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湖北襄阳:“招商书记”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1/11/02 乡村振兴 浏览:13
宽阔的沥青路、明亮的太阳能路灯、整洁的文化广场、成片的优质稻田……走进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武安镇向家湾村,时不时能听到村民们的欢声笑语。
这里出了个“招商书记”,他让村庄新了起来,百姓富了起来。这个“招商书记”就是2008年担任向家湾村党支部书记的周大军。他向村民们承诺:“一定把向家湾村建成村美、人和、产业兴旺的幸福乡村”。
借势借力
“旧村”变“新村”
要想村子告别贫困,必须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然而,费尽心思请来的投资项目,却被村里狭窄的泥巴路给拦住了。用水用电不便利,哪个项目能进来?
周大军明白: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才有优势吸引外商来村投资发展产业。筹资金、找材料、聚人力,周大军每天起早贪黑到处联系,赊砂石料、借涵管、找驻村单位支援钢筋水泥……经过周大军的两年奔走,向家湾村26.14公里的村级道路全部被硬化。村头的王大爷说:“以前祖祖辈辈踩泥巴路,现在我们终于有了宽阔平坦的大马路,看着心里舒坦得很!”
周大军经常从村头走到村尾,哪里的电线有问题,谁家的电压不稳定,他都一清二楚。对于群众的冷暖,他心里有一本账。
村里供电线路较长,电压不稳定,家用电器带不动,煮出来的饭是夹生饭,村民们苦不堪言。如何解决群众用电难题?周大军多次向上争取资金,在线路整修中,他带领村民们下山背水泥、背砂子、拖铝线,在陡坡上依山就势架起电线杆,线路长达31公里。村里终于有了14台大型变压器,用电隐患消除了,电费下降了,村里的夜晚亮堂了,村民们的心也跟着明亮起来。
向家湾村山青水秀,可半数以上的农户存在吃水难问题,村民们怨声载道。
周大军拄着树棍,一次又一次爬坡上岭,与农户们一起找水源,记不清摔了多少次跤,撕破了多少条裤子。
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3处山泉水源。有了水源,周大军就用争取到的资金建水塔、铺水管,让山泉水流进农户们的家里。
通水那天,农户们像过年一样放鞭庆祝,一片欢声笑语。路修通了,电压稳了,水吃上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但是,村民们的腰包还没有鼓起来,这让周大军着急犯愁。
招商引资
“穷村”变“富村”
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只有破解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才能激活农村内生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基本生活设施有了保障,老百姓的口袋一定要鼓起来。周大军开始了他的招商计划。
周大军通过招商引资,为村里引来了中药材种植项目,让村民们的日子变得红火。
“我看中了向家湾村的好土质,也被周书记的诚心感动,他帮我们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千方百计邀请我们来村投资。目前,我们在村里种了500多亩芍药,实现产值260万元。下一步,我们争取让向家湾村成为南漳县药材种植第一村。”项目负责人彭斌丽说。
付出很快有了回报。
“五一”假期,向家湾村500多亩芍药园里的芍药花竞相开放,红的、粉的、白的,随风舞动,美丽壮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向家湾村乘势搭上农旅融合的“快车”,旅游收入达30万余元。
不仅如此,周大军还为村里引进了种粮项目,发展高标准农田优质稻种植产业;引进养殖项目,发展小黄鱼、鲈鱼养殖产业;引进芦笋种植及加工产业,建设冻库及加工车间;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此外,村里还鼓励农户发展产业,村民吴玉刚建设了万头生猪养殖场,村民吴玉付流转216亩土地种植油茶及李子等。这些项目和农户每年为集体经济创收十万余元,以前的穷村渐渐富了起来。
如今,向家湾村利用特色招商引资产业,使村民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向家湾村还和基地签订合同,助力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据了解,每年村民们在基地的务工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达到20万元以上,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越来越多的产业投资人慕名前来拜访考察,向家湾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村美、人和、产业兴旺的幸福乡村。
为民解难
“忧心”变“信心”
“多亏了我们的‘招商书记’,现在我们每年都能收土地流转费和务工费,收入翻了好几倍。”正在领取土地流转费用的村民们开心地说道。
以前,向家湾村发展滞后,村里多数农户只有种田这项单一收入。“怎样才能让大家接受更好的方案发展项目,走上致富路?”周大军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有土地如果能够流转,就能拓宽群众的收入渠道,但是村民们担心土地流转后得不偿失。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周大军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讲土地流转的好处,多次跑到田间地头给农户算经济账。慢慢地,群众理解了,600亩土地成功流转成为大型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们不仅获得每亩6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与蔬菜种植基地老板签订了务工合同,每到除草、种植、收菜时节,一天能得到100元左右的务工费。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悬着的心落了地。
村民陈少忠一家三口患有疾病,遇上大雨,土房的墙就渗水。周大军积极为他争取危房改造资金,并自掏腰包拿出4000元钱,帮助陈少忠一家解决生活难题。此外,周大军还为他申请低保待遇,带领村干部帮他家建猪栏、修鸡舍、整田、播种,使他们原本穷困潦倒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是周书记让我看到了希望,给了我们信心,让我们一家的生活有了奔头!”陈少忠感激地说。
“要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路。”周大军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