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武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交出“智慧答卷”
发布时间:2021/12/15 科技 浏览:0
“打开‘地图找楼’,武汉市武昌区115栋写字楼尽收眼底。这非常方便我们企业考察入驻。”日前,在武汉人才创新创业中心,一位在武昌区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谢非说道。这个能极大方便招揽企业考察入驻的“地图找楼”,是今年武昌区重点打造的十大智慧应用场景之一。
件件接地气,事事暖人心。武昌区十大智慧应用场景犹如“十指连心”,其核心离不开“智慧武昌”大数据中心项目的基础支撑。利企惠民十件小事的背后,更是武昌区如何创新驱动引领数字化治理的“智慧答卷”。
内练一口气:耗时3年建成大数据强基工程
“智慧武昌”大数据中心项目,因何而建?其实,这是城市社会治理迈入“智治”阶段的需要。
过去,由于制度层面缺位、不敢共享,认识不足、不愿共享,以及体系建设滞后、不能共享等问题,政务数据资源整合阻碍重重、异常艰辛。此外,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侧重于技术和管理,忽视了“技术”与“人”的互动、“信息化”与“城市有机整体”的协调。
由此导致了“信息烟囱”“数据孤岛”,公共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因而市民感知度较差、体验感薄弱。
“智慧城市发展所存在的痛点,如今正在变成‘智慧武昌’的亮点。”武昌区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张吉军表示,“十三五”期间,带着加快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提高政务效能的重要使命和目标,武昌区大力建设“智慧武昌”大数据中心项目。
实现“智慧武昌”大数据整合及服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2018年以来,为了确保建设效果,“智慧武昌”大数据中心项目,分三阶段稳步推进建设:从硬件设备存储到软件开发部署,再到应用系统聚合的整体功能提升,搭建起了“智慧武昌”的四梁八柱。
该项目对于“智慧武昌”建设,具有强大而完备的基础性支撑能力——政务资源整合共享“数据池”、五级联通政务服务“一张网”、区级对内协同办公“一平台”、提供政务云服务的“一朵云”、政务信息系统统一安全服务等系列强基工程,共同搭建起武昌区的“智慧大脑”。
三年磨一剑,“智慧武昌”大数据中心项目已经成为武昌区智慧治理如何破题的核心关键。
外练筋骨皮:打造10大智慧应用场景
“智慧武昌”大数据中心项目,用在何处?答案其实很简单——利企便民。
“为治之本,务在安民。”武昌区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张吉军表示,“过去几年,我们始终把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置于首位,来倒逼我们思考,就能看清智慧城市发展瓶颈之所在。”
让民生热点,成为治理要点。依托“智慧武昌”大数据中心项目核心枢纽的基础支撑,搭建起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及规划建设的各类智慧应用,满足武昌全区各部门数据存储、传输、交换和应用的需求,实现部门间的横向互联互通,推进政务数据的深层次利用。
今年以来,智慧武昌“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十大智慧应用场景,还纳入该区年度“数字政府”建设内容。
现如今,武昌区依托强大的数据支撑,可以实现助残补贴精准发放、困难群众综合判别及精准救助等等,这些办事便利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在“智慧武昌”大数据中心项目在“撑腰”。
有了这样的大城“重器”来筑牢大数据运行底盘,让智慧治理底气十足。“今后‘十四五’期间,武昌区将每年评选新的‘十大智慧应用场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武昌区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张吉军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