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式亮相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行业的今天,每一款新车的发布都承载着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与革新。鸿蒙智行以其独特的科技视角和前瞻的设计理念,不断推新、创新。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AITO问界2年5个...
-
科技普惠余承东力荐,国民SUV问界新M7 Pro将于8月2...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的今天,一款集智能科技与舒适驾乘于一身的国民SUV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蓄势待发,准备在8月26日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大放异彩。作为问界M7系列的最新成员,问界新M7 Pr...
-
携手缔造奇迹!问界40万下线,华为携手赛力斯共绘...
AITO问界再次展示了“问界速度”。7月29日,随着第40万辆新车正式下线,问界不仅成为最快达成此成就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更在短短28个月内,书写了一段行业传奇。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是...
-
真性情碰撞直播舞台,华为非凡历程背后的故事震撼...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访谈在华为松山湖基地举行,吸引了超过60万网友的在线观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携手“与辉同行”负责人董宇辉,共同为观众揭开了华为在智能汽车...
-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
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少有人将其与“操控性能”联想在一起。但问界M5就曾经大秀性能实力,一举打破了这一偏见——AITO官方曾邀请赛车手刘泽煊和汽车博主玩车女神,驾驶问界M5在上海宝山旋转停车楼完成了行业...
湖北保康:传统“铁扫帚”“扫”出致富新门路
发布时间:2021/11/26 乡村振兴 浏览:110
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提起“铁扫帚”,大部分当地人都不陌生,细细的枝干制成扫帚,早年间是一种常见的清洁工具。如今,在保康县马桥镇白竹头村,一把把细长的“铁扫帚”经过加工后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
近日,在马桥镇白竹头村,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分拣、捆扎、插杆、切割,一根根纤细的枝条在村民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把把壮实的“铁扫帚”。
“铁扫帚”学名地肤子,是一种藜科植物,常自然生长于农村的田间地头,在白竹头村当地,不少村民常将野生地肤子收割后制成家用扫帚。
今年年初,白竹头村借助村里的自然优势,与保康县农之本专业合作社达成种植协议,流转200亩土地开始种植地肤子,发展“铁扫帚”产业。
“我们平时用的竹扫帚是脆的,枝干容易折断,而且还容易掉竹叶,一次性扫不干净。而‘铁扫帚’的韧性比较强,上面一点叶子都没有,很细的灰尘都能扫得起来。”保康县农之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培军一边介绍“铁扫帚”的优点,一边现场演示扫了一块儿地。
“以前打扫院子都用竹扫帚,现在用惯了‘铁扫帚’,都不想再用竹扫帚了……”“你看扫得多干净,这个轻巧好拿……”
地肤子制成的“铁扫帚”枝干细密、枝条柔韧,清扫不留痕迹且轻巧省力,说起“铁扫帚”的优点,村民们也赞不绝口。
别看地肤子其貌不扬,但它却浑身都是“宝”,不仅枝干可做扫帚,种子筛选后还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细小的枝条还能做成工艺品,颇具农耕文化特色。
村里种上了“铁扫帚”,村民们也盼来了“摇钱树”,流转土地、制作扫帚,小小的地肤子为村民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收益。
村里的“铁扫帚”刚刚收割制作,便接到了郑万高铁项目部的2万把订单,农闲的村民都赶来制作“铁扫帚”,每天都有20多人在此务工。
宦忠芬是白竹头村二组村民,她家的农田租给合作社种植“铁扫帚”,农闲的时候她便和村民们一起扎“铁扫帚”,一天能挣100多块钱。
“今年第一年种,村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大批量制作,等技术成熟后,我们将规模化生产,手工娴熟的村民捆扎制作成品,按件计费,年龄大一点的村民可以做分拣。”黄培军说。
为了将土地效益最大化,村里还将探索地肤子和油菜套种模式,保证种植不空档,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我们今年种植了200亩地肤子,预计能生产30万把扫帚,产值可达300万元左右。”黄培军说。
白竹头村党支部书记何明辉表示,有了“铁扫帚”这个致富新门路,村里还将继续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冷水米、软籽石榴种植,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壮大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