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开问界新M5 Ultra奔赴春日之约,智享踏青新体验
暖阳唤醒沉睡的大地,当一抹抹新绿点缀郊外的花园和草坪,属于年轻人的春日仪式感正悄然开启。在这个最适合自驾春游、踏青的浪漫季节,高颜都市智能SUV问界新M5 Ultra以其独特的智能、性能魅力,重新定义着现代年...
-
马东、黄渤现场被圈粉!尊界S800内饰上海车展首次曝光
上海车展鸿蒙智行展台前,一场特殊的"品鉴会"正在上演。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化身"产品体验官",与马东、黄渤两位跨界大咖一起,带观众深入探索尊界S800的奢华世界。这场没有脚本的即兴互动,...
-
尊界 S800 凭实力抢占上海车展C位,全球豪车车企高...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鸿蒙智行旗下的尊界S800成为全场焦点。这款融合东方美学与智能科技的旗舰车型,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更引来了全球豪华品牌高管的集体"打卡"。他们的到来,让尊界展台成为车展期间最热...
-
尚界登场,自带“超强基因”,华为携手上汽重塑智慧...
2025年4月16日,随着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的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SAIC尚界”正式登场,成为鸿蒙智行家族的全新成员。作为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之后的“第五界”,尚界的加入不仅丰富了鸿蒙智行的产品矩阵,更以其...
-
尚界品牌入局,自带“超强基因”,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
2025年4月16日,在备受瞩目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与上汽集团联手打造的“第五界”SAIC尚界惊艳亮相。这一全新品牌的诞生,不仅为鸿蒙智行家族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在智能汽车领域掀起了新的浪潮,引发了行业内...
湖北潜江:虾谷单日交易创新高
发布时间:2022/05/27 产业 浏览:148
5月18日,位于湖北潜江后湖管理区的中国虾谷车水马龙,来自全省各地的小龙虾源源不断地分拣、打包后,“爬”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味道鲜美,加上自带社交属性,小龙虾快速成为夏天“夜宵网红”产品。今年我省的小龙虾产业出现哪些变化,请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报道。
产销两旺,虾谷单日交易量创新高
当下,正是小龙虾上市高峰期,市场呈产销两旺之势。
“4月29日,交易量达2500吨,再创历史新高。”在小龙虾产业链推进会上,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公司(后简称潜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至4月,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配送总量4.4万吨,交易额24.2亿元,同比2021年同期交易量3万吨,交易额20亿元,分别上涨46.7%,交易额上涨21%。预计2022年全年交易量24.5万吨,交易额可达120亿元。
潜网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商品虾整体均价比去年同期每斤上涨1.8元至2元,9钱以上的大虾,涨幅最大,达13.67%,7钱至9钱大虾价格一直坚挺,均价多年保持在50元/斤左右,多数虾农今年4月下旬前已收回成本。
5月8日,在监利市周老嘴镇周沟村民间小龙虾收购市场,村民表示,今年小龙虾价格比去年好,“今年养了三四十亩小龙虾,预计收入达10万元。”骑着电动三轮车和老伴一起卖虾的李大爷说。
消费区域也在不断扩展。中国虾谷数据显示,小龙虾消费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中大中城市,近年来不断向西南、西北、华南扩展。
除了国内市场,产品还远销国际市场。洪湖新宏业食品、万农水产等企业,产品远销欧美,年出口创汇超1000万美元,监利通过产品深加工,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新品迭出,家庭消费更便捷
“520,为她做虾虾。”5月18日,打开抖音“晓飞歌龙虾调料”直播间,蒜蓉、油焖等小龙虾调料,纷纷被网友秒杀。
“别人卖虾,我卖虾酱。”抓住小龙虾这波消费浪潮,潜江晓飞食品公司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开发出系列小龙虾调味包、调味酱等产品,让人们方便快捷地在家做油焖大虾。公司负责人刘晓飞介绍,年轻人生活节奏快,想在家做虾,既怕麻烦又怕没做好,瞄准这一市场需求,2016年开始做小龙虾调味包等产品,逐渐被市场接受。“去年公司销售额5000多万元,今年已销售4000多万元,预计全年销售过亿元。”刘晓飞说,目前销售主要靠电商。
“生态养殖、壳薄肉嫩、一键到家。”5月22日,湖北小龙虾控股集团的直播间,全天吸引了15.8万人在线,销售麻辣虾尾1.2万盒。该集团抢抓小龙虾走进家庭消费这一机遇,开发出252克小包装麻辣小龙虾,打开包装,放进微波炉加热几分钟,就可食用,销售非常不错。
省农科院也加强小龙虾休闲即食产品研发,已开发出5种休闲食品,我省还支持研发“虾茶道”“虾盖饭”等预制菜品。
创新产品的同时,消费模式也在创新。潜江建成文化生态龙虾城,推出油焖大虾、蒜蓉虾等128道小龙虾菜品,其中中国名菜4道、湖北名菜10道,在全国开设潜江龙虾餐饮名店3000余家。借鉴“沙县小吃”“广西螺蛳粉”模式,实行“总公司+子公司+门店”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在西安开设3个“潜江龙虾”餐饮连锁店。
冷链物流的完善、新产品的开发、新消费方式的拓展,让小龙虾逐渐摆脱季节属性和区域限制,走进家庭消费、快消消费,变成常红产品。
科技加持,产业升级
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推动小龙虾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加持。
小龙虾产业链推进会上,武汉科峰传动公司现场展示了智能剥虾尾设备,受到企业的关注。
长期以来,小龙虾剥虾尾主要依赖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且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这也是一直困扰小龙虾加工企业的难题。
科峰传动公司相关负责人孟弢介绍,公司历时5年研发的智能剥虾尾设备,经过多轮生产测试和验证,已实现定型量产,产品性能达到人工剥虾尾水平。目前,每小时可剥虾尾50000只,可剥成品虾球225公斤,单台设备每天工作20小时,相当于45个熟练工人的产出。
甲壳素加工提取,是产业链延伸的方向。
2021年,湖北小龙虾总产量107万吨,加工或餐饮消费后,年产虾壳70多万吨。目前,这些虾壳大多简单被加工成虾壳粉作为饲料,每吨两三千元。小龙虾壳是生产甲壳素的优质原料,若将其加工成衍生产品氨糖,效益会增加数倍。
近年来,湖北工业大学与相关企业合作,研发甲壳素生产设备,目前已完成可产业化的技术,建成一条生产线。项目负责人蔡俊教授介绍,目前设备正加紧调试,预计下月正式投产,后续还将扩大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