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级,覆盖30+项新功能,从智驾领航辅助到泊车体验,再到智能座舱的优化,全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此次升级...
-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
在20万级SUV市场中,年轻人选车的标准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既要颜值在线,又要驾驶带感,还得智能便捷。而问界新M5 Ultra,恰好完美契合这些需求。它不仅以出众的外观配色吸引目光,更以卓越的驾控性能和先进的智能...
-
从“手工迷信”到“科技信仰”:尊界S800如何让豪华回...
在超豪华汽车市场,西方品牌凭借“百年传承”与“手工匠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将中国汽车长期压制在中低端领域。劳斯莱斯的手工皮革座椅、宾利的百年胡桃木内饰,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难以逾...
湖北保康:打好“金算盘” 实现“绿富美”
发布时间:2022/05/10 乡村振兴 浏览:110
一组数字见证了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绿色发展的奇迹: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09%;森林负氧离子平均浓度每立方厘米达到3064个;2021年绿色GDP贡献率达40%以上。
近年来,保康县这颗位于鄂西北大山深处的“绿色明珠”,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促进发展的“定海神针”,绿水青山不仅成为最亮的底色,更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盘活青山资源,打好康养“金算盘”
400个床铺供不应求,需提前10天预订;广场、停车场、野外拓展训练基地等,到处架满了帐篷、摆满了房车……“来了不愿走,去过还想去”,这是保康县横冲景区森林康养去年的市场热度。
保康横冲景区总经理李琼介绍,2021年,景区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同比增长25%,创收同比增长了30%。
“绿色森林”淌出“绿色财富”,大力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功不可没。
近年来,保康县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高海拔森林、候鸟迁徙通道、温泉等优势,培育休闲旅居、生态观光、山地运动、自然观鸟、培训研学等康养业态,形成“康养+医疗”“康养+运动”“康养+教育”“康养+培训”“康养+农业”等融合互动局面。
为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保康县将“实现森林康养再突破”纳入“十四五”规划,作为重点项目予以推进。
截至目前,五道峡景区、大水林场、蜡梅谷、九路寨、尧治河先后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单位,横冲景区荣获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称号,大水林场荣获“中国森林氧吧”称号。2021年全县森林康养产业共吸引游客91.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6亿元,为1.3万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森林康养方兴未艾,进一步促进了全域旅游提速发展。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4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近50%。
发展特色产业,激发潜力“土生金”
保康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现有耕地保有量37.8万亩,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和复杂的地貌地势,赋予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天然优势。
作为2021年度“两山”创建试点县,保康县确定了以核桃和森林康养为主导的“一果一养,两全齐美”建设总目标,“一果”即特色产业——核桃。
核桃作为特色产业的主导产业,全县持续巩固35万亩核桃建设成果,新建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2万亩,核桃深加工项目加速推进,大力支持圭萃园公司核桃油、核桃乳2条生产线投入运营,提升了核桃产品的附加值。2021年,全年核桃总产量1350万斤,产值达到2亿元,带动林农人均增收近2000元。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除核桃产业外,保康县突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以茶叶、烟叶、蔬菜、中药材为代表的产业链,形成村委会、合作社、市场主体同心协力的“三套马车”模式,激活了沉睡的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生金”。近年来,全县特色产业面积常年稳定在80万亩以上,年产值在15亿元以上。
坚持绿色惠民,打造山乡“绿富美”
每周末,是歇马镇白竹村村民吴征勤最忙碌的时候。随着当地着力打造休闲农业旅游,居住在九路寨景区附近的吴征勤两口子利用自家小院开起了农家乐,往来不绝的游客让他们一天便有数百元收入。
“以前种着几亩地,收入只有1000多元。现在环境好了,农民也能富了。”说起现在的幸福日子,吴征勤一脸笑容。
在保康,依托绿水青山与良好生态,像吴征勤一样从事农家乐、民宿等新业态的老百姓数以万计,日渐富足的生活也让相同的笑容映在他们脸上。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给人们幸福的生活。那么,如何守护好“绿水青山”,让绿色惠民走得更远?保康县给出了自己的“答卷”:把生态文明创建和村级环境整治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为生态文明创建提供财力保障;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坚持把绿色惠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实现乡村振兴、转型跨越、绿色示范、全县共享。
如今,在保康大地上,陈家湾村、刘家坪村、小沟村等一个个“绿富美”的村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2021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26.9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756亿元。