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湖北鄂州市鄂城区:触摸民生幸福“温度”

新闻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湖北鄂州市鄂城区:触摸民生幸福“温度”

发布时间:2022/02/17 新闻 浏览:8

在家门口端稳“饭碗”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份工作的背后撑起的是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凌晨5点,清晨的阳光还未洒下,泽林劳务市场已是人声鼎沸。
聚集在此的不少劳动力,有泥瓦工、木工、电工、砌墙工、机修工等20个工种,在等待雇主。
56岁的刘水银,翁家垴村人,他已赶了5年的早集,每天早4点半起床,5点到达市场,“一定要赶早,来晚了就抢不到活了。”接到一家装饰公司做小工的活,刘水银心里很是高兴。
泽林劳务市场,开展了“春风送岗位”“技能帮我找工作”“帮您维护劳动权益”等活动,实现从免费职业介绍,发展成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劳动力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辐射鄂城区、华容区等10个乡镇,为3000多名劳动力实现离家不远处就业。
“我以前在沿海工作,常年在外奔波,现在父母年老体衰,两个孩子都在上初中,希望工作地点离家近一点。”43岁的刘文兵,见湖北长江压力容器公司在此招聘主操辅助工,待遇不错,就填报了求职信息。
在镜园零工驿站,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招工信息,提供岗位有1000余个。
2月10日,在鑫火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48岁的柯春霞正在岗位上忙碌着。丈夫一直身体不好,全靠她打点零点维持生计。“年纪大了,又没技术,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让我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通过驿站上的招工信息,柯春霞等4人在此实现就业。
以技能培训促就业,以工代训强技能促就业。
“地栽野生百合要注意哪些问题?”“月季花嫁接什么时候最好?”在区劳动就业局三楼会议室里,20多位皮肤黝黑、带着浓厚乡音的“学生”纷纷向老师请教。
区人社局聚焦乡村实际和群众所需,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对接重点用工企业了解招工需求,积极输送岗位匹配求职人员。线下线上同步走,在湖北公共招聘网等线上平台开展专场招聘。截至目前,共开展6期线上招聘会,发布39家企业2000余条用人信息。通过线上对接、线下交流相结合,帮助2000余名求职者上岗就业。
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就业直接关系百姓“饭碗”,关乎千家万户“获得感”。百姓捧稳“饭碗”,民生之基才会牢固。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843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00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000人,发放企业以工代训补贴900万元,拓展以工代训政策覆盖范围,全力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举办三场大型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6000余个,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退役军人、退捕渔民实现就业。
织密织牢保障网
幸福来自哪里?幸福来自民生细节,来自发生在百姓身上的平凡琐事,来自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歌唱。
“以前上班的人才有养老金,咱农民只有羡慕的份儿。现在我们也有了,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汀祖镇刘畈村刘清伍今年64岁,老伴65岁,老两口月月都有养老金。“每个月按时打到卡里,我们心里踏实,也减轻了儿女的负担。”刘清伍乐滋滋地说。
领钱的感激,参保的积极。近年来,鄂城区加大全民参保政策宣传力度,从社保扩面征缴、提高待遇水平、深化制度改革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去年,全区城乡居民已完成参保缴费71773人,征收保费5109.52万元,适龄人员参保缴费率达90.29%,人均缴费水平712元,高于去年同期缴费水平;累计对38187名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按月足额发放养老金5849.1万元,发放率达100%。
发展成果没有忘记那些特殊群体。去年,为7156名符合条件的“四类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71.56万元,代缴覆盖率100%;累计为3559名60周岁以上“四类”困难群体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待遇559.19万元,养老金发放率100%。
“不需要提交任何证明,现在办理低保,真是很方便!”家住大通宿舍小区的孟珂翻开存折,账户上收到了600元低保金。
2020年以来,区民政局开始推行社会救助申请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实现低保申请“零资料”。困难群众申请低保时,只需要如实申报困难实情,提供身份类信息、填写两书(《申请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书》《居民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授权书》)后,即可快速申请低保。
为民生托底,让民心更暖。近期疫情防控期间,全区对5091户城乡低保、906户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低保金898.8万元;对80户困难群众及时发放临时救助金22.59万元。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考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天来这里的爹爹婆婆们聚在一块,健身、看书、练书法,个个开心得很。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福利院找到了家的感觉。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日间照料中心77个,已选址建设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家,已建成运营5家。有农村福利院6家,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60%。
去年7月,马彪等24名农民工来到区劳动监察大队,反映他们在位于西山街办昌林路一家公司打工,但拿不到应得的工资。区劳动监察大队迅速介入协调。随后的半个月内,拖欠的38万元工资一一发放到24名农民工手中。
面对民生期盼,用担当作答。区人社局充分发挥劳动监察职能作用,多措并举,为农民工撑起“保护伞”。全年受理立案处理10件和协调处理120件,依法为1392名农民工追讨回工资1806万元。
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就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小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在生活中积攒出信心,酝酿成幸福。
高效便捷服务百姓
“春节我在岗,服务不打烊。”2月1日大年初一,在区行政服务中心“一业一证”综合服务窗口,美味芯饮品店负责人童菲领到了新年新开店面的第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为满足春节期间企业和群众的办事需求,鄂城区开展“新春创业服务月”活动,在各政务服务窗口推行“7×24小时不打烊服务”,线上线下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金牌“店小二”。
“一业一证”改革是围绕以“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展的一项创新举措。去年起,鄂城区率先在便利店、超市、饭店、小餐饮等19个行业领域开展“一业一证”审批制度改革,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经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一证准营、一码亮证、全市通用”。
改革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简化审批手续,降低了行业准入成本,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今年1月,鄂城区市场主体新增1079户,同比增长48.56%,市场活力初显。
近年来,鄂城区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探索群众和企业办事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创新推出16项一事联办、19个行业“一业一证”;成立10支代办帮办队伍,为特殊经营户“全程代办”“送照上门”,实现群众办照“零跑腿”;创新开展“一送三免”服务。仅去年就为2892家新增市场主体节省开办费用30万元。
同时,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区长(局长)鄂城快办服务专窗”和“办不成事窗口”。
区“四大家”领导带领各职能部门局长、副局长,每天上午轮流在服务窗口办公,对一般事项,能办即办;对于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困难问题,区领导带领各部门协商解决;对群众反映多次且涉及多个部门互为牵制的难题将在“办不成事窗口”协调,协调不成的可同步向区长(局长)服务专窗反馈,由区长(局长)联办推动。
此举在鄂州市开了先河。“办不成事,顾名思义,就是‘疑难杂症’。设立这样一个窗口,能对症下药,为群众提供兜底服务。”鄂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一滴水观沧海,一粒沙见世界。如今在鄂城,小到开证明办执照,大到企业投资建厂,群众“办事不求人”的夙愿正逐渐成为现实。
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稳如磐石,“保障网”越织越密,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
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落实,勾勒出一幅幅温暖的图景。
这些图景体现在百姓的口碑中,印刻在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