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busines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中冶南方成功打入俄罗斯核心市场

新闻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出了满分答案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

在20万级SUV市场中,年轻人选车的标准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既要颜值在线,又要驾驶带感,还得智能便捷。而...

  • 从“手工迷信”到“科技信仰”:尊界S800如何让豪华回...

    在超豪华汽车市场,西方品牌凭借“百年传承”与“手工匠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将中国汽车长期压制在中低端领域。劳斯莱斯的手工皮革座椅、宾利的百年胡桃木内饰,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难以逾...

  • 强制国标落地倒计时,鸿蒙智行以技术标杆引领主动...

    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加速转型,主动安全技术正从高端配置走向全民标配。2025年,工信部《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明确要求轻型汽车(含乘用车与载货汽车...

  • 20万级智能SUV优选!问界新M5 Ultra凭实力圈粉

    在竞争白热化的20万级智能SUV市场,问界新M5 Ultra以“现象级”口碑与硬核产品力突出重围,成为年轻消费者口中的“品价比之王”。这款集时尚设计、卓越驾控、领先智驾于一体的车型,不仅收获了大批车主的真实好评,更...

  • 鸿蒙智行“安心行”:重塑出行服务行业新范本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流量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全民出行高峰期,高速公路和热门景区周边路段交通压力最为集中。与往年相比,私家车出...

  • 问界M9 2025款21天大定3.6万单,成为50 万级智能豪...

    在竞争激烈的豪华车市场,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M9 2025款凭借卓越的产品实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销售佳绩。自上市仅21天,它便斩获3.6万台大定订单,平均每分钟就能卖出1.2台,这一成绩不仅远超市场预期,更标志着中...

中冶南方成功打入俄罗斯核心市场

发布时间:2021/06/28 商业 浏览:166

6月21日,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里,该公司项目负责人况群意正通过摄像头,向千里之外俄罗斯新利佩茨克钢铁公司(下称俄新利钢)的高管和设计师们授课,分享中冶南方的项目管理经验。
“去年我们承接了俄新利钢新能源汽车极薄硅钢生产机组设计项目,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详细设计方案,速度快、质量高,成功打动了俄方。”谈起这些,中冶南方海外营销部总经理余华胜,不禁心潮澎湃。
昔日学徒开始“走出去”
中冶南方的前身是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上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成功设计出新中国第一座高炉——武钢1号高炉。“当时研究院的组织架构、技术路线、人才培养全部承袭前苏联,老一辈冶金技术工作者边学习边设计,以学徒身份完成了设计任务。”
50多年过去,中冶南方成功完成了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再输出的创新蝶变,拥有了全球领先的钢铁工程技术与装备制造能力。“十三五”期间,中冶南方在海外市场先后承接了世界最大不锈钢连续生产机组——印度克罗美尼不锈钢冷轧工程总承包项目、印尼德信350万吨综合钢铁基地总承包项目、越南和发综合钢厂总体规划及系列总承包项目,以及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多个自备电厂总承包项目等,足迹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订单占全公司合同总额的20%左右。”
成功打入俄罗斯核心市场
在俄罗斯市场,2007年,中冶南方就承接了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热轧、冷轧公辅设施,环保指标全俄领先。不过,当时俄罗斯雇主更信任欧洲企业,中冶南方暂未进入核心领域,只能在公辅设施上“打下手”。
2019年5月,在德国一场冶金展上,中冶南方获悉,俄罗斯五大钢铁生产商之一、最大的硅钢生产厂——新利钢准备上线一条新能源汽车用高端电工钢连退机组工程,打造0.1毫米极薄硅钢。
硅钢被誉为“钢铁工业的王冠”,要处理厚度在0.1毫米的极薄硅钢,更是难上加难。“此前海外市场基本都被欧洲企业垄断,这一次我们觉得,中国的机会来了!”余华胜介绍,目前中冶南方已承接国内70%以上硅钢生产线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经验与专利,“单论技术实力,绝对不输欧洲公司。”
中冶南方迅速行动,与俄新利钢接洽。2019年7月,俄新利钢派出专家组一行7人到武汉考察,中冶南方提供了各种规格的极薄硅钢样品,无论是规格还是品质都打动了俄方专家。最终,在招投标环节,中冶南方成功战胜4家老牌欧洲企业,一举中标,实现了中国冷轧硅钢技术和高端冷轧成套设备向欧洲输出的重大突破。
先进机组今年可落地安装
6月2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中冶南方新利钢项目设计组里看到,设计师们已完成机组详细设计方案,转入设备制造环节,预计10月就可向俄方发货,开始组装、落地。
对着图纸,中冶南方技术专家讲解这一产品背后的高科技:极薄硅钢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制造,通电后可形成强磁场,产生扭矩,进而带动汽车运转,相当于汽车的“心脏”,“一台车的用量约为50公斤”。这要求硅钢具有低铁损、高磁感、高强度等特性。
中冶南方设计供货的生产机组,是一座长230米、高15米、宽20米的“庞然大物”,干的却是绣花一样的细活——需要将几十吨重、却薄如蝉翼的钢带进行清洗、退火、涂层、干燥等多道工序的连续处理。生产机组中的钢带长达1公里,宽度1.25米,最薄厚度仅0.1毫米,相当于一张普通A4打印纸的厚度,“整个过程中,钢带要像一幅‘绸缎’一样被拉起、绷直,不能出现任何褶皱、塌陷,在运送过程中还不能跑偏和位移,精度要求达到了微米级。”而且,上一幅“绸缎”刚刚跑完全部工序,后一幅“绸缎”又马上焊接上去,无缝衔接,循环往复,分秒不停。
为实现这一项目要求,中冶南方研发了全球首个、中国首创的智能化数字孪生技术系统,利用计算机全方位控制机器运行的各项参数,并利用“微张力”来控制钢带运行,“通过动态调整数以千计的生产数值,达到最优组合,从而确保最终产品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