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湖北宜城十方院村:再建乐土 留住乡愁

新闻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倒刷圈再次出圈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

  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少有人将其与“操控性能”联想在一起。但问界M5就曾经大秀性能实力,一举打破了...

  • 问界M5操控有多强?行业首次3600°速倒刷圈是最好的...

    日前,有着“魔鬼停车楼”之称的上海宝山旋转停车楼迎来了一场3600°速倒刷圈挑战。本次挑战由赛车手刘泽煊和汽车博主玩车女神来完成,两位车手分别驾驶一台曙光黄配色的涂装款问界M5和一台粉白配色的问界M5。两台车...

  • “放歌大武陵 谱写新篇章” 2023武陵山原生民歌音乐...

    为全面推动大武陵区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指导,渝鄂川三省(市)文旅部门共同主办的2023武陵山原生民歌大赛将于11月1...

  • 江享科技集团出席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9月4日,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出席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致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出席,市领导杨玲、刘子清、曾晟、张俊...

  •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当日上午,伴随着喜气洋洋的敲锣声,东湖绿道湖光序曲广场“空降”中国传统民间习俗醒狮舞龙,或翻腾或跳...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湖北宜城十方院村:再建乐土 留住乡愁

发布时间:2021/11/02 新闻 浏览:42

硕大的汉江奇石、古朴的石碾石磨、鲜红的劳动标语、熟悉的“红旗”地名……走进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十方院村,一条精心装饰的长廊映入眼帘,让人如置身于上世纪鄂西北地区的江边山村。
“这条名为‘红旗驿站’的长廊是村民们合力修建的,大家把各自记忆里最深刻的景物组合起来,并用原来的老地名‘红旗大队’为它命名。”抚摸着从200多公里外家乡运来的汉江石,十方院村党支部书记江光宏将小村的“往事”娓娓道来。
十方院村原本位于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为了支持南水北调工程,世世代代生活于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的十方院村民响应国家号召,辞别故土,举家搬迁。
2010年9月24日,由数十辆大巴组成的车队载着300余户村民,翻过群山、越过汉江,来到了南营,为了国计民生而舍小家的英雄们受到了热烈欢迎。
“当走下大巴,看着一排排门前挂着红花丝带的二层楼房,看着热情拥来帮我们提箱引路的邻村乡亲,看着捧着笔记本不断记录意见需求的乡镇干部,我第一次感觉,自己只是出了趟远门,又回到了家。”江光宏说,对家乡的思念可以忍耐,他们最怕的还是离开了故土,成为“外人”。
游子的心,坚强却敏感;家人的情,厚重且细腻。
申请保留村名和建制,避免影响原先的治理格局和各种习惯;县镇(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两级干部“一对一”包保到户,持续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镇(南营办事处)农技中心牵头、各村种植养殖大户为主力,汇聚专业力量引导帮助村民恢复生产;政企有效对接,尽可能安置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村民就近上岗……为了让“回家”的亲人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大家群策群力,帮助他们乐业安居。
“搬家后,我们土坯房换成了小洋楼,零散的耕地连成了片,面积还多了差不多一半,手里拿着干部们给的‘明白卡’,一个电话什么事都能帮你解决。”村民杨秀说,原本的顾虑担心很快就烟消云散,没过多久,村民们的生活就回归正轨。
然而搬得出、稳得住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住得舒心、过得富裕。
在生产生活得到恢复与保障的基础上,在各级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又朝着“环境美”“仓廪足”的目标迈进。
该村抢抓机遇,依托宜城市美丽乡村“强弱项补短板”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工程等契机,大力推动基础设施配套和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入户道路全面硬化、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小“三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遍布房前屋后、小洋楼换新颜;立足耕地面积、质量、连片性全面提升的优势,该村采取集约化农业和特色化养殖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起红薯花生“种植+加工”、桃梨“种植+采摘”、牛羊“生态养殖”为核心、三产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同时解放具有专业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有效推动村民增收。
“原先我们在家,守着不到10亩的山田种水稻,一年也挣不到多少钱。现在通过土地流转,包下了近百亩连片田地,我和媳妇在家用农机种玉米、花生,孩子在工厂里上班,一年下来纯收入有十来万。”聊起现在的好日子,正在文化广场散步的村民杨勇感到很满意。
“随着经济基础和环境条件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心,村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各类矛盾纠纷越来越少,每当佳节假日,家家户户团聚之时,大家还坐在一起规划商量村子的未来方向。”江光宏说,在村民的共同商议下,十方院村在建设发展中更多地将乡土元素融入其中,在这片乐土上,重现了昔日的乡愁。
在“红旗驿站”长廊附近,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张明云主动拿出家中闲置的房间,和乡亲们一起建造起移民影像小院,展示故乡的珍贵影像和这些年来“新家”的发展变迁,让村民能够品味乡愁,游客能够了解村庄的“前世今生”。
“在这里,处处都能找到老家的感觉,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村民崔正武告诉记者,如今,十方院村将闲置房屋加以利用,依托优美的人居环境和独特的乡土文化氛围,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村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外乡人远道而来,向他们了解这里的发展故事和乡土文化,他的心中便充满了欣慰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