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式亮相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行业的今天,每一款新车的发布都承载着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与革新。鸿蒙智行以其独特的科技视角和前瞻的设计理念,不断推新、创新。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AITO问界2年5个...
-
科技普惠余承东力荐,国民SUV问界新M7 Pro将于8月2...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的今天,一款集智能科技与舒适驾乘于一身的国民SUV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蓄势待发,准备在8月26日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大放异彩。作为问界M7系列的最新成员,问界新M7 Pr...
-
携手缔造奇迹!问界40万下线,华为携手赛力斯共绘...
AITO问界再次展示了“问界速度”。7月29日,随着第40万辆新车正式下线,问界不仅成为最快达成此成就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更在短短28个月内,书写了一段行业传奇。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是...
-
真性情碰撞直播舞台,华为非凡历程背后的故事震撼...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访谈在华为松山湖基地举行,吸引了超过60万网友的在线观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携手“与辉同行”负责人董宇辉,共同为观众揭开了华为在智能汽车...
-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
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少有人将其与“操控性能”联想在一起。但问界M5就曾经大秀性能实力,一举打破了这一偏见——AITO官方曾邀请赛车手刘泽煊和汽车博主玩车女神,驾驶问界M5在上海宝山旋转停车楼完成了行业...
湖北恩施实现绿色转型美了乡村富了农家,保护与开发并重擦亮恩施旅游名片
发布时间:2021/09/15 旅游 浏览:49
初秋时节,放眼恩施大地,群山绵延,树木参天。傍晚时分,亲水走廊上游人如织,一幅山环水绕林拥城的绿色画卷浑然天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卫恩施碧水蓝天。
实现绿色转型美了乡村富了农家
村民劳作,游人徜徉,人景相生——这是近日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的动人景象。
“一个月交5元钱垃圾清运费,就有专人到家门口来收集处理垃圾。”洞下槽村莲花四组村民黄元兴说起村里新引进的智能“黑科技”,笑容满面。
黄元兴说的“黑科技”,是该村引进的智能垃圾管理系统。通过在垃圾桶上安装传感器,能准确掌握桶内垃圾投放情况,便于及时清理。
智能环保、推广新能源、节能低碳,是洞下槽村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的三个关键词。推广户用沼气、节能炊事采暖炉具、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农村新能源占比85%以上;开办低碳专题展览和知识讲座,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套“组合拳”下来,全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2021年,洞下槽村入选省级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
好山好水出好茶,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洞下槽有机茶园四季常青。全村累计发展茶叶1.1万亩,成立4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该村人均年收入从8000余元增加到16000元。
下一步,洞下槽村将继续完善智慧乡村平台,建立垃圾清运管理机制,开展常态化管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像洞下槽村一样,恩施市许多小山村坚持走绿色发展路线,依山就势实现生态发展。
保护与开发并重擦亮恩施旅游名片
“就像穿行在山水油画中。”9月12日,在恩施大峡谷乘坐地面观光缆车游览后,武汉游客郑玉久久沉浸在大峡谷的美景中。
缆车位于女儿湖游客中心与客运索道下站之间,是进入地缝景区和七星寨景区的主要交通工具。缆车线路全长1028米,是全省第一条地面缆车,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
“这条缆车节能又环保。”该项目负责人余辉介绍,缆车设备由法国波马公司提供,采用最新电频控制技术,使用电量可根据游客数量自动调节。
“地面缆车上下两个站房和缆车支架一共占地40多亩,建设过后对周边土地进行复绿,既节约土地资源,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余辉说,地面缆车已融入景区环境,只要游客一登车,“全画幅”恩施大峡谷美景立刻扑面而来。
多年来,恩施大峡谷景区充分发挥本地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优化文旅产业发展布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依托青山秀水蹚出“峡谷新图景”,以“软实力”收获“硬成果”。
“在景区开发过程中,我们注重山体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恩施大峡谷负责人滕义介绍,景区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制订了恩施大峡谷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地质灾害和危岩治理累计投资超过2亿元,景区自建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站,严格按照环保排污标准排放,且所有建设项目均按环评要求完成审批及验收;景区投资建设3500余个生态停车位,购置环保车以应对紧急环保突发事件。
“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龙船调》令游客如痴如醉。《龙船调》剧场布景融合民族建筑风格,把具有土家族独特建筑风格的吊脚楼旧址完全还原到剧场村寨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群。
“全国劳动模范”谭桂英、“背篓哥”刘成松……他们的命运与恩施大峡谷紧密相连。
此前,景区实施旅游扶贫计划,流转当地荒山荒坡,农民户均获补偿收入20万元;在景区出入口和景区缓冲区建设200余个商铺,引导当地近400人就业,年均收入超过4.5万元,最高的超过20万元。
游名景点、采富硒茶、住土苗寨、吃土味菜……生态旅游的发展,让恩施市的绿水青山变成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
治理市域环境多举措保卫“恩施蓝”
秋天的州城,蓝天白云与青山绿水同框,通透清澈,美得脱俗。
绿色是恩施的底色。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恩施蓝”常常成为微信朋友圈刷屏的内容。近年来,奔着恩施的好生态,慕名前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恩施四面环山,静风频率高达73%,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每年冬春之际干旱少雨,大气静稳,是一年中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恩施州生态环境局恩施市分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从道路和建筑施工扬尘管控到餐饮行业油烟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从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到超限超载和油气回收,恩施市全力打响“蓝天保卫战”并取得不错的战果。
据介绍,2019年,恩施市成为全省国家考核城市中首个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2020年,恩施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被州考核为优秀等次。“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守住恩施市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州生态环境局恩施市分局负责人说道。
今年1月11日至12日,恩施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联合交警、交通等执法部门对城区建筑工地进行巡查,整顿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的违规现象。
“建筑施工扬尘管控是我们空气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2021年1月初,随着恩施市“最严管控令”——《恩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筑垃圾和散体材料运输管理的通告》和《恩施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全市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处理和扬尘管控进一步加强。
“组合拳”持续发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州城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9月10日,城区优良天数为246天,优良率为96.4%。
金秋时节,金山桥头公园里,市民李奶奶带着孙女坐在公园长椅上惬意地享受阳光。在城区,像这样的城市游园共有24个,个个精致有颜值、有特色,成为“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恩施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拆围透绿、见缝插绿、裸土复绿”工作有序推进,城区绿化覆盖率42.1%,城市颜值不断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