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式亮相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行业的今天,每一款新车的发布都承载着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与革新。鸿蒙智行以其独特的科技视角和前瞻的设计理念,不断推新、创新。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AITO问界2年5个...
-
科技普惠余承东力荐,国民SUV问界新M7 Pro将于8月2...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的今天,一款集智能科技与舒适驾乘于一身的国民SUV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蓄势待发,准备在8月26日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大放异彩。作为问界M7系列的最新成员,问界新M7 Pr...
-
携手缔造奇迹!问界40万下线,华为携手赛力斯共绘...
AITO问界再次展示了“问界速度”。7月29日,随着第40万辆新车正式下线,问界不仅成为最快达成此成就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更在短短28个月内,书写了一段行业传奇。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是...
-
真性情碰撞直播舞台,华为非凡历程背后的故事震撼...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访谈在华为松山湖基地举行,吸引了超过60万网友的在线观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携手“与辉同行”负责人董宇辉,共同为观众揭开了华为在智能汽车...
-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
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少有人将其与“操控性能”联想在一起。但问界M5就曾经大秀性能实力,一举打破了这一偏见——AITO官方曾邀请赛车手刘泽煊和汽车博主玩车女神,驾驶问界M5在上海宝山旋转停车楼完成了行业...
武汉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打造万里长江“最美岸线”,荒地变身口袋公园
发布时间:2021/08/03 旅游 浏览:41
武汉在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方面加速推进,一张张“规划图”正在变成“施工图”和“实景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开。
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打造万里长江“最美岸线”
“走在江边林荫道上,水清岸绿,凉风习习,很清爽!”7月30日上午,市民王先勇欣喜地说,汉阳碧道改造升级后,绿化空间及游玩体验更好了,“每天都会带着儿子到汉阳碧道内散步游玩。”
作为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中近期实施的工程之一,汉阳碧道全长约3689米,涉及范围19.4公顷,其设计理念为“拾缺补遗掇旧景,古韵新风话自然”,其连通及景观工程基本完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的汉阳碧道是一处风格古朴的滨江风景廊道,高低错落的花艺造型随处可见。在不远处的朝宗广场上,有人拉二胡,有人打太极,还有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漫步,怡然自得。
据碧水集团项目管理部负责人车涛介绍,此次汉阳碧道提档升级,将旱溪湿地、桥文化广场、综合运动场、朝宗广场、大禹神话园五个景观节点进行了重塑或改造,通过对文化脉络的梳理和延续,给市民串联式的游玩体验。
2020年12月,作为武汉两江四岸规划中“一廊”的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正式动工,开启了湖北、武汉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全新篇章。该生态廊道规划岸线170公里,面积3843公顷,共计18个子项目。
截至目前,该工程项目中的八铺街堤(鹦鹉洲长江大桥至杨泗港长江大桥段)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汉阳碧道(晴川阁至杨泗港段)连通及景观工程、江北碧道(二七长江大桥至新河河口段)工程以及江滩闸口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都已完成主体工程的建设。
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武汉将以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为契机,继续着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将百里生态廊道打造成万里长江“最美岸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滨水生态名城。
“抠”出土地建公园
让“湿地花城”成为武汉新名片
7月31日,洪山区南湖花溪公园,蓝天白云下,一条旱溪沿着步道蜿蜒流过,舒缓起伏的绿地尽收眼底。
“以前去公园,要穿过几条马路,走得腿酸。”家住丽岛花园小区的胡女士说,这里之前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自新建“口袋公园”,走出小区门口,一转角就到了。
“这是一座能‘喝水’的公园!”洪山区园林局规建科负责人张凯说,南湖花溪公园不但可供市民休闲游玩,还可通过生态设施和水生植被,过滤、净化入湖的雨水,形成人水和谐景观。
街头的间隙地,小区的步道边,绿化带的缺口……在武汉,这些都将“抠”出土地建公园。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武汉市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际湿地城市,积极构建“自然公园—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五级公园体系。
据介绍,未来五年,武汉规划建设500公里穿城绿道、城市花道,新建300个口袋公园,布置300处园林花卉小景,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绿化改造提升,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赏花、一步一园,让“湿地花城”成为武汉的新名片。
“绿化每进步一点,就意味着城市的底色增绿了一分,市民的幸福感增强了一分。”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在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双提升中,武汉正绘就“江风湖韵、山清水秀、树茂花繁”的山水园林新画卷,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武汉,建设具有湿地花城特色的公园城市。
市生态环境局表示,武汉市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绿网、蓝网工程”,加快东湖生态绿心等亮点滨水区块建设。通过山体保护、破损山体修复续建以及矿山整治行动,推进山体覆绿增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加强城市绿地建设,2025年,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力争达到15平方米/人。
华中最大地下净水厂年底完工
打好城市圈区域环境治理攻坚战
7月31日,武汉黄孝河铁路桥地下净化水厂工地,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黄机水环境综合治理第一项目部总工程师杜礼珍介绍,该工程位于黄孝河明渠起点,占地约2.9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4个足球场,建成后每日可处理污水10万吨,是华中首座真正的全地下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另一控制性工程常青公园调蓄池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并转入设备安装阶段。
“净水厂上方空地将变身花园,给居民提供休闲健身场所。”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称,该工程是武汉市最大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建成之后将极大改善汉口地区城市水环境,辐射130余平方公里,惠及人口超过200万人。
据悉,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项目是武汉市全面推进“三湖三河”流域系统治理的重点工程。按照计划,铁路桥净水厂将于2021年完工。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将于2022年全面竣工。
“碧水、蓝天、净土,一个也不能少!”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以来,武汉市聚焦大气、水、土壤治理,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聚焦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系统推进重点河湖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加快推进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建设。
最近几天,“蓝天白云”刷屏武汉人的朋友圈,很多市民走出家门,拿起手机拍照留念。大家感叹:“天空蓝、生态绿……随手一拍都是美景。”
市民的感受也从监测数据中得到体现。最新“出炉”的武汉空气质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武汉空气优良天数为148天,优良率超八成。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必须打好区域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孙旋介绍,今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区域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并提出用3年的时间,开展武汉城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污染防治共治共保、“无废城市圈”建设等九个方面行动,加强生态环境合作。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形成低碳生活“武汉模式”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落户武汉的“中碳登”作为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不仅给武汉带来绿色转型,更带来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
记者获悉,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通过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武汉共有10余家企业进入碳交易市场交易。
“线上参与碳交易,线下也主动减污降碳。”近日,位于汉阳的百威啤酒厂宣布,将进行改造,年底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成为百威全球首家碳中和工厂。与此同时,江岸岱家山科创城创建首个“近零碳示范园区”、东西湖“光柴储充”项目打造零碳示范产业园,长江新城加快推进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建设。
“从减污到降碳,既要末端治理,更要源头治理。”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罗巍介绍,在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优化方面,武汉市通过严控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倒逼提升企业环保绩效评级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此同时,武汉市紧紧围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目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消耗总量增速放缓。
“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市民应遵循的生活方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是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正推进建设以集中展示低碳绿色发展为特色的城区、园区、社区和企业,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生产生活武汉模式。
据悉,武汉市正在谋划建立“碳积分”及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市民通过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低碳行为,就可以兑换优惠和服务,让更多的市民参与低碳生活。
同时,武汉市将启动“低碳生活家+”行动计划,建设“碳宝包”低碳生活家平台,引导消费者选择节能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节能家电低碳产品,创建一批国家级绿色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