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开问界新M5 Ultra奔赴春日之约,智享踏青新体验
暖阳唤醒沉睡的大地,当一抹抹新绿点缀郊外的花园和草坪,属于年轻人的春日仪式感正悄然开启。在这个最适合自驾春游、踏青的浪漫季节,高颜都市智能SUV问界新M5 Ultra以其独特的智能、性能魅力,重新定义着现代年...
-
马东、黄渤现场被圈粉!尊界S800内饰上海车展首次曝光
上海车展鸿蒙智行展台前,一场特殊的"品鉴会"正在上演。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化身"产品体验官",与马东、黄渤两位跨界大咖一起,带观众深入探索尊界S800的奢华世界。这场没有脚本的即兴互动,...
-
尊界 S800 凭实力抢占上海车展C位,全球豪车车企高...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鸿蒙智行旗下的尊界S800成为全场焦点。这款融合东方美学与智能科技的旗舰车型,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更引来了全球豪华品牌高管的集体"打卡"。他们的到来,让尊界展台成为车展期间最热...
-
尚界登场,自带“超强基因”,华为携手上汽重塑智慧...
2025年4月16日,随着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的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SAIC尚界”正式登场,成为鸿蒙智行家族的全新成员。作为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之后的“第五界”,尚界的加入不仅丰富了鸿蒙智行的产品矩阵,更以其...
-
尚界品牌入局,自带“超强基因”,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
2025年4月16日,在备受瞩目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与上汽集团联手打造的“第五界”SAIC尚界惊艳亮相。这一全新品牌的诞生,不仅为鸿蒙智行家族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在智能汽车领域掀起了新的浪潮,引发了行业内...
湖北十堰:“坡改梯”“旱改水”3106亩撂荒坡地种出千斤稻
发布时间:2022/02/21 乡村振兴 浏览:71
2月10日,湖北十堰竹溪县中峰镇松树沟村,一垄垄种满油菜的梯田,层层叠叠,宛若丝带。
春天,油菜金黄;秋天,稻菽千浪。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片四季如画的梯田,过去一直是抛荒坡地。
近年来,土地资源稀缺的十堰,因地制宜实施“旱改水”工程,将3000多亩坡地改造一梯梯稻田,既保护了耕地,又为美丽乡村增色添彩。
改坡为梯改旱为水
新增丰产水田3106亩
地处鄂西山区的竹溪,土地资源稀缺,坡地多平地少。竹溪县土地整治中心主任陈诗平介绍,坡地难以蓄水保水,又无配套灌溉设施,耕种产量低、效益差,遇到干旱颗粒无收,慢慢地一些坡度较大的坡地就被抛荒,造成耕地资源浪费。
2018年,在省自然资源厅统一组织下,竹溪决定将中峰镇松树沟等两个村500多亩坡地,改造成梯田,种植水稻。“这片旱地位于竹溪贡米传统产区,坡度小周边又有水源,具备改造条件,又有种植效益。”陈诗平介绍,中峰镇项目2018年上马,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2019年改造完工。
旱地改水田,首先要平整土地。改造时,要剥离耕作层熟土,根据地形将坡地改造成一垄垄梯田,然后碾压防止渗水,再将熟土覆盖在地表。“垒梯田时,除了就地取材用石头,还创新地利用生态袋,袋内装土种草,投入小又环保。”项目施工负责人说。
旱地改水田离不开灌溉设施。记者行走在田间看到,山上新修建的4口水塘,水均蓄满,田块间大大小小的灌渠纵横交错,从山腰延伸到山脚,干旱时放水,雨涝时排水。同时,从一里多远外的松树沟水库引水,全程自流到堰塘。
水田保收,水源是关键。为保障灌溉用水,当地整修库容达13万立方米的松树沟水库,并铺设管道,将几百米外的煤炭沟的水引入水库。“过去有效水源只一库水,现在有3库水。”陈诗平说。
十堰市实施旱改水项目,新增水田3106亩,分布在丹江口、竹溪、郧西等地。
小田变大田农耕变机耕
统一流转经营产量效益双增
“旱改水时,还同步实施小田改大田,变机耕为农耕。”陈诗平介绍,过去是坡地,田块小又无耕作道路,耕作不便,难以规模经营。借力旱改水,竹溪一期工程150多名农户的土地,按300元一亩统一流转给合作社,土地平整时打通地界,整小田为大田。为方便机械耕种,项目还修建了4000多米的耕作路。“每一垄梯田机械都可以抵达,现在翻地、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200多亩水田几天就可翻耕完。”合作社负责人徐先营说。
旱地改成的水田,能否蓄水保水最关键。2019年首次种水稻,合作社利用微耕机反复耙田,让土壤具有黏性,防止漏水渗水。为提高土壤肥力,合作社从养殖户家运来大量牛粪、羊粪,以改良土壤。
徐先营介绍,旱改水前,坡地一般种玉米,亩产700斤,还靠天收,改成水田后亩产900斤,旱涝保收。亩均收益以前只几百元,现在几千元。今年公司收获精优有机米6万斤,已卖一半,收入30多万元;碎米加工成饲料,还有一大笔收入。
在竹山县擂鼓镇祝家庄,500多亩坡地旱改水后,统一流转合作社经营,去年亩均产水稻1000斤,加工成精米500多斤,5元一斤,亩均收入2700元。加上养殖螃蟹的收入,去年合作社利润已达几十万元。
“统一流转经营,还化解新增耕地弃耕难题。”陈诗平介绍,由于农村劳动力较少,种地积极性本就不高,新整治的耕地与熟地相比,土壤改良、培肥需要一个过程,过去新整治的土地存在被弃耕、非农化、水田当旱地种等现象,经济、社会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旱改水后,合作社统一经营,按照不准建设占用、不准抛荒撂荒、不准种植非农作物、不得损坏农田基础设施的要求,与政府签订合同,有效防止新增耕地被弃耕、破坏,确保“耕地姓耕,水田姓水”,保障粮食安全。
改地成景改径连景
山间梯田成网红打卡地
站在梯田山顶俯瞰,弯弯曲曲的绿色梯田,如同少女的舞姿,煞是好看。
“现在山间梯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陈诗平介绍,山间梯田本身就是一片美景,春天,正在插秧的梯田犹如画家手上的调色板,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掩映其中,美不胜收。秋天,连绵的青山,层叠的梯田,黄澄澄的稻穗,构成了一幅丰收画卷。为将山间梯田打造成景点,梯田建设时,还特意修建了观景亭、观景台、旅行步道,方便居民游玩。“夏秋傍晚,每天都有附近村民在田间游玩。”松树沟村村民黄光耀说。
中峰镇是竹溪贡米的核心产区,当地以贡米为特色,建成的有机农业产业园,米库食堂、稻梦香居、迷你农场受到游客欢迎。陈诗平表示,旱改水建设时,除了修建了田间耕作路,还新修两条通村公路,让梯田景观和贡米有机农业产业园相连接,串景成片。
结合旱改水工程,各地竞相扮靓村庄、美化庭院。有的村落,窗前有花、院内有果,庭院内外叶绿花香;有的村落,一条条串户的篱笆路,延伸至村尾,既有乡愁又有乡韵,让人回味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