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technology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湖北种业装上“科技芯”,抢占种业发展新高地

新闻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湖北种业装上“科技芯”,抢占种业发展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1/08/13 科技 浏览:1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奇迹。
8月3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组队赴华中农业大学,就种业如何装上“科技芯”、种业产业链如何布局创新链,对接问计洪山实验室。
以种业创新应对“卡脖子”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
“我省具有领先于全国的生物育种能力。”据省农业农村厅介绍,湖北曾参与国际水稻所牵头的水稻全基因组测序工作,成功克隆一系列功能基因。全球第一条转基因鲤鱼、“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水稻等成果都诞生于湖北。
“下一步,湖北发展重点应该是生物育种技术的延展性和产业化。”交流会上,一位专家说。
从育种能力看,油菜、玉米、生猪是我省种业的三大优势品种。尤其是双低油菜享誉全国,傅廷栋院士和王汉中院士领衔的团队不断开发油菜多种用途,“油用、菜用、饲用、花用、肥用、药用”等多功能油菜成效显著,华油杂62在我省推广面积稳居前两位。而以华油杂62R、华双5R为代表的抗油菜根肿病品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此外,我省种质资源丰富多样,红安薯、秭归桃叶橙、通城猪等地方品种潜力较大,加上拥有11个国家级涉种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科研阵容强大。
“种业的竞争关系到国家、农业产业的竞争能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高科技战争。重要品种绝不能过度依赖进口,别让国外种子企业‘卡脖子’。”座谈会上,华农专家一致认为,握住种业自主权,重在抓好种业创新。
“稻之道”,非常稻
在华农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批稻米样品陈列展出,这些均是华农水稻团队收集和培育的优良品种。
稻可道,非常稻。座谈会上,张启发院士侃侃而谈,聊起新时期的“稻之道”:“我国稻米产业正经历由数量驱动向品质驱动的变革,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仅限于‘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
本世纪初,张启发提出“绿色超级稻”战略构想,即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该科技成果被第26届联合国气候峰会文件引为案例。目前,“绿色超级稻”已走向非洲和东南亚国家。
张启发团队还提出“双水双绿”种养理念,将司马迁笔下的“饭稻羹鱼”穿越到现实。“一度的渔稻分离,各自走上高投入、高产量、高污染的道路,给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带来严峻挑战。”张启发说,“双水双绿”推动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协同发展,不仅有生态效益,还带来经济效益。据其估算,到2022年,我国“双水双绿”种养面积将达2000万亩,总产值达2500亿元。
针对黑米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但口感较粗糙的问题,张启发团队培育了一款既健康又好吃的黑米新品种。他主张“黑米主食化”,“黑米的潜在价值惊人,只是尚未被人们认识。”
强“种都”抢占新高地
从2012年武汉提出建设“大种业体系”,到2014年“武汉·中国种都”成为省级战略,再到2020年喜获“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加持,我省种业发展的目标明确、路径清晰。
据华农副校长严建兵介绍,过去做科研,基础研究和育种基本上是“两张皮”,育种和生产又是“两张皮”。新组建的洪山实验室不断牵引、汇聚我省生物种业要素资源,目前已聚合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位院士等“硬核”力量,加快产学研步伐,形成企业、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合力,推动建设“武汉·中国种都”。
“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表示,洪山实验室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生力军,是加快湖北建设农业产业强省、科技强省的主力军。当前,种业正酝酿巨大变局,我们要在变革中促融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抢占种业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