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湖北通山:移民“移”进幸福生活

新闻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湖北通山:移民“移”进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1/11/15 乡村振兴 浏览:23

地处幕阜山脉北麓的湖北咸宁通山县,境内有富水、石门等5座大中型水库,是全省第四大库区移民县,水库移民安置涉及全县12个乡镇,183个行政村和社区,人数超过9.6万。
借助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通山县有序开展避险解困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柑橘、枇杷、油茶等产业,并整合资金统筹推进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日子日益红火。
房子越换越好,日子越过越美
11月5日,漫步在通山县通羊镇港口村北岸移民安置点,一栋栋整齐划一的别墅映入眼帘,银杏、杨梅等景观树环绕村庄,远处景观池小桥流水,一副江南水乡模样。
“在武汉工作的儿子直夸新家好!”50岁的徐会明说,去年12月搬进新家后,他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60多年前,徐会明的父辈支持富水水库建设移居至此,当时村里只有一条人行小道,村庄四面环水、出行不便。
翻出土坏房照片,徐会明感叹“天壤之别”。他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新家道路通了、环境美了,每到周末,不少游客会慕名前来打卡。
与通羊镇港口村一条马路之隔,是大畈镇下杨村,这里的移民安置点,选用徽派风格,白墙黛瓦,与屋前的青山浑然一体。
“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62岁的杨守晚说,新家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生活条件比以前强多了。
通山县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孔祥初介绍,考虑到移民需求及今后的发展,2015年整合库区避险解困和渔民上岸政策资金,启动安置房建设项目,并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村庄进行规划,统一建设新房,同时配套建设休闲广场、公路等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已完成两批避险解困项目,共有3800余户移民乔迁新居。
水果带动致富,构建全产业链
行进在通山县大畈镇大坑村,放眼望去,山上坡地枇杷树连片成荫。
袁昌生家的枇杷园也在连绵大山上,从2008年返乡种植枇杷至今,种植面积已从20亩扩展至近200亩,“种了5个品种,枇杷成熟期拉长至1个半月。”
作为县枇杷协会副会长,说起枇杷,袁昌生坦言:“产业发展,离不开移民政策扶持。”
他告诉记者,枇杷品种换代以及林间采摘步道、节水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都离不开移民资金支持。如今,大畈镇枇杷种植面积2.3万亩,约占全县8成左右,成为咸宁市枇杷特色小镇。
黄灿灿的枇杷,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除了吸引游客入园采摘,当地还积极推动枇杷深加工,提高枇杷附加值。
2019年,当地招商引资在大畈镇建成八福康枇杷产业园,在产业园内,记者看到枇杷酒、枇杷膏、枇杷花茶、枇杷陈皮茶等精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构建枇杷全产业链条。”通山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石裕刚介绍,每年的移民后扶资金约40%用于产业发展,今年仅用于枇杷产业的资金高达2000多万元,推动形成以枇杷产业为基础的休闲旅游、农家乐等项目。
截至目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建成5.3万亩柑橘基地、8万亩油茶基地、4万亩枇杷基地,发展种养规模板块基地超300处,带动3万多移民在农业链上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