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级,覆盖30+项新功能,从智驾领航辅助到泊车体验,再到智能座舱的优化,全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此次升级...
-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
在20万级SUV市场中,年轻人选车的标准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既要颜值在线,又要驾驶带感,还得智能便捷。而问界新M5 Ultra,恰好完美契合这些需求。它不仅以出众的外观配色吸引目光,更以卓越的驾控性能和先进的智能...
-
从“手工迷信”到“科技信仰”:尊界S800如何让豪华回...
在超豪华汽车市场,西方品牌凭借“百年传承”与“手工匠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将中国汽车长期压制在中低端领域。劳斯莱斯的手工皮革座椅、宾利的百年胡桃木内饰,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难以逾...
湖北保康:传统“铁扫帚”“扫”出致富新门路
发布时间:2021/11/26 乡村振兴 浏览:176
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提起“铁扫帚”,大部分当地人都不陌生,细细的枝干制成扫帚,早年间是一种常见的清洁工具。如今,在保康县马桥镇白竹头村,一把把细长的“铁扫帚”经过加工后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
近日,在马桥镇白竹头村,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分拣、捆扎、插杆、切割,一根根纤细的枝条在村民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把把壮实的“铁扫帚”。
“铁扫帚”学名地肤子,是一种藜科植物,常自然生长于农村的田间地头,在白竹头村当地,不少村民常将野生地肤子收割后制成家用扫帚。
今年年初,白竹头村借助村里的自然优势,与保康县农之本专业合作社达成种植协议,流转200亩土地开始种植地肤子,发展“铁扫帚”产业。
“我们平时用的竹扫帚是脆的,枝干容易折断,而且还容易掉竹叶,一次性扫不干净。而‘铁扫帚’的韧性比较强,上面一点叶子都没有,很细的灰尘都能扫得起来。”保康县农之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培军一边介绍“铁扫帚”的优点,一边现场演示扫了一块儿地。
“以前打扫院子都用竹扫帚,现在用惯了‘铁扫帚’,都不想再用竹扫帚了……”“你看扫得多干净,这个轻巧好拿……”
地肤子制成的“铁扫帚”枝干细密、枝条柔韧,清扫不留痕迹且轻巧省力,说起“铁扫帚”的优点,村民们也赞不绝口。
别看地肤子其貌不扬,但它却浑身都是“宝”,不仅枝干可做扫帚,种子筛选后还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细小的枝条还能做成工艺品,颇具农耕文化特色。
村里种上了“铁扫帚”,村民们也盼来了“摇钱树”,流转土地、制作扫帚,小小的地肤子为村民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收益。
村里的“铁扫帚”刚刚收割制作,便接到了郑万高铁项目部的2万把订单,农闲的村民都赶来制作“铁扫帚”,每天都有20多人在此务工。
宦忠芬是白竹头村二组村民,她家的农田租给合作社种植“铁扫帚”,农闲的时候她便和村民们一起扎“铁扫帚”,一天能挣100多块钱。
“今年第一年种,村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大批量制作,等技术成熟后,我们将规模化生产,手工娴熟的村民捆扎制作成品,按件计费,年龄大一点的村民可以做分拣。”黄培军说。
为了将土地效益最大化,村里还将探索地肤子和油菜套种模式,保证种植不空档,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我们今年种植了200亩地肤子,预计能生产30万把扫帚,产值可达300万元左右。”黄培军说。
白竹头村党支部书记何明辉表示,有了“铁扫帚”这个致富新门路,村里还将继续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冷水米、软籽石榴种植,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壮大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