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湖北建始县大力发展特色水果带动8.5万农民增收

新闻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

    近日,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传出喜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密纹矍眼蝶。据悉,密纹矍眼蝶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且属于易危等级。 此次调查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

湖北建始县大力发展特色水果带动8.5万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21/10/22 乡村振兴 浏览:18

六月雪梨、关口葡萄、甜柿、猕猴桃、火龙果……5年来,湖北省建始县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从4万亩扩大到8.1万亩,年产值超过5亿元,带动8.5万果农增收。
在政府、专家、果农三方努力下探索发展农旅融合,建始水果产业攻克了种苗繁育、栽种技术等难题,水果产量、质量、销量不断攀升,核心竞争力开始彰显,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成立种苗基地“试错”
金秋时节,位于业州镇的武陵山特色园艺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里,挂满了猕猴桃、李子、甜柿等各种水果。
“这是用来看的,不是卖的。”基地科技特派员李登朝笑着说,基地水果都是试种品,以此检验引进的种苗能否在建始成功繁育。
种苗是果树栽种的源头,必须要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否则,易造成重大损失。
教训历历在目。2013年,建始县花坪镇、长梁镇的猕猴桃出现大面积溃烂。经专家教授们研究,这是因为引进的“红阳”品种出现“水土不服”,溃疡病很难根治。此后,该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减少了万余亩。事后,经过对片区唯一一棵存活的猕猴桃树进行7年研究,成功培育出了抗病性强的新品种——建香。
建始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刘开坤表示,去年,该县试种800余亩“建香”,其中100余亩已结果,果形好、甜度高、无溃疡,深受客户喜爱。
“同样的种苗,在别处是龙种,在这里可能就是跳蚤。”李登朝举例,一个在武汉研发试种了10年的甜柿品种,引到建始试种,结果颗粒无收。原因是本地雨水太多,导致抗病性差,无法存活。
2018年,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华中农业大学和建始县政府共同成立了基地,开始对种苗“试错”。
截至目前,基地已试种了115个水果品种,检验出能满足本地气候条件且品质较好的有15个,包括柿子2个、梨子3个、桃子4个、李子2个、柑橘4个,部分品种已开始推广,生长良好。
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向定群表示,有了基地护航,果农盲目引种出现大面积死亡的几率将大大降低。
农民越来越“职业”
10月13日,雪梨种植户严绪章吃过早饭,一头扎进果园。看到一根树枝往上翘,连忙拿出绳子,将其绑住,往外拉。
“每根树枝要往两边长,采光会更好。”他说,上半年,先是持续高温,导致授粉花期提前了10天,紧接着突然遭遇倒春寒,近一半花粉被冻死,收成不理想。有了这个教训,明年授粉时要提前预防。
2015年,严绪章卖掉跑运输的中巴车,承包了150亩地种雪梨。起初,他以为很简单,结果因不懂授粉技术,一个果子没结,亏损数十万。后来,通过参加培训、外出学习,逐步掌握了各项栽种技术。
华中农业大学退休教授蔡礼鸿认为,水果种植技术门槛高,育苗、修剪、施肥等每个环节需要科学化、精细化操作,对农民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水果种植必须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有20年种植经验的雪梨大王潘贤成感同身受。他说,以前梨树是直杆型,地上的草全拔光,看到虫就打农药。专家指导后才知道,“开心型”梨树采光效果更好,留点草营养吸收更快,病虫害防治要精准打药。技术提升后,种植规模从20余亩扩大到100余亩,梨子更甜更脆,每斤售价8元,且供不应求。
建始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米绪凯表示,全县一半以上果农以前没有种过水果,缺乏经验和技术。为弥补短板,县乡政府定期组织各种培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共同编制《建始县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梨树栽培技术要点》等手册,加上果农自主学习,栽种技术大幅提升,这为建始水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景阳镇,柑橘种植规模5年增长一倍,超过了1万亩,尤其是白果树村,还成为全省有名的柑橘村,“诞生”了200多名职业果农,亩产毛收入超过1.5万元。
农旅融合,效益更高
9月11日,建始县花坪镇第五届关口葡萄采摘节开幕,数千游客慕名而来。
拥有百年历史的关口葡萄,是建始水果的一张名片。近几年,种植规模逐步从4000亩扩大到近2万亩。销售如何跟上?花坪镇开始探索农旅融合。
从2017年起,该镇连续5年举办关口葡萄采摘节,邀请全国游客到果园采摘体验。成效十分明显,每年葡萄上市不到1个月就销售一空,游客现场采摘购买量占40%以上。
镇党委书记崔显龙表示,该镇正在规划建设25公里葡萄长廊,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避暑优势,打造关口葡萄谷,进一步扩大农旅融合效益。
一石激起千层浪。2018年,在三里乡种植了百亩梨子和樱桃的崔应雄,效仿关口葡萄节,尝试举办了一次采摘节,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信心倍增。今年,第四届采摘节如期举行,游客超过8000人,收入达到了20万元。
类似案例还有很多,如,建始县德溢民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种植了800亩黄桃,集采摘、农家乐、游玩于一体,生意火爆。建始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结合各镇村水果特色,因地制宜举办更多采摘节、农耕体验活动,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带动广大果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