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级,覆盖30+项新功能,从智驾领航辅助到泊车体验,再到智能座舱的优化,全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此次升级...
-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
在20万级SUV市场中,年轻人选车的标准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既要颜值在线,又要驾驶带感,还得智能便捷。而问界新M5 Ultra,恰好完美契合这些需求。它不仅以出众的外观配色吸引目光,更以卓越的驾控性能和先进的智能...
-
从“手工迷信”到“科技信仰”:尊界S800如何让豪华回...
在超豪华汽车市场,西方品牌凭借“百年传承”与“手工匠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将中国汽车长期压制在中低端领域。劳斯莱斯的手工皮革座椅、宾利的百年胡桃木内饰,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难以逾...
湖北东湖科学城吹响“冲锋号” 撷取创新药这颗“皇冠明珠”
发布时间:2022/05/11 科技 浏览:89
创新药,被誉为医药研发的“皇冠明珠”。据Pharmaprojects数据库统计,2019年全球在研新药16181个,2020年达17737个,预计2022年将超过2万个。
发展创新药,已成全球共识,各国药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研发进程。
加速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湖北东湖科学城再次吹响“冲锋号”。5月8日,湖北东湖科学城·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启动建设。
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创新中心组建
产业基地启动现场,舒红兵院士团队签约落户,与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共建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创新中心,加快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创新突破。
舒红兵院士为国家级领军人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武汉大学教授。
该技术创新中心将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免疫治疗、mRNA创新药物等前沿领域,突破细胞与基因治疗关键技术瓶颈,为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支撑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为面向国际前沿,产业基地在规划创新药物研发核心区、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承载区的基础上,重点规划了国际前沿生物技术拓展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药物研发核心区主要构建“政医研资企”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承载区主要构建创新药“中试—生产—物流”支撑和“CXO+供应链”服务体系;而国际前沿生物技术拓展区,主要聚焦前沿创新药领域,引进头部企业、核心业务板块和企业总部,构建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创新药高端生态空间。
40多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
同时签约的,还有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全资子公司武汉友微生物,拟投资3.6亿元建设推进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及产业化。
“目前,公司已有5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友芝友公司高级副总裁易继祖介绍,友微生物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已在湖北疾控完成首批第1次接种,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性良好。
眼下在光谷,已有40多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集中了400多个在研一类新药管线,33个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和省级平台获批,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启用,建成了从小鼠到猕猴的GLP实验动物中心。
除友微生物外,人福医药全球研发总部、禾元生物重组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扩产和抗腹泻制剂产业化基地、滨会生物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产业基地等一大批项目集中签约入驻,创新力量涌动。
一类创新药研发最高补贴1亿元
据统计,国内新药创制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区域,集聚了全国92%的一类新药证书、78%的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63%的药械临床试验机构。
不惧竞争,敢于创新。5月8日,光谷发布《关于推进创新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四大类20条,针对创新药研发长周期、高投入、轻资产等特点,精准发力,全周期扶持。
其中包括:对一类创新药单品种临床研究费用每年补贴最高2000万元,累计单品种补贴最高1亿元。对改良型新药和其他药品研发,单品种累计最高补贴2500万元。
对组建并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单位,给予3年实际设备投资50%的补贴,最高5亿元。通过“3551光谷人才计划”引进顶尖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等,最高支持1亿元。对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以上的创新药相关项目,5年内补贴固投的10%,最高5亿元。
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生命健康产业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省市区支持最高可达1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