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湖北宜城十方院村:再建乐土 留住乡愁

新闻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

  •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

    在20万级SUV市场中,年轻人选车的标准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既要颜值在线,又要驾驶带感,还得智能便捷。而问界新M5 Ultra,恰好完美契合这些需求。它不仅以出众的外观配色吸引目光,更以卓越的驾控性能和先进的智能...

  • 从“手工迷信”到“科技信仰”:尊界S800如何让豪华回...

    在超豪华汽车市场,西方品牌凭借“百年传承”与“手工匠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将中国汽车长期压制在中低端领域。劳斯莱斯的手工皮革座椅、宾利的百年胡桃木内饰,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难以逾...

  • 强制国标落地倒计时,鸿蒙智行以技术标杆引领主动...

    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加速转型,主动安全技术正从高端配置走向全民标配。2025年,工信部《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明确要求轻型汽车(含乘用车与载货汽车...

  • 20万级智能SUV优选!问界新M5 Ultra凭实力圈粉

    在竞争白热化的20万级智能SUV市场,问界新M5 Ultra以“现象级”口碑与硬核产品力突出重围,成为年轻消费者口中的“品价比之王”。这款集时尚设计、卓越驾控、领先智驾于一体的车型,不仅收获了大批车主的真实好评,更...

  • 鸿蒙智行“安心行”:重塑出行服务行业新范本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流量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全民出行高峰期,高速公路和热门景区周边路段交通压力最为集中。与往年相比,私家车出...

湖北宜城十方院村:再建乐土 留住乡愁

发布时间:2021/11/02 新闻 浏览:173

硕大的汉江奇石、古朴的石碾石磨、鲜红的劳动标语、熟悉的“红旗”地名……走进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十方院村,一条精心装饰的长廊映入眼帘,让人如置身于上世纪鄂西北地区的江边山村。
“这条名为‘红旗驿站’的长廊是村民们合力修建的,大家把各自记忆里最深刻的景物组合起来,并用原来的老地名‘红旗大队’为它命名。”抚摸着从200多公里外家乡运来的汉江石,十方院村党支部书记江光宏将小村的“往事”娓娓道来。
十方院村原本位于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为了支持南水北调工程,世世代代生活于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的十方院村民响应国家号召,辞别故土,举家搬迁。
2010年9月24日,由数十辆大巴组成的车队载着300余户村民,翻过群山、越过汉江,来到了南营,为了国计民生而舍小家的英雄们受到了热烈欢迎。
“当走下大巴,看着一排排门前挂着红花丝带的二层楼房,看着热情拥来帮我们提箱引路的邻村乡亲,看着捧着笔记本不断记录意见需求的乡镇干部,我第一次感觉,自己只是出了趟远门,又回到了家。”江光宏说,对家乡的思念可以忍耐,他们最怕的还是离开了故土,成为“外人”。
游子的心,坚强却敏感;家人的情,厚重且细腻。
申请保留村名和建制,避免影响原先的治理格局和各种习惯;县镇(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两级干部“一对一”包保到户,持续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镇(南营办事处)农技中心牵头、各村种植养殖大户为主力,汇聚专业力量引导帮助村民恢复生产;政企有效对接,尽可能安置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村民就近上岗……为了让“回家”的亲人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大家群策群力,帮助他们乐业安居。
“搬家后,我们土坯房换成了小洋楼,零散的耕地连成了片,面积还多了差不多一半,手里拿着干部们给的‘明白卡’,一个电话什么事都能帮你解决。”村民杨秀说,原本的顾虑担心很快就烟消云散,没过多久,村民们的生活就回归正轨。
然而搬得出、稳得住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住得舒心、过得富裕。
在生产生活得到恢复与保障的基础上,在各级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又朝着“环境美”“仓廪足”的目标迈进。
该村抢抓机遇,依托宜城市美丽乡村“强弱项补短板”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工程等契机,大力推动基础设施配套和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入户道路全面硬化、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小“三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遍布房前屋后、小洋楼换新颜;立足耕地面积、质量、连片性全面提升的优势,该村采取集约化农业和特色化养殖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起红薯花生“种植+加工”、桃梨“种植+采摘”、牛羊“生态养殖”为核心、三产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同时解放具有专业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有效推动村民增收。
“原先我们在家,守着不到10亩的山田种水稻,一年也挣不到多少钱。现在通过土地流转,包下了近百亩连片田地,我和媳妇在家用农机种玉米、花生,孩子在工厂里上班,一年下来纯收入有十来万。”聊起现在的好日子,正在文化广场散步的村民杨勇感到很满意。
“随着经济基础和环境条件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心,村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各类矛盾纠纷越来越少,每当佳节假日,家家户户团聚之时,大家还坐在一起规划商量村子的未来方向。”江光宏说,在村民的共同商议下,十方院村在建设发展中更多地将乡土元素融入其中,在这片乐土上,重现了昔日的乡愁。
在“红旗驿站”长廊附近,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张明云主动拿出家中闲置的房间,和乡亲们一起建造起移民影像小院,展示故乡的珍贵影像和这些年来“新家”的发展变迁,让村民能够品味乡愁,游客能够了解村庄的“前世今生”。
“在这里,处处都能找到老家的感觉,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村民崔正武告诉记者,如今,十方院村将闲置房屋加以利用,依托优美的人居环境和独特的乡土文化氛围,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村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外乡人远道而来,向他们了解这里的发展故事和乡土文化,他的心中便充满了欣慰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