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式亮相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行业的今天,每一款新车的发布都承载着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与革新。鸿蒙智行以其独特的科技视角和前瞻的设计理念,不断推新、创新。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AITO问界2年5个...
-
科技普惠余承东力荐,国民SUV问界新M7 Pro将于8月2...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的今天,一款集智能科技与舒适驾乘于一身的国民SUV新成员——问界新M7 Pro,正蓄势待发,准备在8月26日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大放异彩。作为问界M7系列的最新成员,问界新M7 Pr...
-
携手缔造奇迹!问界40万下线,华为携手赛力斯共绘...
AITO问界再次展示了“问界速度”。7月29日,随着第40万辆新车正式下线,问界不仅成为最快达成此成就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更在短短28个月内,书写了一段行业传奇。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是...
-
真性情碰撞直播舞台,华为非凡历程背后的故事震撼...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访谈在华为松山湖基地举行,吸引了超过60万网友的在线观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携手“与辉同行”负责人董宇辉,共同为观众揭开了华为在智能汽车...
-
“双智天花板”也有“宝藏实力”,问界M5停车楼3600°速...
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少有人将其与“操控性能”联想在一起。但问界M5就曾经大秀性能实力,一举打破了这一偏见——AITO官方曾邀请赛车手刘泽煊和汽车博主玩车女神,驾驶问界M5在上海宝山旋转停车楼完成了行业...
湖北荆州市荆州区:串起“点线面”崛起“样板群”
发布时间:2022/01/13 乡村振兴 浏览:105
千年古城,藏不住光辉熠熠的历史,挡不住奔涌向前的洪流。
荆州市荆州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稻菽飘香、鱼虾满仓,捧出一座“天下粮仓”“鱼米之乡”。
近年来,荆州区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村改革、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2021年,全区预计农业生产总值87.80亿元,增长3%;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企业54家,产值86.32亿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万元,增长10%。
作为荆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信息中心,荆州区更是“颜值担当”。从环境美到发展美,从形态美到制度美,从风景美到风尚美……每一镇,每一村,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沃野织锦绣,乡村竞芳菲。荆州区以新发展理念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围绕“一轴四线八片”,串点连线成片,打造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新格局,奋力崛起江汉平原乡村振兴“样板群”。
精准定位绘制“全景地图”
乡村振兴,既有乡愁,又有奔头。
为了探索一条立足资源、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之路,荆州区坚持五级书记抓振兴,高位统筹推进,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邀请专业团队制定多规合一的区、镇、村三级“1+N”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搭建“四梁八柱”。
一幅贯穿“一轴四线八片”的“全景地图”应时而生,一场全景式打造、全要素服务、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全域建设拉开序幕。
——围绕荆当线、川张线、枣蔡线等8条风景线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6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30个村庄规划编制,与土地、环保、交通、水利等规划有机衔接,构建乡村建设“生命共同体”。
——以荆当旅游公路为主轴,建设八岭山森林公园旅游环线、荆江大堤治水风景线、红旗林场户外研学线等4条线路及3个“口子村”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铜铃岗农家乐民宿体验、枣林岗民俗文化体验等8个片区,串联龙隐湖滨水民宿园、菱角湖湿地公园等十余个园区,形成组团促互补。
——发挥财政资金“拳头”聚合效应,整合17项涉农项目资金约5.1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投资、捐助、认建等方式参与乡村建设。
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荆州区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区政府和行业部门“十四五”规划,广泛实施教育帮扶、健康帮扶、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兜底保障等问题动态清零,建立完善防止返贫和帮扶机制,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各美其美一路风景如画
古城、方特、园博园是荆州城市旅游名片。承接游客资源,“打卡”美丽乡村,荆州区谋定后动。
作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级创建单位之一,荆州区主动对接荆州市旅游发展大局,找准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一方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力拆违治乱,补齐治污短板,改善村容村貌;一方面推进“一轴四线八片”美丽乡村片带建设,串线成珠,将点点繁星变成月华一片。
隆冬,八岭山镇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却是色彩斑斓。红黄相间的凤尾花,为铜铃岗描上一抹亮色;整齐划一的私家菜园,铺满绿色;温室大棚内,琳琅满目的蔬菜,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果蔬采摘、菜地认购、年猪代养、亲子种植,别有一番农趣。
马山镇联山村菩提泉景区,依起伏有致的地貌而建,山水相依、森林绿道、木屋客栈让人流连忘返,坐在草坪上听琴喝茶,给心灵放个假。“漫步于此,恍如置身于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中。”钟祥游客田亚琴说。
川店镇双店村盘活村集体和农民闲置房屋,打造乡村民宿。通过“年猪节”“农贸赶集会”等多种活动,开发本地土、特、新农副产品,丰富“旅游后备箱”工程,促进农民增收。
依偎在菱角湖畔的蔡桥村,集红色教育、研学旅游、休闲度假、观鸟赏景于一体,晋升乡村旅游“新网红”……
荆当一路诗,沿途千幅画。
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便利的区位优势,“打底”荆州区美丽乡村。喝自酿美酒、品农家土菜、住悠闲民宿、赏园林风光、观智慧农业,各美其美、爆款不断的乡村旅游,引来了游客,带活了经济,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产业兴旺激活美丽经济
走进川店镇紫荆村紫荆工业园,一片繁忙。荆奇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承接全国家装订单,正加紧赶制。荆州理昂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厂区,拖运农林废弃物的大货车进进出出,这些树皮、稻壳将作为燃料生产清洁电能。不远处的紫荆农庄,林木环绕,曲径通幽,屋舍俨然,游客纷至沓来。
紫荆村,是农业农村部推介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该村打开新兴工业、苗木种植和乡村旅游的“致富密码”,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年产值超16亿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荆州区坚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培育壮大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乡村产业,强化乡村振兴发展支撑。
——抓紧抓好粮食生产。落实“藏粮于地”,全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选取李埠镇沿江村示范绿色农田5680亩,“田成方、地连片、水循环、路相连、林成网、花似锦”的古城田园美景跃然眼前。落实“藏粮于技”,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实现粮食产量和面积稳定增长。
——建立农业产业链“链长制”。编制《荆州区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分工》《荆州区蔬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确立以蔬菜产业发展为重点,兼顾推动畜禽、水产、粮食三大特色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到2023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量100万吨,年加工高端蔬菜1万吨,综合总产值25亿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蔬菜加工业短板,招大引强。引入湖北华沛集团,投资5亿元在建太辉农产品深加工中心,打造江汉平原蔬菜物流中心;引进北大荒供应仓体系,投资1.5亿元建设龙和农业优质农产品深加工产销中心,即将投入运行。
——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宇祥鸡蛋常年供应粤港澳大湾区,万福祥“纪山米”获国家地理标志,聚珍园“三宝”弘扬荆楚饮食文化,荆州区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楚乡有礼”,越来越多农产品从古城走向世界。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区“四大家”负责人及区直部门“一把手”包保联系农产品加工企业制度,38家区直单位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全力协调解决企业经营难题。
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美丽经济持续释放红利。
文化铸魂凝聚发展合力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区是全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南方唯一保存最完整的荆州古城墙、“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的楚陵王遗址、5000多年前的水稻田遗迹,无不诉说着楚文化发祥地的绵延记忆。
传说关羽曾在八岭山镇铜岭村练兵,因关羽赤兔马上的铜铃曾掉落于此,人称此地“铜铃岗”,即现在的铜岭村。
沿铜岭大道走进铜岭村,整齐排列的民居颇具楚文化特点,每座房屋门侧都刻着古朴的对联,门前随处可见盆景花卉。因距各核心景点距离均不超过30分钟车程,加上韵味十足的本土乡村文化,曾经“一穷二白”的铜岭村,一跃而成村集体年收入近30万元的文旅新村。
马山镇枣林村,地势较高,与荆江大堤齐平,荆江大堤以此处为起点修筑。在枣林岗,“荆江大堤起点”的水泥碑碑石斑驳,字迹仍存。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枣林村主打“治水文化”,建成荆堤园景区、荆江水文化馆。
此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民歌也从马山镇传唱开来。马山民歌,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楚地的“扬歌”“田歌”,是荆楚古歌遗风的典型代表。围绕独特的文化资源,枣林村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凭借国家重点保护的楚国贵族古墓葬遗址熊家冢,川店镇张新场村打造楚风特色小镇,正在有序招商;位于革命老区的马山镇蔡桥村,挖掘红色历史文化,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助推农民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菱角湖湿地公园“碰撞”农耕文化园、瓜蔬果采摘园,水乡生态与农耕文化相得益彰,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交相辉映,赋予荆州区独有的“精气神”,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党群齐心共谋乡村善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八岭山镇实施“领头雁”工程,推进党组织书记领办合作社。铜岭村“90后”村支书马聂,领办铜铃岗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打造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以“村委会+项目发起人+农户+基地”的投资模式,让村民变股民。今年初,股民们喜领分红80万元,见证“历史性”时刻。
马山镇双垱村、蔡桥村,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双垱村曾是省级贫困村,村“两委”带头成立集体合作社,引进主体、发展产业、培育品牌,如今瓜果飘香,现代农业大棚的火龙果、脆冠梨、阳光玫瑰俏销全国。蔡桥村充分激发村民自治活力、不断提升法治水平、持续塑造乡村道德秩序,实现村级事务共享共治“三治融合”,探索出一套科学、民主、有序的红色治理体系。
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荆州区坚持发挥“红色阵地”引领作用,培育“红色头雁”,打造“红色产业”,激活“红色细胞”,抓住乡村经济发展主线,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走出一条村集体、村民多方受益的乡村振兴之路。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荆州区积极探索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坚持“定、议、抓、保、比、评、晒、建”工作路径,健全现场观摩、互学互评、评比检查、限期整改、奖惩并举为一体的工作机制,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小组户主会征求群众意见,赢得群众支持。开展“金豆激励”“小巷微自治”“一组两会”“湾长管湾”试点,组织文明镇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卫生家庭、最美庭院等评比,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示范带动。
支部领航、特色引路、头雁领飞,已然成为荆州区乡村振兴的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