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tourism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湖北天门黄潭镇:25公里农旅环线,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体验

新闻

技术迭代与用户信任共振,鸿蒙智行常用常新撑起量价齐飞成绩单 技术迭代与用户信任共振,鸿蒙智行常用常新撑起量...

当汽车行业陷入价格战的同质化竞争,鸿蒙智行用持续的技术升级与用户导向的服务理念,走出了一条“成长型...

  • 都市精英购车指南,问界新M5 Ultra对比小米YU7 

    当今的市场,新能源车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2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各类车型百花齐放,配置表上的各种参数更是让人看着眼花缭乱。在看似无止境的参数堆砌背后,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评判一辆车的标准,更应该...

  • 问界M8纯电版正式上市,起售价35.98万9月开启交付 

    8月25日,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家庭智慧旗舰SUV问界M8纯电版重磅登场,起售价35.98万元,为家庭用户带来纯电出行新选择。作为问界王牌家族的纯电力作,问界M8家族此前累计交付超7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级,覆盖30+项新功能,从智驾领航辅助到泊车体验,再到智能座舱的优化,全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此次升级...

湖北天门黄潭镇:25公里农旅环线,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体验

发布时间:2022/04/20 旅游 浏览:121

出湖北省天门市城区,过汉北桥,10来分钟就到黄潭镇。荷沙公路两旁,白色塑料大棚连排成片,各色采摘园应接不暇。

近年来,依托特色瓜果采摘,黄潭镇每年吸引逾十万游客,但“采摘游”较为单一、受制季节,游客停留时间短。

如何从“引客”升级为“留客”?今年,黄潭镇创新探索:打造25公里农旅产业融合循环线。

“一日游”新体验

在荷沙公路与新火线交叉路口,黄潭镇农旅文化游览展示板分外醒目,提示这里就是循环线入口。驱车驶入,宽6米的“四好农村路”如黑色缎带镶入村庄,路肩时而绿意盎然,时而野花簇拥,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镇党委副书记陈为介绍,近年来,该镇投资500多万元新建元春桥及其连接线,25公里环线得以畅通。同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对循环线所涉通村公路进行拓宽、刷黑、绿化,旅游交通环境大为改善。

3月举办的黄潭米粉文化美食节暨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上,该镇正式推出25公里环线游。环线以荷沙公路为主轴,徐马湾村、水府庙村、万场村等8个村为节点,串联镇区1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4个文化景点。“品黄潭米粉、拾元春文化、赏三军菊花、忆知青岁月”的“一日游”套餐让游客耳目一新。

知青农场里,月季花含苞欲放,红色小火车在乡间鸣笛穿行,亲子广场不时传出欢声笑语,生态餐饮园菜香四溢。

“农场每年都会推出新游玩项目,像月季迷宫、自助烧烤、网红秋千等,保持游客新鲜感。”农场负责人姚蓉介绍,清明小长假农场游客接待量达到3.5万人左右。

19个生态产业园实现四季采摘

4月12日,群星泽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内,千禧果正铆足劲生长。不时有二三游客进来采摘,理事长钟儒鹏颇为自豪地说:“因为成熟的不多,我都没开始宣传,已经有不少人赶来尝鲜。”

创业之初,钟儒鹏从气象部门找来天门近30年的气象资料,请专家对温度、湿度、雨量等综合分析,为种植千禧果作足准备。该合作社流转土地310亩,建有钢构大棚516个,种植各类蔬果,主打千禧果和网纹瓜。

千禧果是无限生长型品种,果实可以长10层、2.5米高。“我们把生长控制在7层左右,确保果实质量。”每年,钟儒鹏还将收入的4%到10%,用来更新换代,确保自家品种“独领风骚”。

千禧果亩产平均能达到1.5万斤以上,吸引武汉、荆门、荆州等地游客前来采摘。商品果外销武汉、荆州等地大型农贸市场,供不应求。去年,合作社实现销售1600多万元,带动周边40多名村民就业,年均增收3万到4万元。

位于徐马湾村的大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草莓采收季进入尾声。老板王吉介绍,合作社占地25亩,有30个大棚,专门种植草莓,今年销售收入在70万元左右,其中,采摘收入占比20%。“旅游发展势头好,我们搞特色种植也更有信心。”

沿循环线边走边看,三军菊花、万紫千红葡萄园、无花果采摘园等星罗棋布。春有草莓、桑葚;夏有西瓜、葡萄;秋有火龙果、猕猴桃;冬有菊花及大棚果蔬……25公里环线内,可体验四季采摘乐趣。

巧打“文化牌”

一碗粉丝细白、糊汤醇香的黄潭米粉对于黄潭人来说,不仅仅是一道美食,还蕴含了深厚人文情怀。

升级改造后的黄潭文化美食街,吸引老邓家黄潭米粉旗舰店入驻,还有黄潭饼子等各式特色小吃。同时,专门建有黄潭米粉展示馆。游客品尝完美食,到展示馆了解黄潭米粉的起源传说,看一看制作黄潭米粉的工艺和带着岁月印记的工具、器皿,别有一番风味。

不单单是美食文化,在25公里旅游循环线上,元春陵园、李人林将军陵园、白龙寺革命纪念碑等本土文化景点让人眼前一亮。

从“欢迎游客来”到“让游客留下来”,打好“文化牌”必不可少。黄潭镇机关干部周哲介绍,元春桥本为该镇西河上一座生产桥,命名为“元春”,是为了纪念明末著名文学家、竟陵派创始人之一谭元春。元春桥附近还保存有元春陵园。据考证,谭元春本是天门岳口人,但他对黄潭镇黄嘴村凤凰岭情有独钟,去世后遗嘱埋骨于此。

文化浸润其中,乡村旅游变得丰富多元。“下一步将对谭元春陵园、李人林将军陵园等文化景点进行修缮、改建,增加一些历史陈列等,用心传承本土文化,讲好黄潭故事。”陈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