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级,覆盖30+项新功能,从智驾领航辅助到泊车体验,再到智能座舱的优化,全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此次升级...
-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
在20万级SUV市场中,年轻人选车的标准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既要颜值在线,又要驾驶带感,还得智能便捷。而问界新M5 Ultra,恰好完美契合这些需求。它不仅以出众的外观配色吸引目光,更以卓越的驾控性能和先进的智能...
-
从“手工迷信”到“科技信仰”:尊界S800如何让豪华回...
在超豪华汽车市场,西方品牌凭借“百年传承”与“手工匠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将中国汽车长期压制在中低端领域。劳斯莱斯的手工皮革座椅、宾利的百年胡桃木内饰,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难以逾...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将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部分地锚式混合梁结构及组合斜拉桥
发布时间:2021/09/08 商业 浏览:179
项目名片
十堰至淅川高速公路(湖北段)起于丹江口市石鼓镇,经凉水河、龙山,止于丹江口市丁家营镇,与福银高速公路连接。项目全长41.079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十淅高速湖北段由湖北交投投资67.7亿元建设,于2019年9月开工,计划2022年底完工。作为纵贯南北的鄂豫省际快速通道,该高速将河南洛阳老君山、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三大风景名胜区“一线串珠”,促进鄂豫边界区域高质量发展。
9月1日,秋汛时的丹江口水库水位高企。群山翠谷间,一条鄂豫省际快速路正在火热建设中。
从武当山脚下起步的十淅高速,沿一条斜线往河南方向延伸。这是我省在建的唯一一条穿越丹江口水库核心区的高速公路。
十淅高速湖北段建设目前可谓“势如破竹”——路基、桥梁、隧道等进展顺利,完成投资占批复概算的63.4%;全线最长的西垭子隧道,下月将双幅贯通;11月底,控制性工程丹江口水库特大桥底起吊第一榀箱梁。这意味着,到今年底,十淅高速湖北段主线将实现路基贯通,明年春节前后可实现桥面贯通。
双保险,空中搭“积木”
细雨绵绵,丁家营枢纽互通工地,高架匝道桥划出一道弧线。一台汽车吊配合着施工者,正在空中搭“积木”。
脚下,因施工半幅车道临时封闭的福银高速上,汽车不断呼啸而过。桥上一侧,6名工人捆扎着钢筋。
福银高速正上方,2名工人轻拉、扶着吊车上吊着的钢箱梁构件“挑臂”(一节钢箱梁的两端部位,一块重达9吨),1名工人借助对讲机指挥着桥下的司机。
不到10分钟,一头高一头低、晃晃悠悠的“挑臂”,与已拼装好的另3块构件齐平。电焊工人手握焊枪,火花四溅中,一块20厘米长的钢块将“挑臂”与其他构件连为一体。
在这里,十淅高速与福银高速通过9条匝道连通,成为进出武当山的便捷大通道。整个互通主要是混凝土浇筑,只有跨越福银高速的部分采用钢箱梁。
现场钢结构负责人董雷介绍,因为互通匝道弧度大,混凝土箱梁韧性不够,只能选择相对“柔软”的钢箱梁。跨越车流滚滚的高速公路,施工中一个螺丝落下都可能是重大隐患。记者看到,工地上了“双保险”,工人都系安全带,钩子扣在安全绳上,桥两边还有钢护栏,上面安装防护网,避免零件高空坠落。
目前,两个匝道76节段正在加速“搭积木”。董雷称,国庆节即将来临,为不影响游客进出武当山景区,工作人员正加班加点,机器不停,掀起施工高潮,全力冲刺国庆节前建成。
“机器换人”挖隧道
丁家营枢纽互通5公里外,是两公里长的西垭子隧道,这是十淅高速湖北段最长的隧道。
走进直径11.9米的隧洞,除了隆隆作响的鼓风机声,里面没有火热的施工情景。踩着一层尘土,走到1公里处,迎面是没有挖通的山体。湖北交投十淅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唐守峰说,隧道由两支队伍对向掘进。眼下,对面正在加紧施工,冲刺最后的40米。
唐守峰说,与以前的人海战术不同,现在隧道施工有了新“神器”,施工既环保又高效。
原来,在隧道施工中,建设单位引进湿喷机械手、弧形模板、带模注浆等先进设备和工艺。比如去年花130万元购买的湿喷机械手,作业时一名工人只需操作类似游戏柄的遥控设备,机械手就能自动往洞壁喷注混凝土,既均匀,强度又高,附着力还好,混凝土回弹量也小,施工中的粉尘浓度大降。“浇筑同样面积的混凝土,以前要七八人,现在只要二三人。”
在十淅高速竹园窝隧道工地,另一“神器”也大显神威。这个黄色的大机器有3只“手臂”,在两名工人操作下,正快速向岩壁钻孔。这是在湖北高速隧道上首次引进使用的三臂凿岩台车,作业范围可达178平方米。有了它,不需要开挖台架,无高空坠落危险。工人站在服务平台内,装药、连线、放线,平台临边有防护,顶部有防护顶棚,隧道掘进不仅效率高,还更安全。
让不对称“伞”稳立水库中
十淅高速湖北段,创新技术迭出。
主跨760米的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两座主塔,已浇筑到123米高。乘坐施工电梯8分钟,记者登上南岸主塔最高处的施工面。50平方米左右的施工面上,满眼“钢筋阵”,20多名工人或捆扎钢筋,或焊接钢筋。
这是一座外形不寻常的特大桥——伞形斜拉桥,桥体“不对称”,江中伞形完整,岸边伞形则“瘦身”4/5,重量少2.5万吨。
如何让桥体平衡?建设者在岸边路基下,挖出26米深的“深坑”,浇筑混凝土、注入沙子,形成牵引力达1万多吨的“地锚”,让不对称的“伞”稳稳站立。
于是,这座大桥将产生两项“世界之最”——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部分地锚式混合梁结构斜拉桥、世界上跨径最大的组合梁斜拉桥!
负责施工的中交二航局项目经理周范武介绍,这两项世界之最,打破西班牙卢纳桥保持37年的世界纪录,还衍生出首次采用CFRP预应力岩锚体系轻型地锚桥台、首次发明具有阻尼锁定功能的新型跨中无轴力连接装置等6项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
站在主塔上,只见南岸边的“地锚”初步建成,18个“格子”里即将灌沙;边跨支架已经搭起,即将浇筑箱梁。而遥相对应的北岸主塔,正以每天1米的速度“长高”,两座主塔设计高度190多米,均预计年底封顶。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十淅高速控制性工程。周范武介绍,随着桩基、承台等关键工程完工,项目建设“轻舟已过万重山”,将冲刺明年建成。湖北交投十淅公司透露,全线将按照2022年底建成的目标奋力冲刺,力争提前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