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湖北竹山:“一片叶子”兴乡村

新闻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倒刷圈再次出圈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

  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少有人将其与“操控性能”联想在一起。但问界M5就曾经大秀性能实力,一举打破了...

  • 问界M5操控有多强?行业首次3600°速倒刷圈是最好的...

    日前,有着“魔鬼停车楼”之称的上海宝山旋转停车楼迎来了一场3600°速倒刷圈挑战。本次挑战由赛车手刘泽煊和汽车博主玩车女神来完成,两位车手分别驾驶一台曙光黄配色的涂装款问界M5和一台粉白配色的问界M5。两台车...

  • “放歌大武陵 谱写新篇章” 2023武陵山原生民歌音乐...

    为全面推动大武陵区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指导,渝鄂川三省(市)文旅部门共同主办的2023武陵山原生民歌大赛将于11月1...

  • 江享科技集团出席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9月4日,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出席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致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出席,市领导杨玲、刘子清、曾晟、张俊...

  •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当日上午,伴随着喜气洋洋的敲锣声,东湖绿道湖光序曲广场“空降”中国传统民间习俗醒狮舞龙,或翻腾或跳...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湖北竹山:“一片叶子”兴乡村

发布时间:2021/12/07 乡村振兴 浏览:38

“竹山高,山在云雾间,圣水甜,甜在心里面,女娲留下补天石,化作满山绿茶园……”。一曲悠扬宛转、清脆悦耳的女生独唱《竹山高,圣水甜》,不仅唱出了竹山的秀美风光,也将竹山人民扶贫攻坚、脱贫致富的第一产业——茶叶产业娓娓道来。
“大扶贫”需要“大产业”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腹地。这里环境优美。“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论资源与环境,竹山县称得上“天赐宝地”,但实际上却是名副其实的“贫困县”。全县17个乡镇、239个行政村,其中深度贫困乡镇就有5个、深度贫困村6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总规模47644户、14568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7.4%。
有好山、好水、好资源,为什么还有众多农民无法摆脱贫困?
竹山所处的秦巴山区,过去交通、信息闭塞,农民以种粮为主,耕地大多为山地,不仅面积有限,而且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因而自古就是穷苦之地。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开通和交通、信息网络持续建设,竹山的基础设施与内外环境都有了极大改善,为各种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但国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的上马和投入使用,又使竹山成为重要的水源区和水土涵养地,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确保“一河清水到北京”,成为竹山人民必须完成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竹山要实现近5万户15万人的脱贫攻坚任务,显然需要一个既符合国家政策、又符合地方实际,且覆盖面宽、带动力强,群众认可度高、市场前景好的“大产业”。这个历史的重任,就落在“茶叶”身上。
首先,竹山种茶历史悠久,且茶叶品质优异。近年来,竹山茶面积逐渐扩大,质量稳步提升,以“圣水毛尖”为首的高端绿茶,多次在国家与省级茶叶品比大赛中获得金奖。2018年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圣水毛尖”以优异品质,再次赢得众多国家级茶叶专家肯定,获“绿茶组”金奖。
其次,竹山适宜种茶的范围宽、面积大。竹山是“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无论是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还是海拔三、四百米的河谷地带,都有茶树分布。全县大部分区域适宜种茶,不少农户直接种茶,或从事茶叶采摘、加工、销售等。
其三,竹山茶产业基础牢、效益好。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地建设与发展,竹山已跻身“全国重点产茶大县”,不仅茶园面积稳步扩大,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种茶大户,上百家茶叶加工、销售企业或农民合作社。
其四,茶叶是市场前景看好的绿色产业。发展茶叶产业,既能绿化荒山、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又能发挥山地优势,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助力精准扶贫。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不断拓展,竹山的优质茶叶正走出深山,走向大中城市甚至国外市场。
“大扶贫”需要“大产业”。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比较,竹山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茶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首选产业,迅速掀起新一轮茶叶产业建设高潮,全力将茶叶产业打造成扶贫攻坚的“第一产业”。
“大手笔”带来“大发展”
新一轮茶叶产业建设到底应该怎么搞?竹山县决定抓住机遇,以更高的视角、全新的理念与崭新的思维实现跨越式发展。
竹山把产业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整合巨额资金,用系统化思维方式,高起点、大手笔推进茶叶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实现茶叶产业“脱胎换骨”,全产业链升级、高质量发展。
第一步,做大基地“块头”。只有基地块头大了,才能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才有更多的贫困户能够在产业发展中找到就业增收、脱贫致富的机会。2017年,竹山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适宜种茶的区域和地块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通过实地踏勘编制了《竹山县茶叶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出台了《大力发展茶叶扶贫产业的意见》,每年整合近亿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茶叶扶贫产业建设。在力度空前的政策支持下,竹山县在2016至2018年,用三年时间新建茶园12.2万亩。到2020年,全县茶叶基地总面积达到27.9万亩,实现了在宜茶区域,贫困户人均拥有一亩以上高效茶园建设目标。
第二步,提升发展质效。有面积还要有产量,更要有效益。要提升茶叶产业效益,让农民群众真正通过种茶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培植一批高标准丰产茶园。在新一轮茶叶产业建设中,竹山县下定决心,一是破除传统思想束缚,要建就建高效茶园;二是坚持使用机械抽槽换土,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建园质量;三是大力推广优良无性系茶叶良种,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四是严把建园质量,严格验收兑现;五是坚持建管并重,通过“以奖代补”支持农户切实抓好新建茶园标准化管理,确保建一块、成一块、高效一块;六是对过去建设的低老茶园进行改造,使其由“低产”变“高产”、由“低效”变“高效”。通过以上措施,竹山县高产高效茶园面积稳步扩大,最高亩产值已突破一万元。
第三步,狠抓加工环节。竹山茶叶香高味醇、品质优异,但长期以来加工环节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加工能力不足,二是车间布局不够合理,三是卫生状况参差不齐,四是加工产品过于单一。这些问题,导致竹山茶资源利用率偏低,品质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产品外销受到极大限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种茶农户收入。茶园面积扩大、产能提升后,茶叶加工更成为整个产业链的薄弱环节。
2018年竹山县组织技术人员,对境内百余家茶叶加工企业的车间环境、设备、产能等进行了详细调研,根据茶园分布情况对加工车间进行了重新规划布局,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或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按照统一标准新建清洁化加工车间,添置配套加工设备,对部分老旧车间实施改造,三年时间新、改建加工车间85个,全县茶叶加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加大对茶叶加工技术人员培训,加快出口绿茶与红茶、黑茶、抹茶、茶醋等各种茶叶新品开发,迅速补齐加工“短板”,为提高茶资源利用率,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户就业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步,培植知名品牌。近年来竹山县加大了对地方茶叶品牌的整合、宣传和推介力度。先后在北京、十堰等地组织举办“茶叶文化节”,努力唱响以“圣水”为主的竹山茶叶品牌。2019年,竹山县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支持下,成功举办“中国·竹山首届茶商大会”,全国各地知名茶商和专家学者共计400余人齐聚竹山,进茶企、观茶园,品尝竹山高香茶,感受竹山茶文化,带动竹山茶叶走出深山、走向全国。2020年,竹山县在竹坪乡举办“首个国际茶日·大美竹山在行动”活动,多家茶企线下参与、众多媒体网上直播,吸引了上百万人关注。
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办好以茶叶为主的节庆活动同时,组织、支持有实力的茶叶企业积极参加茶博会、农博会等各种会展活动,进一步扩大产品对外宣传。针对县级茶企实力有限,近年来,竹山县积极助推本土茶企与“武当道茶”等十堰知名茶企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十堰市茶叶区域公共品牌。通过联合抱团、借船出海,竹山县圣水公司、星梦茶业等一批茶企的对外知名度与影响力正在迅速提升,对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也显著增强。
“大手笔”带来“大发展”。目前,茶叶已成为竹山县农业第一大特色产业,同时也是竹山县扶贫攻坚的第一产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两万多户种茶七万余亩,这个数量占到了全县贫困户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贫困户通过种茶、管茶,采茶、卖茶,或者在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务工,人均增收1800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脱贫,有的甚至还实现了创业致富。如今,遍布竹山的高效茶园,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撑起了竹山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半壁江山”。
“大转型”开拓“大市场”
茶叶规模起来了,产量起来了,但茶叶产品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了。过去,竹山茶叶由于面积小、产量低,产品以内销为主。特别是早春芽茶,多年来虽然价格较高却十分俏销。但全县茶叶产能大幅提升后,再依靠县内市场显然不行。下一步,竹山茶叶将转入以开拓市场为重点的“大转型”阶段,由向内发力改为向外使劲,奋力开拓国内、国际“大市场”,才能让竹山茶叶销得掉、卖得好、有效益,产业才能持续稳步发展,农民的脱贫成果才能更加稳固。
为了让茶叶“走出去”,首先要考虑“降成本”。竹山县茶叶生产成本较高,“茶虽好”但“价太贵”,是很多外地人对“竹山茶”的普遍看法。竹山茶要进入大市场,在与其它地区茶叶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设法提高性价比。竹山茶叶要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也必须走机械化道路。从建园、管护、采摘、加工到销售,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
其次,要设法“提品质”。竹山县是“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生态环境优越,发展高品质茶叶优势明显、基础良好、潜力巨大。目前,竹山县正着手从本土茶树中,选育更适应当地环境的高香型茶叶品种,在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基础上,大力推广“绿色种植”,着力建设“百公里高山有机茶产业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此带动全县茶叶产品的特色、质量与安全水平实现全面提升,进而为竹山茶叶挺进大市场夯实基础。
其三,要抱团“闯市场”。闯市场不能靠“单打独斗”,特别是在开拓国际大市场时,面对数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外贸大单,必须采取“团结协作、联合接单”的办法。目前,鄂西北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上庸茶城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为竹山茶叶企业加强协作、抱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四,要积极“促融合”。目前山区发展农业产业,单纯依靠种植、加工,效益提升空间有限,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走“融合发展”道路。一是促进茶旅融合。充分发挥竹山县山川秀美、生态环境优越,发展乡村旅游业基础良好、潜力巨大优势,抓住乡村振兴机遇,把促进茶旅融合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的现实路径,真正将竹山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二是促进茶与水、茶与药、茶与绿松石等其它优势特色产业融合,打通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助推优势产业互补,一业带动多业,全面同步发展。三是促进茶与现代智能跨界融合,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装备,提升茶叶整个产业链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产业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助推茶叶产业再次腾飞。
产业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十四五”期间,竹山茶叶产业将通过“大转型”进军“大市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使竹山从“茶叶大县”跻身“茶叶强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发挥“领头羊”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