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湖北武汉:“福兔”“雄狮”闹东湖
锣鼓声声龙狮舞,张灯结彩闹新春。1月23日大年初二,赏舞狮、逛市集、赢好礼、乐萌宠,东湖绿道年味浓。 当日上午,伴随着喜气洋洋的敲锣声,东湖绿道湖光序曲广场“空降”中国传统民间习俗醒狮舞龙,或翻腾或跳...
-
湖北潜江宝湾村:小龙虾“喝豆浆”
过了腊八,江汉平原年味渐浓。 每天清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王华早早起床,为虾苗磨好豆浆。 小龙虾“喝豆浆”,究竟是怎么回事? 1月10日,带着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宝湾村的虾稻田里...
-
春韵叠成墨韵 写成福字迎来喜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5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
-
在长江游轮上赏花灯 移动式庙会梦回唐宋
赶一场喜庆热闹的庙会,看五彩斑斓的花灯,是很多“老武汉”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而在2023年春节假期,江城游客将迎来独一份的移动式庙会,体验独属武汉的庙会+灯光秀的新春仪式感。 1月18日,汉口江滩边的23号...
-
2022年湖北省246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1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230.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1.2%。 着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去年,按照省政府《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
湖北竹溪:兴茶富民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2/01/17 乡村振兴 浏览:14
寒冬腊月,三九时节。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老阴山下的龙坝镇红庙村却是一派繁忙火热景象:大型挖掘机轰鸣着挥舞大臂开挖产业路;数十名村民正在清灌、除草、深耕……荆棘丛生的老茶园,就变成茶垄墨绿、茶带蜿蜒的“新希望”。
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竹溪县地处鄂渝陕交界的秦巴山腹地,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高品质竹溪茶叶。竹溪不仅是全省茶叶重要产区,还被授予“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全国产茶大县”“全国茶业百强县”。
乡村振兴,产业先兴。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始终坚持把茶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坚持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优化资源配置,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茶叶品牌,积极构建现代茶叶产业发展体系,推动茶叶经济稳步增长,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隔冬划道印,等于上道粪。大家再加把劲,抓住冬天的尾巴,把这些茶园翻耕完,力争获得好收成。”1月2日,竹溪县汇湾镇梅子垭村村民李成明带领30多名冬闲农工翻耕茶园。
2016年汇湾镇梅子垭村创业成功人士师贞富看着家乡茶叶资源富集,却没变成财富,百姓守着金山却过着贫苦日子。于是师贞富流转撂荒茶叶,成立贞富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茶场,加工生产大宗茶和名优茶。
“以前,一般茶场都是仅春季生产茶叶。现在春季生产名优茶,卖大价钱;夏秋季生产大宗茶,出口。”师贞富开心地说。目前,贞富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基地规模达5000亩。去年生产出口印度、南非等国的大宗茶55吨,名优茶5000余公斤,带动梅子垭、青岩沟等四个村1200户增收。
推进乡村振兴,竹溪茶叶产业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怎样以新理念、新思路来指导和发展茶产业?该县充分利用优良自然资源和茶叶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茶叶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做好茶叶深加工文章,积极探索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路径,不断提升茶叶附加值,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在标准化和品牌化上下功夫,加大茶园管护投入,严格控制农残,发展有机茶,打响竹溪茶叶品牌;着力延伸茶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龙头企业开展茶叶深加工,从“单一产品”实现“多元开发”,生产茶多酚、绿茶粉、茶食品等系列茶产品。积极打造集茶叶生产、生态旅游观光、茶艺表演于一体的茶文化休闲景区,使茶产业链加粗拉长。
去年3月,该县充分发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茶产业人才培养、专业技能培训、经验管理提升等方面的优势,成立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竹溪茶产业学院,专门为该县茶业发展培养“下到茶园能种茶、去到车间能做茶、进入市场能卖茶”的“三能”人才,为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茶叶不仅装扮了竹溪的山山水水,更致富一方百姓,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截至目前,该县茶叶基地规模达31万亩,其中,无公害认证10万亩,有机茶认证基地3.5万亩。全县310个村中,290个村种有茶叶,其中1000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120个。龙王垭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梅子贡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龙峰茶、梅子贡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茶叶种植、加工、经销企业330多家,近10万百姓在茶叶产业链上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