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湖北恩施:“华中药库”延伸产业链

新闻

江享科技集团出席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今年1月引入总投资超过50亿元项目 江享科技集团出席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9月4日,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出...

  •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当日上午,伴随着喜气洋洋的敲锣声,东湖绿道湖光序曲广场“空降”中国传统民间习俗醒狮舞龙,或翻腾或跳...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湖北恩施:“华中药库”延伸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1/12/29 乡村振兴 浏览:15

“今年行情好,‘鸡腿’白术卖了2万多元。”12月21日,湖北省咸丰县小村乡村民罗兴林,望着田里最后一批白术被收走,脸上笑开了花。
恩施州是全国中药材九大主产区之一,种植品种超过60种,其中万亩以上规模化种植约20种,如厚朴35万亩,黄连13万亩,大黄、湖北贝母均达8万亩,被誉为“华中药库”。
据恩施州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136.1万亩,覆盖8县市,其中采收面积约44万亩,同比增长3%以上。中药材产量近10万吨,同比增长约3.7%;产值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约5%,带动全州30万农民增收。“十四五”期间,该州将重点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
专家联合攻关——
中药材产量稳步增长
利川黄连种植接近12万亩。走进利川市建南镇丰竹坝村,近百亩树林下种着黄连。
“树下种黄连,不用建遮阳棚,减少施肥量,既保产量,还降低数万元费用。”村民王宗连是全镇第一批“林下栽连”的探索者,目前,黄连长势不错。
推动农民尝试这一新技术的是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该所副所长林先明介绍,黄连是恩施州第二大种植药材,平均亩产700斤,每斤售价65元左右,收益可观。但因种植历史较长,技术不标准,近几年出现了病虫害增多、亩产量减少等问题。为解决连作障碍难题,该所在利川市打出了系列“组合拳”:推广异地育苗技术,从源头上把育苗区和种植区分开,减少带病毒的种苗;进行土壤熏蒸改良,在汪营镇清江村进行基地试验,病虫害率降低七成以上,新技术已在部分乡镇使用;指导农民“林下栽连”1万亩,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推广黄连标准化产地初加工技术,确保有效成分不损失,退货率降为零。
通过努力,今年,利川黄连产量保持了增长。
恩施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该州大力弥补种植短板,初步建成了中药材种苗繁育体系,育苗基地达8800亩,生产各类种苗2亿余株。组织省农科院等技术力量,对大黄、黄连等品种出现的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取得显著进展。同时,对数万农民进行培训。这些为全州中药材产量稳步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发展交易市场时机成熟——
首个药材集散地即将运营
12月25日,宣恩县椿木营乡白果坪村村民李毕然算账,今年种植牛膝11亩、贝母1.3亩,收入超过6万元。明年,他准备再扩大一倍规模。
让他下定决心“加码”的原因,是离家不远处有一个药材市场——恩施高山片区(椿木营)药材集散中心,即将开业运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占地41亩的药材集散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工人们正在进行装修。现场设有清洗、挑选、切片、烘干、储存等五个车间,相关设备均已安装。如,烘干车间有10台机器,根据药材属性,设置4种烘干工艺。
据悉,该集散中心是恩施州第一个规模化中药材市场,总投资2900万元,包括药材交易、信息中心、电商中心、加工车间、仓库等,辐射周边5个乡镇,预计年交易中药材2.5万吨。目前,宣恩县正在大力招商,计划明年春节前运营。
“该集散中心将成为推动宣恩乃至恩施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恩施州卫健委中医药管理与产业发展科负责人张千宏表示,药材交易市场既能为当地产品提供稳定的销路,还能延伸研发、加工等产业链。如安徽亳州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价格中心,拥有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数百亿元市场。恩施州除了椿木营市场外,还计划在利川、巴东、建始等地建中小型药材集散中心。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恩施州具有中药材产地优势,随着交通、物流等短板不断弥补,发展中小型药材集散中心的时机日益成熟。
建立牙膏生产企业——
药材深加工迈出重要一步
12月14日,来凤金祈藤茶公司收到了省药监局核准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公司的牙膏生产线即将投产。该公司总经理谭爱东介绍,公司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以此为主原料,每年可生产2000万支牙膏。投产后将成为全州第一家牙膏生产企业。
湖北省药监局恩施分局副局长何辉表示,中药材深加工后,可广泛用于医药、日化品、保健品等多个领域,市场广阔。近几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恩施州诞生了2家中成药制剂、3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家牙膏生产企业,还有2家在省外委托生产的牙膏企业,规模虽然不大,但中药材深加工迈出了关键一步。
今年,位于宣恩的湖北一正药业成功研制出了中药配方颗粒,可直接冲泡。恩施州计划先在州内各大医院推广,发展成熟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今年11月,湖北首个第三方中药材检验检测机构——湖北民族大学武陵山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具备2020年版药典616种中药材产品、40项参数检测能力,能够对现有中药材及饮片的检验检测实现全覆盖,更好服务恩施州中药材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