喜气洋洋的敲锣声,东湖绿道湖光序曲广场“空降”中国传统民间习俗醒狮舞龙,或翻腾或跳...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湖北襄阳襄州区:答好“三农四问” 摹绘“田园诗乡”

发布时间:2021/12/29 乡村振兴 浏览:32

田园诗乡,凤鸣襄州。
这里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故里,曾挖掘出蕴含5000年历史文化密码的凤凰咀遗址,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这里也是全国有名的粮食生产大县、油料大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夏粮总产和播种面积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粮食总产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要科学回答好重中之重有多“重”、优先发展如何“先”、全面推进怎么“进”、新型关系“新”在哪的问题,切实扛起农业大省的使命担当。在由脱贫攻坚迈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历史关口,襄州区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开局即是冲锋,在当好“粮仓”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走出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强区的发展之路,农业农村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喜人态势。
夏粮总产和播种面积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650公斤!
这是去年全省小麦亩产最高纪录,出自襄州区伙牌镇的扶轮农业公司种植的“扶麦368”和“楚襄1号”高产攻关试验田。
今夏这块高产攻关试验田测产再传喜讯:亩产再破600公斤!同时,该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测产显示,理论产量为627.6公斤/亩。
作为鄂西北粮仓,襄州区2021年夏粮总产量60.16万吨,播种面积156.56万亩,夏粮总产和播种面积位居全省第一。这是自2018年以来襄州区夏粮总产和播种面积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
粮食高产稳产的秘诀在哪里?襄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母运振一语道破:组织得力、政策加码、服务给力。
该区立足农业大区实际,主动担当粮食安全重任,将粮食生产目标分解到各镇,建立完善的责任考核制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完成14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整合项目资金11.2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06.1万亩,进一步支撑粮食高产稳产。以“中国好粮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优质粮食工程”重点县建设工作,大力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发展质量。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该区以政策稳粮,让稻谷补贴、农机具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主动扩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粮,确保粮食作物面积稳、产量增。
与此同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多元种植、开展多元服务。在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上,突出发展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中稻,大力推广优质中强筋小麦,积极发展玉米、红薯、花生等旱地作物间作套种。在推广高效种养模式上,示范推广稻虾共作等“水稻+”模式,推广“马铃薯+花生(西瓜、玉米)+芥菜(萝卜)”种植新模式,在蔬菜产区实施一年三季“马铃薯+”绿色高效模式5万亩以上。在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发展社会化服务上,统筹项目资金和奖励资金,对全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进行“一喷三防”和统防统治。大力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服务新模式。
围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在全区11个镇建立6万亩规模化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示范应用科学施肥技术、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及全程机械化技术,提高避灾减灾能力,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经验获全省推介
“链”强方能“业”强。
襄州区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围绕粮食、油料、生猪、现代种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产量大区向产值大区、农业大区向“四化”同步新区蝶变。襄州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被省领导批转写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和省委一号文件。
抓好谋划布局——
充分挖掘粮食、生猪两大优势产业潜力,借助建设汉江流域农产品加工中心的契机,打造以正大为龙头的生猪产业全产业链。按照“一体两带三组团”的区域发展布局,全域布局,形成功能互补、协同联动的农业经济和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襄阳乃至襄十随神城市群的优质粮食、绿色蔬菜供应基地和乡村宜居宜游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胜地。目前,花生全产业链已带动襄阳及周边地区发展花生种植基地80万亩,带动2万多农民增收致富;生态循环种养加融合发展的生猪全产业链破解了“湖北生猪产业‘产猪多、产粪多、产值少’”“没有形成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等难题。今年11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建设名单,襄州区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入选。
抓好龙头培育——
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的“专精特新”项目,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3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25家、家庭农场570家、种植大户1000余家。对已入驻企业,引导扩产投资、续建项目,推进转型升级,补齐产业链条。通过实施“襄州精品名牌农产品”发展战略,全区有“农”字号中国驰名商标3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件。“鲁花”“正大”“三珍”“卧龙锅巴”等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襄州区粮食产业链形成了以丰庆源面业为龙头的小麦精深加工产业,以乐峰为龙头的稻米精深加工产业,以盼盼食品、卧龙锅巴为龙头的休闲食品加工产业;油料产业形成了以襄阳鲁花为龙头的花生精深加工产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新的产业发展政策引领下进一步彰显,襄州区的农业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抓好发展支撑——
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确定6大重点产业链,区委书记、区长为总链长,每一条产业链由1名区负责人领衔。建立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管、金融、扶贫、供销等部门参与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完善“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业投入。区政府每年拿出2000万元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发展。高起点建设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襄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全力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平台。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工业园区”。
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样板
已是隆冬,湖北丰庆源粮油集团车间内,依然忙碌。源源不断的小麦由机械自动经过筛选、磨粉、清粉等工序直至称重、封口、包装。与传统手工加工面粉相比,丰庆源将传统设备提档升级,采用世界先进的制粉设备,运转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产品质量管控更精准。
科技是农业的重要支撑。人才是创新的“驱动轮”。
近年来,襄州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构建“科研院所+专家组+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指导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农户”的科技转化模式,形成一条产业链一个院士专家团队指导,科技应用推广成效显著,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华中农业大学与正大集团和东风井关签订玉米全产业链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与丰庆源集团签订小麦全产业链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
同时,通过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重大人才培育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92.1%;培育涉农高新技术企业7家;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4家。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被授予“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优秀单位”。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襄州区成为襄阳唯一入选县(市、区)。襄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崔长领介绍,未来不断探索先行县建设规律和路径,建好一批技术服务的平台,培养一批乡村实用性人才,转化一批实用型科技成果,深入推进农业与科技融合,加速乡村振兴,力争把襄州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样板。
宜居宜业,襄州美丽乡村美美与共
产业兴,乡村美。
今年2月,襄州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通过了省级验收,黄集镇毛岗村、龙王镇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双沟镇刘大湾村被评为“全国文明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走进第二批乡村振兴重点村之一的古驿镇二房村,农户家门前宽敞干净的柏油路和粉刷一新的文化墙相映成趣,给冬天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这是襄州区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
“十四五”期间,该区将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聚焦农村“两基”体系构建,补齐农村“两基”短板。优化村庄布局,推进农村特色化建设,打造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乡村。通过“示范创建、经验推广”等方式,着力建设全省乡村振兴发展样板区。
稳妥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精准发展,打造襄州样板。
优化美丽乡村布局。构建“一轴两翼多点支撑”美丽乡村示范带,形成“串点连线、聚线成面、面面俱到、面优为体”的美丽乡村样板。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按照“五美”标准,着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美丽乡村升级工程,深入实施城乡供水、公交、垃圾和污水治理“四个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示范工程等。
加强乡村配套服务。全面改善乡村硬件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农村智慧服务覆盖水平,建立民主、高效的农村基层管理服务机制,实现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型。
共同富裕的号角已吹响。襄州挂出作战图,亮明进度表,奔赴新征途。襄州区委书记刘明锋介绍,未来,襄州区坚定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以争创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为依托,力争生猪、粮食产业链年产值过150亿元,油料过100亿元,现代种业、家禽及蛋制品、地方特色等三个产业过30亿元,并打造50个主导产业突出的专业村、3个以上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