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tourism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湖北天门黄潭镇:25公里农旅环线,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体验

新闻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湖北天门黄潭镇:25公里农旅环线,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体验

发布时间:2022/04/20 旅游 浏览:13

出湖北省天门市城区,过汉北桥,10来分钟就到黄潭镇。荷沙公路两旁,白色塑料大棚连排成片,各色采摘园应接不暇。

近年来,依托特色瓜果采摘,黄潭镇每年吸引逾十万游客,但“采摘游”较为单一、受制季节,游客停留时间短。

如何从“引客”升级为“留客”?今年,黄潭镇创新探索:打造25公里农旅产业融合循环线。

“一日游”新体验

在荷沙公路与新火线交叉路口,黄潭镇农旅文化游览展示板分外醒目,提示这里就是循环线入口。驱车驶入,宽6米的“四好农村路”如黑色缎带镶入村庄,路肩时而绿意盎然,时而野花簇拥,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镇党委副书记陈为介绍,近年来,该镇投资500多万元新建元春桥及其连接线,25公里环线得以畅通。同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对循环线所涉通村公路进行拓宽、刷黑、绿化,旅游交通环境大为改善。

3月举办的黄潭米粉文化美食节暨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上,该镇正式推出25公里环线游。环线以荷沙公路为主轴,徐马湾村、水府庙村、万场村等8个村为节点,串联镇区1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4个文化景点。“品黄潭米粉、拾元春文化、赏三军菊花、忆知青岁月”的“一日游”套餐让游客耳目一新。

知青农场里,月季花含苞欲放,红色小火车在乡间鸣笛穿行,亲子广场不时传出欢声笑语,生态餐饮园菜香四溢。

“农场每年都会推出新游玩项目,像月季迷宫、自助烧烤、网红秋千等,保持游客新鲜感。”农场负责人姚蓉介绍,清明小长假农场游客接待量达到3.5万人左右。

19个生态产业园实现四季采摘

4月12日,群星泽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内,千禧果正铆足劲生长。不时有二三游客进来采摘,理事长钟儒鹏颇为自豪地说:“因为成熟的不多,我都没开始宣传,已经有不少人赶来尝鲜。”

创业之初,钟儒鹏从气象部门找来天门近30年的气象资料,请专家对温度、湿度、雨量等综合分析,为种植千禧果作足准备。该合作社流转土地310亩,建有钢构大棚516个,种植各类蔬果,主打千禧果和网纹瓜。

千禧果是无限生长型品种,果实可以长10层、2.5米高。“我们把生长控制在7层左右,确保果实质量。”每年,钟儒鹏还将收入的4%到10%,用来更新换代,确保自家品种“独领风骚”。

千禧果亩产平均能达到1.5万斤以上,吸引武汉、荆门、荆州等地游客前来采摘。商品果外销武汉、荆州等地大型农贸市场,供不应求。去年,合作社实现销售1600多万元,带动周边40多名村民就业,年均增收3万到4万元。

位于徐马湾村的大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草莓采收季进入尾声。老板王吉介绍,合作社占地25亩,有30个大棚,专门种植草莓,今年销售收入在70万元左右,其中,采摘收入占比20%。“旅游发展势头好,我们搞特色种植也更有信心。”

沿循环线边走边看,三军菊花、万紫千红葡萄园、无花果采摘园等星罗棋布。春有草莓、桑葚;夏有西瓜、葡萄;秋有火龙果、猕猴桃;冬有菊花及大棚果蔬……25公里环线内,可体验四季采摘乐趣。

巧打“文化牌”

一碗粉丝细白、糊汤醇香的黄潭米粉对于黄潭人来说,不仅仅是一道美食,还蕴含了深厚人文情怀。

升级改造后的黄潭文化美食街,吸引老邓家黄潭米粉旗舰店入驻,还有黄潭饼子等各式特色小吃。同时,专门建有黄潭米粉展示馆。游客品尝完美食,到展示馆了解黄潭米粉的起源传说,看一看制作黄潭米粉的工艺和带着岁月印记的工具、器皿,别有一番风味。

不单单是美食文化,在25公里旅游循环线上,元春陵园、李人林将军陵园、白龙寺革命纪念碑等本土文化景点让人眼前一亮。

从“欢迎游客来”到“让游客留下来”,打好“文化牌”必不可少。黄潭镇机关干部周哲介绍,元春桥本为该镇西河上一座生产桥,命名为“元春”,是为了纪念明末著名文学家、竟陵派创始人之一谭元春。元春桥附近还保存有元春陵园。据考证,谭元春本是天门岳口人,但他对黄潭镇黄嘴村凤凰岭情有独钟,去世后遗嘱埋骨于此。

文化浸润其中,乡村旅游变得丰富多元。“下一步将对谭元春陵园、李人林将军陵园等文化景点进行修缮、改建,增加一些历史陈列等,用心传承本土文化,讲好黄潭故事。”陈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