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innovation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创新 > 湖北武穴两亿只蚯蚓拱出生物有机肥

新闻

从销量看实力,问界新M5 Ultra硬核产品力获用户点赞 从销量看实力,问界新M5 Ultra硬核产品力获用户点赞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智能SUV市场,销量数据往往最能说明问题。问界新M5Ultra用实实在在的市场表现证明了...

  • 技术迭代与用户信任共振,鸿蒙智行常用常新撑起量...

    当汽车行业陷入价格战的同质化竞争,鸿蒙智行用持续的技术升级与用户导向的服务理念,走出了一条“成长型汽车”的差异化路径。9月23日,鸿蒙智行宣布启动涵盖华为乾崑智驾ADS 4等三大能力升级和30余项体验优化的重...

  • 都市精英购车指南,问界新M5 Ultra对比小米YU7 

    当今的市场,新能源车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2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各类车型百花齐放,配置表上的各种参数更是让人看着眼花缭乱。在看似无止境的参数堆砌背后,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评判一辆车的标准,更应该...

  • 问界M8纯电版正式上市,起售价35.98万9月开启交付 

    8月25日,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家庭智慧旗舰SUV问界M8纯电版重磅登场,起售价35.98万元,为家庭用户带来纯电出行新选择。作为问界王牌家族的纯电力作,问界M8家族此前累计交付超7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湖北武穴两亿只蚯蚓拱出生物有机肥

发布时间:2021/10/29 创新 浏览:132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城市生活污泥等废弃物,以生态循环眼光来看,经过处理后,都能变成“金子”。
在湖北武穴的长江边,深藏着一个“蚯蚓大王”。请两亿只平常的小蚯蚓来帮忙,经过科研人员之手,成就一个绿色生态循环产业,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有“地龙”之称的蚯蚓如何化腐朽为神奇?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实地探访,一睹蚯蚓粪生物有机肥生产全过程的奥秘。
公司董事长刘治福介绍蚯蚓粪有机肥。
蚯蚓一过腹
去除污染还增了值
秋收时节,武穴市龙坪镇朱河村,丰收的田野五彩斑斓。
离240省道不远处,湖北田申甲生物环保科技公司门庭若市,一辆辆满载稻谷秸秆的货车鱼贯而入。“秸秆每吨210元,公司敞开收购。”公司董事长刘治福告诉记者,秸秆发酵后,再经过生物特种处理,成为上好有机肥。
刘治福所说的“生物”,正是蚯蚓。
蚯蚓在中国俗称地龙,中国人自古懂得利用蚯蚓的价值,可松土,可作饲料,也可以入药。记者来到公司生产基地,只见一个个大棚整齐划一,排成的阵式蔚为壮观。“每亩地建有两个大棚,一共600个大棚,每棚有蚯蚓300斤,每斤千条左右。”刘治福说。
走进大棚,两垄灰褐色的土壤映入眼帘,一名工人用铁锹正在拢土,土壤颗粒均匀。“蚯蚓呢?”记者好奇地问。“它们正在土壤里埋头工作呢!”这名工人用铁锹翻开一层土,一只只红色的小蚯蚓活蹦乱跳,立马钻进土壤。
大棚内一垄垄土壤叫蚯蚓床,就是蚯蚓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蚯蚓床可不是一般的土壤,奥秘可深着哩!”刘治福说,公司将收集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城市生活污泥等固体废弃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确定合适的发酵氮碳比例、有机质含量、PH值等参数,采用德国纳米生物膜发酵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物料添加生物菌、蛋白营养液等物质,配制成蚯蚓适合饲料后,最后进行最重要的一环——开展蚯蚓过腹处理!最终,蚯蚓产生的蚯蚓粪经过干燥处理,成为高价值的生物有机肥。
“按照现有工艺和产能,公司每年可处理各类有机废弃物30万吨。”刘治福介绍,蚯蚓有机肥与其它简单堆集发酵处理的有机肥最大的不同是,经过蚯蚓过腹,既去除污染,还实现了增值。
目前,蚯蚓粪有机肥批发价每吨800元至1200元,畅销十几个省,用在茶叶、水果、蔬菜等产业。
新农人建“工厂”
成就蚯蚓大王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百姓越来越追求健康、本味的食物。可是过去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酸化、板结、次生盐渍化,有机质含量降低,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刘治福学医出身,十分关注餐桌上的食品安全,“30年前人们的要求是吃饱,20年前是吃好,10年前是健康,而现在是要回归本色,吃出自然的味道!”
近年来,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与此同时,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利用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藏粮于地。
达尔文称,“除了蚯蚓粪粒之外没有沃土”,让刘治福从中看到了商机,找到灵感。
2016年6月,刘治福与朋友一起成立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在武穴市龙坪镇朱河村流转土地560亩,建成蚯蚓粪有机肥生产基地,这里靠近一家养殖奶牛企业,可以就近取材,找到原料。
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专家团队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围绕蚯蚓大做文章,采用自然生态法则工艺技术对有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利用蚯蚓粪改良土壤,关键是找到繁殖率高、味口大的蚯蚓品种。
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一次次搜寻,终于发现了现在的一种日本红蚯蚓品种——赤子爱胜蚓。
被喻为“中国蚯蚓之父”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振钧受聘田申甲公司总顾问,他说,“在人类诞生以前,蚯蚓已在地球默默耕耘了数亿年,是土壤有机质的忠诚卫士。”
“蚯蚓粪是有机肥之王。”孙振钧介绍,蚯蚓以一定程度腐熟后的畜禽粪便和土壤中腐烂的枯枝落叶、淤泥等为食,产生的蚯蚓粪含有铁、锰、锌、铜、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提质增效等作用,被广泛用于循环农业实践中。
垃圾变资源
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目前,在全球范围里,日本、美国使用蚯蚓有机肥十分普遍,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施用。但是在我国,由于价格高、知名度低,应用范围还不广。
刘治福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研发,公司取得18项专利,包括城市生活污泥的蚯蚓解决处理办法、农业废弃物的生物利用方法、蚯蚓的高产养殖方法、有机废弃物半发酵配置蚯蚓适口饲料的方法等。公司深度无害化处理可腐有机固体废弃物,实现零排放、无二次污染,被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业领域PPP试点项目。
生物治污,田申甲公司走在全国同行前列。在公司办公楼前,一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招牌非常醒目。
几公里外的黄冈优然牧业武穴分公司是一家大型奶牛养殖企业,每天产生大量粪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田申甲公司解决了他们的环保后顾之忧,牛粪通过生物处理后成为有机肥,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武穴市农业农村局介绍,该市畜禽粪污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通过有机肥施用,当地的土壤有机质有效提升,农产品更香了。
不仅是畜禽粪污,城市生活污泥也实现资源化利用。葛洲坝水务(黄冈)公司、武汉市城市排水公司等污水处理厂,也成为公司的环保服务对象。
一只小蚯蚓,经过科研人员和社会资本的合理利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田申甲公司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8月20日,公司被授予全省农民田间学校,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实习实训基地。9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在公司揭牌。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据了解,日本蚯蚓粪每吨价值3000元,四分之三的耕地施用有机肥,其中一半是蚯蚓粪肥。可见我国蚯蚓粪有机肥生产,未来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