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湖北荆门:“田博士”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新闻

问界新M7系列夺得1-8月累计交付冠军,以实力领跑新势力市场  问界新M7系列夺得1-8月累计交付冠军,以实力领跑新...

进入9月,例行的销量放榜日,各家纷纷公布2024年8月份的销量。鸿蒙智行的表现在众多新势力品牌中脱颖而...

湖北荆门:“田博士”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12/15 乡村振兴 浏览:97

作为湖北省“宜荆荆恩”区域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试点城市之一,荆门市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专业化、知识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标杆,让农民技术人才在广阔的田野上大展身手,引领农村农业跨越式发展。
初冬的暖阳下,荆门市沙洋县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一片静谧祥和,一头头健硕的牛正悠闲地吃着草,偶尔发出几声浑厚的“哞哞”声,它们的主人——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波从荆门市人社局职改办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鲜红的证书,成为荆门市首批2名获得农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农民之一。手捧“农民高级畜牧师”的任职资格证书,刘波兴奋地告诉记者:“资格证就是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证,也能鼓励更多青年投入到乡村振兴中。”
2012年,刘波带着在外闯荡积累的肉牛繁育经验回乡创业,创办了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头扎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探索之中。几经挫折不言败,不断向全国同行学习,邀请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把脉”,现在公司的肉牛繁育技术在业内领先,并在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指导下,作为参与单位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华西牛”。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的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上,公司养殖的种公牛分别获得冠军牛和银牛奖项。近年来,公司先后向河南、内蒙古、吉林、甘肃、湖北等种公牛站累计提供采精公牛200余头,改良地方母牛100万余头,增强了我国肉牛业主导生产品种供种能力,并为肉牛产业和种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湖北省唯一一家西门塔尔牛国家级核心育种场,为全国七家肉用西门塔尔种牛供应商之一,目前公司拥有800亩繁育基地、10栋共2万平米的标准化牛舍、1500头栏西门塔尔种牛等。刘波如数家珍地介绍:“从2013年的200头,到现在已经有1500头栏西门塔尔种牛,2018年公司拿到了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种公牛价格翻了4倍,一头种公牛售价7、8万元。”
公司在养殖过程中,充分利用玉米、稻草、油菜等农作物秸秆,实行种养结合,除了自产青贮玉米饲料,还收购周边农户的秸秆,带动400多个农户增收,平均每亩地增加300元收入。
凭借过硬的养殖技术和傲人的工作业绩,刘波在此次“宜荆荆恩”区域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中脱颖而出,获得“农民高级畜牧师”的任职资格。
获得荆门市首批农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还有京山县罗店镇马岭村党支部书记、京山泰康源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张立,他获得了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农民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
张立是“马岭模式”的创建人,在他的引领下,曾经贫穷落后的马岭村进行了“党建引领常态化、集体产权股份化、经营方式现代化、利益分配均衡化、产业发展特色化、三治融合有机化”的全面革新,实现了华丽蜕变,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乡镇乡村振兴榜样奖”、“最佳旅游名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等荣誉。如今,马岭村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家家户户住进了小洋楼,产业发展一派欣欣向荣,成为美丽、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
2011年,知天命之年的张立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回到故土,凭借多年管理企业的经验,制定了马岭发展的蓝图,动员村民用承包耕地和现金同时入股,在极短时间内筹集资金1071万元,成立了马嘉领农业科贸有限公司,轰轰烈烈地开办了黑山羊养殖场、新建居民住宅,拉开了马岭新农村建设的大幕。
在马岭村东边,有近千亩岗地,过去这里是集体的林地,生长着直径10公分左右、高度6米以上的马尾松。因家庭承包,村集体林场解散,地处两县交界的林木被村民砍伐尽净,成为一片黄土高坡。二轮承包期间,村两委为了落实政策,以每亩每年20元的价格发包给了村民。本地村民耕地较多,无力耕种,又转手租给外地人种植花生。每到冬季,黄土尽现。
张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充分利用这片岗地、让地生钱?2015年6月至10月,他们先后召开5次村民代表大会,将坡地收回。随后三下武汉,通过招商,引进一家园林绿化公司,将这片坡地租给这家公司,不收租金,只要求他们做到两点:一是当年见绿,种植500亩的四季木本花海;二是租期结束时留下满坡直径不低于10公分,株距、行距不高于3米的景观树。2016年11月合同签订,2017年春节前后该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绿化,当年支付村民劳务工资近60万元。
眼下,坡地绿了,鲜花开了,环境美了,群众富了,马岭村的农业观光旅游红红火火地搞起来了。张立说:“三年过去了,村民认为我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我们处在边远农村,没有任何优势,一般企业是不会来的,只能给点好处别人,而对于村民来说,得到的是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
成为荆门市第一个农业经营管理领域的农民高级农艺师,张立对村里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他说:“感谢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能认识更多的能人,相互学习、切磋,今后我也有了目标。以前是凭情怀做事,现在是依靠技术。”
荆门市农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定工作开始于2019年。当年,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畅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中农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渠道。”按照意见要求,荆门市人社局、荆门市农业农村局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农民职称初级、中级评审工作。评审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评价框框,重视产业带动能力和业绩,注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爱农、守业、务实、进取的农民技术工作,受到荆门农民技术人员热情关注和积极响应。
2021年,经湖北省人社厅批准,宜昌、荆门、荆州、恩施四地试点区域内农民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工作。评委会统一制定评审条件,统一组织评审,统一发文办证,结果互认共享。9月,“宜荆荆恩”区域内农民技术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工作启动,通过层层筛选、严格审查,最终刘波、张立获得荆门市首批农民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至此,荆门市共有214名来自种植业、养殖业、农业工程、农业经营管理范围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获得了农民技术职称高、中、初级任职资质证书。
荆门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孙立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惠民政策支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中的农民技术人员规模不断壮大,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带动农民致富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组织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不仅能推动农民提高技能,也能起到带动促进的作用。孙立军告诉记者,评定农民职称掀起了一股热潮,高级职称的评定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型农民,农民成为技术人才的一部分,乡村振兴才更有冲劲。
荆门市人社局职称科科长夏群燕介绍,农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凭借这个“红本本”,获评人可以享受到“特殊待遇”,不仅能优先得到相关技术支持,还在资金扶持政策上享有优先等权利。首批获得农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张立和刘波,将享受连续两年的20万元无息贷款以及继续教育培训等优惠政策。她坦言这项工作的初衷:“农民作为农业产业的主力军对乡村振兴起着重要作用。乡村人才短缺,我们要营造氛围,吸引能人回乡。农民高级技术职称评定让农民有职业尊严。”
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如今摇身一变,变成了“田博士”,他们挺直了腰杆,尽情挥洒着智慧和汗水,在脚下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更加精彩的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