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industry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湖北鄂州:精心种稻 鄂州种粮大户端牢“饭碗”

新闻

江享科技集团出席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今年1月引入总投资超过50亿元项目 江享科技集团出席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9月4日,2023武汉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出...

  •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当日上午,伴随着喜气洋洋的敲锣声,东湖绿道湖光序曲广场“空降”中国传统民间习俗醒狮舞龙,或翻腾或跳...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湖北鄂州:精心种稻 鄂州种粮大户端牢“饭碗”

发布时间:2022/10/21 产业 浏览:35

金秋时节,蒲团乡何桥村金黄的稻田中间,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旗下便是平安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是鄂州过千亩的种粮大户。在去年的基础上,他们今年的水稻种植增加了300多亩,这个种粮大户的饭碗是如何端牢的?

蔡武清是鄂州市平安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理事,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国庆七天假,蔡武清是在湖南湘潭过的。在那里,他不是休闲度假,而是考察当地的湘莲加工企业,洽谈合作,“下一站,到四川峨眉山,想跟当地的弹花企业谈下。”10月8日,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平安合作社前场晒稻,后院则是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碾米机环围而立。

每天凌晨4时左右,后院便热闹起来,四邻八乡汇集来的新鲜农产品被整理、分类、打包。

6时许,一份份菜包装车出发,上武黄高速,走绿色通道,直奔武汉。

8:30前,这些来自田野的时蔬、香米、活鱼便出现在武汉部分小区的大门口,等待“亲们”领取。

蔡武清他们出差在外的同时,合作社后院在这个国庆长假也没闲着。6台收割机从这里出发,在鄂州多地的稻田忙碌,共抢收了11000多亩中稻;3辆小货车奔跑在武汉鄂州之间,向武汉送去了团购的大米3.7万斤、蔬菜4.3万斤、鲜鱼1.5万斤。

2009年,蔡武清的侄儿蔡良凯回乡带着7位农民创办了鄂州市平安农机专业合作社,现为合作社理事长。10多年的发展,合作社拥有大型拖拉机、打浆机、高速插秧机、无人植保飞机、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碾米机等适用农机具208台(套),成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今年,平安农机合作社在全市范围内机插水稻1.3万余亩,飞机直播近1.5万亩稻田。同时,自身耕种了千余亩水稻,流转的稻田涉及周边3个村,“去年种了700多亩,今年扩种水稻,把300亩湘莲田改成了稻田。还有,今年又有农户不种了,‘捡’了四五十亩的撂荒田。”在何桥村采访,蔡良凯告诉记者。

“湘莲田改成稻田?收益不是少了么?”记者不解。“实话讲,种湘莲肯定比种水稻赚钱。可是,粮食安全是大事,饭碗端自己手里,更放心些。种多种少,也是自己一份责任。”蔡良凯平时关注国际时事,对此,他有自己的理解。

单就种稻来讲,蔡良凯告诉记者,今年,人工、油料、农资的成本增加,再加上天干,每亩抗旱需要的水费最少得70元,“今年一亩稻田的成本比上年增加了200多元,仅靠卖稻谷,能顾本就不错了。”

岂不越种越亏?“有补的地方,就不担心亏嘛。”蔡良凯有自己的账,“粮食安全,是国家大事。‘十湖’稻米有市场,是自己的小事,把这个小事做好是我们的发展大事。”

经过多年的经营,平安农机合作社已形成了种植、收割、加工、销售产业链,“以前,我们只知道种,种植是亏本的。在亏本的过程中,摸出了产业链。”蔡良凯说,“现在,我们每年可销售大米200万斤。‘十湖’这个品牌在武汉比较吃香,平均每月网上销售有两三万斤,新谷上市,可销售到五六万斤。”

5年前,合作社给省疾控中心生活社区送团购大米。没想到,稻米的香味打开了一条社区团购之路,还带活合作社周边的农产品。

目前,他们共建了47个武汉社区群,每个群就是一个团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社区居民直接定购米、菜、水果、鱼等,并且先打钱再送货。

“好的农产品出自哪里?并不在大街上,也不在大超市,更不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而是在千家万户的农民手里、田块里。”蔡良凯打开手机团购平台给记者看,上面的这段文字别有新意。“从田地直上餐桌,新鲜,贵一点都不要紧。”有社区居民在团购平台上这样留言。

“每天每车200份起送,米按20斤、10斤的标准分包,鱼、菜、果按订单配齐。马上,螃蟹也要配送了。到了年关,糍粑、豆丝也是热门。”蔡良凯说,“每年,我们还组织两次社区居民参观稻田活动,煮新米、炒新鲜菜,他们晓得几高兴。你说,我们的稻田还能不种么?”

这次组队到湖南、四川出差,合作社有自己的考虑。湘莲、棉花也是蒲团的种植特色,他们想把湘潭的湘莲加工企业、四川峨眉的弹花加工企业引进过来,“没有产业链,就没有产业。没有产业,稻田也鲜活不起来,更别说端牢饭碗。”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