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级,覆盖30+项新功能,从智驾领航辅助到泊车体验,再到智能座舱的优化,全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此次升级...
-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
在20万级SUV市场中,年轻人选车的标准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既要颜值在线,又要驾驶带感,还得智能便捷。而问界新M5 Ultra,恰好完美契合这些需求。它不仅以出众的外观配色吸引目光,更以卓越的驾控性能和先进的智能...
-
从“手工迷信”到“科技信仰”:尊界S800如何让豪华回...
在超豪华汽车市场,西方品牌凭借“百年传承”与“手工匠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将中国汽车长期压制在中低端领域。劳斯莱斯的手工皮革座椅、宾利的百年胡桃木内饰,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难以逾...
湖北宜城王集镇:产业振兴富乡民
发布时间:2021/12/06 乡村振兴 浏览:211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湖北宜城市王集镇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发展壮大原有的油料、蔬菜等优势产业,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培育新兴产业,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为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道路。
初冬,正是娃娃菜采摘期,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张志青正在采摘自家娃娃菜,“我种了10亩娃娃菜和甘蓝,今年能卖4、5万块钱。种了10多年的菜了,每年都不愁销售,都是章总帮我们销售。没事的时候在章总这打工,砍娃娃菜,一天能挣100多块钱。”
张志青口中的“章总”,就是宜城市洪诚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洪林,他是王集镇小有名气的蔬菜“经纪人”。每年从11月中旬到次年1月中旬,公司蔬菜收购点都热闹非凡,车辆进出不断。
“今天我们要装3辆车,运到广东、广西和甘肃,将近60多吨货,都是我们多年的老客户,电话沟通,货装好就给我们打款。”章洪林介绍说。
近年来,王集镇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形成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不断发展壮大蔬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章洪林说:“现在有近300家农户跟我们合作种植,还有8个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
如今,“蔬菜大镇”成为王集镇继“油料大镇”后又一张响亮名片,蔬菜种植也成为该镇群众又一条致富路,全镇娃娃菜、甘蓝、山药等蔬菜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亩均收入分别达到8000元和12000元,已发展现代农业企业5家、家庭农场19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8家,蔬菜不仅俏销黑龙江、广东等20多个国内省市,还出口到俄罗斯、韩国等地。
除了油料和蔬菜产业,在王集镇的山区村,红薯成为新兴的主导产业之一。在王集镇双泉村的宜城市民利家庭农场仓储点,负责人胡吉四和几个工人正忙着将打包好的红薯装车,“这是我们村最后10多万斤红薯,这两天要全部发往武汉、长沙。今年收了将近500万斤红薯,给农户结账结了将近300万。”
该村党支部书记廖成国介绍说:“双泉村因地制宜,主要发展西瓜和红薯产业,因为红薯的产值比较高。今年我们村大概种了3500亩红薯,每亩平均纯收入在3000块钱以上,明年红薯面积估计要增加到5000亩左右。”
在打响“蔬菜大镇”“油料大镇”两大名片的同时,王集镇还突出山区村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为依托,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逐步形成了林果、西瓜、红薯等特色支柱产业。
“今后,我们王集镇将围绕一个主题,群策群力打造绿色发展“重点镇”。一是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以“绿色、优质、高效”为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一带两区”优势产业布局;二是逐步壮大产业龙头,积极发展新型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做大规模、做优品牌、做强特色,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持续提升产业质量,加快优质农产品的更新及推广运用,强化“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及标志管理,逐步实现“一带两区”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的引领力、带动力和竞争力。”王集镇分管农业负责人王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