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式亮相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行业的今天,每一款新车的发布都承载着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与革新。鸿蒙智行以其独特的科技视角和前瞻的设计理念,不断推新、创新。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AITO问界2年5个...
-
科技普惠余承东力荐,国民SUV问界新M7 Pro将于8月2...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的今天,一款集智能科技与舒适驾乘于一身的国民SUV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蓄势待发,准备在8月26日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大放异彩。作为问界M7系列的最新成员,问界新M7 Pr...
-
携手缔造奇迹!问界40万下线,华为携手赛力斯共绘...
AITO问界再次展示了“问界速度”。7月29日,随着第40万辆新车正式下线,问界不仅成为最快达成此成就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更在短短28个月内,书写了一段行业传奇。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是...
-
真性情碰撞直播舞台,华为非凡历程背后的故事震撼...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访谈在华为松山湖基地举行,吸引了超过60万网友的在线观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携手“与辉同行”负责人董宇辉,共同为观众揭开了华为在智能汽车...
-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
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少有人将其与“操控性能”联想在一起。但问界M5就曾经大秀性能实力,一举打破了这一偏见——AITO官方曾邀请赛车手刘泽煊和汽车博主玩车女神,驾驶问界M5在上海宝山旋转停车楼完成了行业...
中冶南方成功打入俄罗斯核心市场
发布时间:2021/06/28 商业 浏览:114
6月21日,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里,该公司项目负责人况群意正通过摄像头,向千里之外俄罗斯新利佩茨克钢铁公司(下称俄新利钢)的高管和设计师们授课,分享中冶南方的项目管理经验。
“去年我们承接了俄新利钢新能源汽车极薄硅钢生产机组设计项目,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详细设计方案,速度快、质量高,成功打动了俄方。”谈起这些,中冶南方海外营销部总经理余华胜,不禁心潮澎湃。
昔日学徒开始“走出去”
中冶南方的前身是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上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成功设计出新中国第一座高炉——武钢1号高炉。“当时研究院的组织架构、技术路线、人才培养全部承袭前苏联,老一辈冶金技术工作者边学习边设计,以学徒身份完成了设计任务。”
50多年过去,中冶南方成功完成了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再输出的创新蝶变,拥有了全球领先的钢铁工程技术与装备制造能力。“十三五”期间,中冶南方在海外市场先后承接了世界最大不锈钢连续生产机组——印度克罗美尼不锈钢冷轧工程总承包项目、印尼德信350万吨综合钢铁基地总承包项目、越南和发综合钢厂总体规划及系列总承包项目,以及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多个自备电厂总承包项目等,足迹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订单占全公司合同总额的20%左右。”
成功打入俄罗斯核心市场
在俄罗斯市场,2007年,中冶南方就承接了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热轧、冷轧公辅设施,环保指标全俄领先。不过,当时俄罗斯雇主更信任欧洲企业,中冶南方暂未进入核心领域,只能在公辅设施上“打下手”。
2019年5月,在德国一场冶金展上,中冶南方获悉,俄罗斯五大钢铁生产商之一、最大的硅钢生产厂——新利钢准备上线一条新能源汽车用高端电工钢连退机组工程,打造0.1毫米极薄硅钢。
硅钢被誉为“钢铁工业的王冠”,要处理厚度在0.1毫米的极薄硅钢,更是难上加难。“此前海外市场基本都被欧洲企业垄断,这一次我们觉得,中国的机会来了!”余华胜介绍,目前中冶南方已承接国内70%以上硅钢生产线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经验与专利,“单论技术实力,绝对不输欧洲公司。”
中冶南方迅速行动,与俄新利钢接洽。2019年7月,俄新利钢派出专家组一行7人到武汉考察,中冶南方提供了各种规格的极薄硅钢样品,无论是规格还是品质都打动了俄方专家。最终,在招投标环节,中冶南方成功战胜4家老牌欧洲企业,一举中标,实现了中国冷轧硅钢技术和高端冷轧成套设备向欧洲输出的重大突破。
先进机组今年可落地安装
6月2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中冶南方新利钢项目设计组里看到,设计师们已完成机组详细设计方案,转入设备制造环节,预计10月就可向俄方发货,开始组装、落地。
对着图纸,中冶南方技术专家讲解这一产品背后的高科技:极薄硅钢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制造,通电后可形成强磁场,产生扭矩,进而带动汽车运转,相当于汽车的“心脏”,“一台车的用量约为50公斤”。这要求硅钢具有低铁损、高磁感、高强度等特性。
中冶南方设计供货的生产机组,是一座长230米、高15米、宽20米的“庞然大物”,干的却是绣花一样的细活——需要将几十吨重、却薄如蝉翼的钢带进行清洗、退火、涂层、干燥等多道工序的连续处理。生产机组中的钢带长达1公里,宽度1.25米,最薄厚度仅0.1毫米,相当于一张普通A4打印纸的厚度,“整个过程中,钢带要像一幅‘绸缎’一样被拉起、绷直,不能出现任何褶皱、塌陷,在运送过程中还不能跑偏和位移,精度要求达到了微米级。”而且,上一幅“绸缎”刚刚跑完全部工序,后一幅“绸缎”又马上焊接上去,无缝衔接,循环往复,分秒不停。
为实现这一项目要求,中冶南方研发了全球首个、中国首创的智能化数字孪生技术系统,利用计算机全方位控制机器运行的各项参数,并利用“微张力”来控制钢带运行,“通过动态调整数以千计的生产数值,达到最优组合,从而确保最终产品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