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级,覆盖30+项新功能,从智驾领航辅助到泊车体验,再到智能座舱的优化,全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此次升级...
-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
在20万级SUV市场中,年轻人选车的标准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既要颜值在线,又要驾驶带感,还得智能便捷。而问界新M5 Ultra,恰好完美契合这些需求。它不仅以出众的外观配色吸引目光,更以卓越的驾控性能和先进的智能...
-
从“手工迷信”到“科技信仰”:尊界S800如何让豪华回...
在超豪华汽车市场,西方品牌凭借“百年传承”与“手工匠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将中国汽车长期压制在中低端领域。劳斯莱斯的手工皮革座椅、宾利的百年胡桃木内饰,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难以逾...
-
强制国标落地倒计时,鸿蒙智行以技术标杆引领主动...
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加速转型,主动安全技术正从高端配置走向全民标配。2025年,工信部《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明确要求轻型汽车(含乘用车与载货汽车...
湖北长阳:蔬菜大棚“撑”起致富梦
发布时间:2021/10/14 乡村振兴 浏览:178
10月11日,湖北长阳贺家坪镇堡镇村村民郭从刚推着满满一筐西红柿,从大棚里钻了出来。“品质好,不愁销路,今年一亩田能挣3万块钱。”郭从刚喜上眉梢。
培管难、病害多,作为蔬菜界最娇气的西红柿,如何达到亩产1万公斤?“多亏有了避雨延秋大棚!”随行的农技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员皮建国一语道破。
原来,西红柿怕雨水、怕低温,而大棚既能遮雨又能保温,还能有效控制病虫害,这也使得大棚西红柿品质更好、采摘期更长。地面也有玄机,一根细细的管道“藏”在薄膜下,将水和水溶肥料精准送达根部,达到“节水”和“减肥”的双重效果。
走进棚内,郁郁葱葱的藤蔓足有一人多高,一串串或青绿、或粉红的西红柿压低了枝头,娇艳欲滴、生机盎然。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阳贺家坪、火烧坪等地就开始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但露天栽培受气候影响大,病虫害多,价格也不稳定。“只要超过一个星期的连阴雨,就会造成蔬菜大幅减产。”皮建国介绍,特别是露天种植的西红柿,雨水多的话基本绝收。
能否在山区“复制”平原地区的蔬菜大棚?位于贺家坪镇的宜昌巴楚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2014年起尝试探索西红柿避雨延秋栽培技术,设计出了能在山区“扎根”的设施大棚,使当地西红柿亩平增产2500公斤。
大棚实现了避雨延秋,但因为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当地农民普遍处于观望状态,一时间很难接受。“建设一亩地的设施大棚要1.2万元,我当时借钱建棚,没一个人支持。”作为周家坪片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余刚桥没少被泼冷水,“政府大力支持,让我下定决心一搏!”
没信心?不怕!村委会组织村民到邻村的大棚里参观,亲眼看成效;没技术?不难!巴楚公司负责建棚并提供技术指导;没资金?不慌!“政府小额信贷+农行+龙头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让缺资金的农户轻松贷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余刚桥的精心栽培下,2018年他家的大棚西红柿喜获丰收,卖到3块多钱一斤,足足比露天西红柿高出两块多钱,且供不应求。“那一年卖了20多万元,不仅收回了搭建大棚的成本,种地还头一次有了结余!”余刚桥记忆犹新。
从数十个到几百个蔬菜大棚,6年间,贺家坪镇紫台村、堡镇村、白沙驿村等避雨延秋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农户年收入实现了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