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式亮相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行业的今天,每一款新车的发布都承载着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与革新。鸿蒙智行以其独特的科技视角和前瞻的设计理念,不断推新、创新。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AITO问界2年5个...
-
科技普惠余承东力荐,国民SUV问界新M7 Pro将于8月2...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的今天,一款集智能科技与舒适驾乘于一身的国民SUV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蓄势待发,准备在8月26日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大放异彩。作为问界M7系列的最新成员,问界新M7 Pr...
-
携手缔造奇迹!问界40万下线,华为携手赛力斯共绘...
AITO问界再次展示了“问界速度”。7月29日,随着第40万辆新车正式下线,问界不仅成为最快达成此成就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更在短短28个月内,书写了一段行业传奇。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是...
-
真性情碰撞直播舞台,华为非凡历程背后的故事震撼...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访谈在华为松山湖基地举行,吸引了超过60万网友的在线观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携手“与辉同行”负责人董宇辉,共同为观众揭开了华为在智能汽车...
-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
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少有人将其与“操控性能”联想在一起。但问界M5就曾经大秀性能实力,一举打破了这一偏见——AITO官方曾邀请赛车手刘泽煊和汽车博主玩车女神,驾驶问界M5在上海宝山旋转停车楼完成了行业...
湖北崇阳:农家书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发布时间:2022/02/28 乡村振兴 浏览:44
“知识殿堂”“精神乐园”“留守集结地”“文化打卡点”……连日来,记者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城乡走访时,很多人对身边流行的书屋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崇阳共建成农家书屋195个,此外,该县不少爱心人士也纷纷投资自建书屋。书屋,正悄悄改变着崇阳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2月20日,记者对该县部分书屋进行探访。
一间书屋,成留守孩童“新家”
“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我放假也没地方可去,一个人在家又孤单又无聊,来到书屋就不一样了,可以看绘本书、画画、做手工,而且交到了好朋友!”走进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9岁男孩小锦正在农家书屋里欢度周末。
大市村的农家书屋就设立在党员群众服务室里,里面摆放着各类书籍,党史、人物传记、儿童绘画、农牧养殖技术等应有尽有。书屋旁是一个乡村振兴就业车间,平日里,村民来这上班时,就能把孩子也带来。
小锦是一名留守儿童。每次放学或放假后,农家书屋就成了他的另一个“家”。他经常在书屋里看书,而书屋的管理员——村妇联主席王雪,也成了他的“私人教授”:遇到看不懂的地方或者不认识的字,小锦就找王雪请教;遇上大雨天时,还得找她护送自己回家。
大市村留守儿童有一百多个。村里教育资源有限,课外兴趣辅导机构为零。农家书屋建起来后,很多小朋友都像小锦这样,一有空就“泡”在书屋里。
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村联合崇阳县妇联,经常在这里举办不同主题的乡村公益活动,为这些孩子们带来免费的绘画课、音乐课、制作手工课等,孩子们的假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自从有了农家书屋,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放假时到水边摸鱼或者每天守着电视了,孩子们学得开心,家长也更放心!”村民王晓玲说。
一间书屋,成村里的“致富宝”
灯光璀璨、造型吸睛、书香四溢、温馨浪漫……走进白霓镇谭家村时,眼前这个“高大上”的书屋,让人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白天忙农活,业余时间逛书屋,已成为我们村里人的一种新时尚。”谈起书屋带来的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艾新跃满脸喜悦。
艾新跃说,以前茶余饭后,村民们没地方去,就聚在一起打牌。2019年,村里新建了这间外观时尚、功能齐全的农家书屋后,不仅成了村民休闲学习、查阅资料的地方,更是孩子们拓宽阅读视野、汲取精神食粮和休闲娱乐的地方。
为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读好书、看好书,书屋专门充实了文化、科技、励志、童话等方面的青少年读物。为给借阅的孩子们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书屋不仅配备了空调,还专门派出该村妇联主席庞红艳长期在这里为大家服务。
书屋实行规范化管理,不仅建立健全了书屋管理、服务、借阅、归还等制度,还鼓励前来看书的孩子们,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想”。再加上书屋距附近的谭家小学仅300多米,所以,这里也成了学校的“图书馆”,学生们每周会在这里上一节阅读课。
“我们还积极探索‘农家书屋+’运营发展模式,通过承办大型座谈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直播技术培训等主题活动,书屋不仅人气越来越旺,还助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艾新跃说,仅2021年,该村就承办了6场活动,共收入16000多元。
一间书屋,成村民“精神粮仓”
一楼是公共文化空间,涵盖阅读、文体活动室,供村民们学习休闲,二楼是起居室……在白霓镇大塘村乌土山村,村民刘细谷用自家房子改造的书屋,已成为村里人的“精神粮仓”。
“这里有6000多册书,大部分是农村养殖类书籍。”刘细谷给记者介绍。
他9岁时,意外失去双臂,1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父亲生前是乡村教师,在他的引导下,年少的刘细谷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雷锋的故事》两本启蒙读物,从此爱上了读书。
没法到学校接受教育,他将田间地头当作学堂。1977年,15岁的他购买了2860册图书,在家创建“细谷家庭文化室”,对村民免费开放。
没有钱,他捡破烂筹集,几毛钱一本的书买了几千本;没有家具,他用脚做木工,双脚被磨得血迹斑斑。小小的文化室,让乌土山村热闹起来,村民们有事没事都爱聚在刘细谷家里,听他讲书。
2014年春,刘细谷拿出所有积蓄,筹资30多万元,在村公路旁新建了300多平方米两层楼的文化中心。细谷家庭文化室正式更名为“崇阳县乌土山残疾人图书阅览室”。后来,他又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用脚将1000多册破损的旧书籍修补装订好,分类造册登记。
这些年,这间书屋义务接待读者30多万人次,先后有18名青年通过在文化室自学,考上了成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