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湖北潜江韶湾村:蛙声唱响致富歌
发布时间:2022/03/23 乡村振兴 浏览:11
3月18日下午,艳阳高照,走进湖北省潜江市高场街道办事处韶湾村,一栋栋房屋整齐排列,金灿灿的油菜花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鲜艳,不远处传来“咕呱”“咕呱”声声蛙鸣。
循迹而去,穿过田间小路,成片成片的蛙池映入眼帘。复行数步,蛙声更鸣,向池中望去,只见几名工人身着连体雨裤忙碌着。
这里,是李二胖黑斑蛙养殖基地。
“我们正在为池水消毒,保障水体质量、预防虫害侵袭。”韶湾村村民、蛙池工人钱要学告诉记者,3日后,待水体变得清澈,他们将在确保水体质量的情况下,放入首批蝌蚪。
在池中,还能看到一些枯草。“池中枯草腐烂后,会滋生更多有利于蝌蚪、蛙苗生长的浮游生物。”基地管理人员孙士春说,这些蝌蚪会在一个半月后逐渐成长为成品蛙,成品蛙在7至10月份进行销售。
“7、8月份,抢在市场还未全面开始前就销售一批,那时价格可突破20元每斤。9、10月份,到了成品蛙销售旺季,基地会有近40名工人捕蛙。”孙士春说。
为了能在来年拥有更多的青蛙可供销售,在每年的深秋季节,该基地都会选育一批种蛙为来年的收成打下夯实基础。“每年10月中下旬,我们会挑选一批高品质成品蛙作为种蛙进行繁育,以便来年所需。”孙士春告诉记者,种蛙产卵后,他们会将卵块人工收回,用水加以清洗筛选,确保来年蛙苗存活率。
待到来年春暖花开季,春天来了,小蛙也来了,致富的路也越走越宽了。
每年3月下旬,工人们便会将刚孵化出的蝌蚪放入池中。此时,养蛙人最为忙碌的时候也到了。
“每天夜里3点左右,基地都会有人用仪器去测量水中温度及含氧量,此外,还得特别注意防范天气突变。”孙士春梳理着养蛙经验,“即使度过这一关,还有成品蛙互相吞噬这道难题。为防止此类事件,我们不仅要给足饲料,还需对成品蛙分批管理。”
在该基地,148亩、270个蛙池可供给各阶段、各形态蛙成长所需。“在技术与经验的加持下,我相信这批蛙苗将顺利成长。”孙士春说。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辉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池水中,工人们正进行着收尾工作,不远处,蛙声也愈发响亮。
“就近就业,每天工作在8小时左右,工资一月也有3800元,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谢运香说。
在该基地,现有8名长工专门在此投喂饲料、打理基地等。
据了解,该基地从2018年进驻高场,2019年进购首批黑斑蛙,3年时间,年平均毛收入达450万元。“2021年虽然受到疫情和市场不稳定的冲击,但每个池平均收益依旧在1.5万元左右。我相信今年收益会更好。”孙士春说:“下一步,将进一步扩收扩产,继续扩大招工,为高场经济发展作贡献,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