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式亮相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行业的今天,每一款新车的发布都承载着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与革新。鸿蒙智行以其独特的科技视角和前瞻的设计理念,不断推新、创新。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AITO问界2年5个...
-
科技普惠余承东力荐,国民SUV问界新M7 Pro将于8月2...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的今天,一款集智能科技与舒适驾乘于一身的国民SUV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蓄势待发,准备在8月26日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大放异彩。作为问界M7系列的最新成员,问界新M7 Pr...
-
携手缔造奇迹!问界40万下线,华为携手赛力斯共绘...
AITO问界再次展示了“问界速度”。7月29日,随着第40万辆新车正式下线,问界不仅成为最快达成此成就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更在短短28个月内,书写了一段行业传奇。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是...
-
真性情碰撞直播舞台,华为非凡历程背后的故事震撼...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访谈在华为松山湖基地举行,吸引了超过60万网友的在线观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携手“与辉同行”负责人董宇辉,共同为观众揭开了华为在智能汽车...
-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
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少有人将其与“操控性能”联想在一起。但问界M5就曾经大秀性能实力,一举打破了这一偏见——AITO官方曾邀请赛车手刘泽煊和汽车博主玩车女神,驾驶问界M5在上海宝山旋转停车楼完成了行业...
湖北:大旱大考中的农技力量
发布时间:2022/08/22 科技 浏览:37
受持续晴热高温影响,湖北抗旱形势严峻。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协调中国农科院派出科技小分队,会同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科院的专家组,以及全省1.4万名农技人员,冒酷暑深入湖北抗旱一线,指导农业抗旱,确保秋粮丰收。
一大早,黄冈市浠水县汪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杨小宝骑着摩托车上了陈庙河的河堤。
站在高家畈村的拦水坝前,杨小宝仔细检查着他和村民前一天刚刚垒好的沙袋。仅一个晚上,水就从脚踝处涨到了接近一人高。
“筑拦水坝把下降的水位蓄起来,泵站就能发挥最大效率进行抽水。”看着眼前的拦水坝,杨小宝欣慰地笑了,“做这个拦水坝还是很有效果,每个河段的水位相当于高了将近2米,我们蓄下来的水量最少还能够保证这里3万多亩田灌溉一次。”
7月以来,因为连续多日的高温少雨天气,浠水县汪岗镇5.6万亩农田受到干旱影响,受灾面积达1万亩。农技人员是农业生产的指导员、服务员。这段时间,杨小宝忙得脚不沾地。他每天早晨5点出门,晚上9点多才到家。摩托车一满箱油3天就用光。
“打赢抗旱这场硬仗,我十分有信心。”杨小宝说,“这些水通过修建的剅管自流到田里,灌水8-10公分,能让田间温度保持在35℃以下。按目前状况来说,保证汪岗陈庙河流域的水稻丰收是没问题的。”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这两株玉米很有意思,把这些都掰了,留一个就行。”
在枣阳市七方镇张楼村,来自中国农科院的专家们正围在一株玉米前查看长势情况。记者看到,四个大小不一的玉米棒长在同一株玉米上,旁边还伸出了一株矮小的玉米分支。
“高产玉米田就是一棒一穗,一株一棒。”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陶志强拔下多余的植株后对记者说,“在干旱高温的情况下,玉米生长的资源很有限,如果增加了无效植株去挤占有限的资源,就很不合理。出现这种情况和品种有关系,和栽培管理有关系,和环境也有关系。”
枣阳市七方镇张楼村有5500亩农田,其中近3000亩种植玉米、芝麻、花生等旱地作物。此时,夏玉米已进入灌浆期,受高温干旱情况影响,出现了无效穗棒、无效植株等情况。
“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干旱,一个是高温,一个是虫害。”陶志强建议,“现在地里的水已经灌进去了,雄穗马上抽出来,在籽粒的建成期,籽粒灌浆以及形成粒重的时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是关键。后期则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控。现在使用无人机便捷式操作,将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虫剂都带进去,‘一喷多效’。”
上午10点左右,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的水稻种植区热浪滚滚,此时户外温度已达到39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本福掐下一串水稻穗查看水稻长势。
“汪教授,请问这种天气到底怎样灌溉水田才最好?叶面喷肥怎样组合?”
面对农户的提问,汪本福耐心解答说:“主要有水、肥、药三个措施。要尽力来提水灌溉,通过水来调温,要保胎促使它灌浆;通过叶面喷肥,可以起到缓解高温的效果;水涨病、旱涨虫,针对后期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比较重的情况,叶面肥、药同步进行混喷。”
“现在抗旱保生产力度空前。”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副处长张建设介绍,“我们目前已累计委派17个专家组前往全省各市州进行抗旱保秋粮的工作,并加大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协作,把水调足,把技术落实,力争重旱区少减产、轻旱区不减产、非旱区多增产,千方百计再夺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